劉佳雯 丁帥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教育在教育領域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社會各界都非常重視幼兒教育的發展。在幼兒教育中,如何讓幼兒園語言教學回歸自然生活成為幼兒教師思考的一大難題,本文將此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希望能夠推動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語言教學;自然生活
幼兒的年齡非常小,對他們來說最天然、最自然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才是適合他們的。在我國幼兒教育中如果一昧地采取模式化幼兒教學,那么往往會讓幼兒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收獲,我們的幼兒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也會非常艱難。因此,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幼兒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真實的、自然的方式來幫助幼兒進行學習。
一、讓教學語言回歸自然
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趣味性的語言可以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讓教學變得更加具有活力和有效性。在進行一些故事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趣味性語言的基礎上加上豐富多彩的表情、生動夸張的動作等等,不如用兇狠狠的嗓音來充當狼外婆,用怪聲等來表現動物世界等等,教師利用這些方式幫助幼兒進入故事情境,之后的教學氛圍會變得生動活潑。反之,如果教師用一些枯燥無味的語言來進行故事教學,那么只會變得讓幼兒睡覺的“安眠曲”。因此,在進行幼兒教學時,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幼兒的性格特征,用一些幼兒喜歡的方式來幫助幼兒激發語言興趣,提高語言能力。
二、讓語言教學形式回歸自然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教師激發起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幼兒的學習態度就會變得積極,教學效果也會更有效。但是我們的教學活動中,常常會出現為了激發興趣而激發興趣的教學活動,也就說,教師沒有真正領會激發語言興趣的目的,而是把這個過程延續下來。
例如在語言《動物世界》的教學中,活動一開始,教師就讓學生們猜有哪些事物出現了,于是幼兒就有了動力,于是立即投入猜一猜的活動中,整節課都在進行這一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活動忽略了語言教學的真正意義,該語言教學活動其實只是一個引入,但是幼兒教師卻一直在延續這一活動,甚至在活動過程中很輕易地將告訴幼兒活動的答案等等,沒有給幼兒獨立思考的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對幼兒來說沒有多大的好處,只會提高幼兒對娛樂游戲的興趣,并不會提高幼兒對語言的興趣。
其實,在日常的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多把時間留給幼兒進行思考,讓幼兒主動去探索,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只充當幼兒的引導者,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給幼兒提供幫助,幫助幼兒更有效的去學習知識。幼兒教師應該讓語言教學的形式回歸自然,讓幼兒主動去探索語言的規律[1]。
三、讓語言教學用具回歸自然
幼兒教學教具的使用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豐富課堂學習內容,還可以提高幼兒對課堂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幼兒教師過度使用幼兒教學工具就可能造成負面效應,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學習數字”這一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制作了一些數字卡片,這些數字卡片非常精美,教師讓幼兒進行數和讀,但是幼兒看見教具可能會愛不釋手,一直在把玩卡片,絲毫對數字語言沒有好奇心。因此,在制作和選擇教具時教師應該讓其回歸自然,要考慮其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2]。
在語言教學用具回歸自然后,幼兒可以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把注意力放在課堂中,這就提高了語言教學的效率。
四、語言教學過程回歸自然
在一些活動設計中,幼兒教師可能會把幼兒的歡樂與活躍的氛圍與幼兒的語言興趣混為一談,然后一直利用各種方式來提高幼兒的興奮度。在實際情況中,由于教師過于關注教學氣氛、幼兒的心情,語言教學的本質也就被教師忽略了。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很有可能因為追求一個歡快的教學氛圍讓幼兒一直處于一個游戲環節,而忽略了真正的語言教學。
在具體的幼兒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有效的方式適度地幫助幼兒提高興奮度,并在課堂氛圍中把握平衡點,只有教師適度把握教學過程,讓語言教學過程回歸自然,幼兒才可以真正地學到東西。
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教學過程提前告知幼兒,以提高教學過程的完美程度。但是在有效的語言教學中,這種方式是不必要的。實際上,教師應該適度把握教學內容,要讓幼兒自然地去體驗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也要幫助幼兒主動面對挑戰。只有這與,語言教學才能真正發揮作用[3]。
五、結語
讓幼兒語言教學回歸自然生活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可以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幼兒在簡單直接的教學活動中學有所得。在實際情況中,幼兒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措施進行自然化的幼兒語言教學,積極利用自然化資源,適度把握教學過程和內容,努力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賀可可.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游戲化分析[J].科學咨詢,2019(10):98.
[2]馬宇昂.淺談做好幼兒園語言游戲化教學的策略[J]貴州教育,2019,21(17):210.
[3]洪文梅,劉淑紅,劉春玲.語言生態學視角下的甘南牧區幼兒園漢語教學[J].甘肅高師學報,2019,24(04):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