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 王建華
胰島素是迄今適應證最廣的降糖藥物,幾乎各種類型的糖尿病病人都可使用。然而,在對胰島素的認識觀念及具體使用上,還存在許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筆者將其歸納為以下5個方面,與大家分享。
在許多糖尿病患者眼里,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終極手段,不到萬不得已絕不使用胰島素。這種觀點是不對的。筆者見過不少糖友,用口服降糖藥治療,血糖控制長期不達標,到最后并發癥都出來了,才勉強接受胰島素治療,這種結局令人非常惋惜。
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都是臨床常用的降糖武器,在降糖力度上,胰島素比口服降糖藥更強一些,但前者需要注射給藥,加之對使用胰島素存在偏見,糖尿病患者大多傾向于選擇口服降糖藥治療。但事實上,兩者在具體選用時并無嚴格的先后次序之分,主要還是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2013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對初診時血糖較高(空腹血糖>11.1毫摩/升或糖化血紅蛋白>9%)的2型糖尿病人,可以及早實施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這樣不僅有利于血糖盡快控制達標,還可以保護甚至修復胰島功能。
很多糖尿病患者錯誤地認為使用胰島素會“上癮”,害怕一旦用上就再也撤不下來了,需要用一輩子。
我們說,糖尿病目前還不能根治,無論是用口服降糖藥還是注射胰島素,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在內,都需要長期堅持,這與成癮無關,而是病情需要。
至于用不用胰島素?是長期用還是短期用?完全取決于患者的具體病情,尤其是患者自身的胰島功能狀況。當患者自身胰島功能完全衰竭時,許多口服降糖藥(尤其是胰島素促泌劑)治療是無效的,只能改用胰島素治療。
另外,在嚴重感染、創傷手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應激狀態下,口服降糖藥的效力不足以將血糖降下來,這時也應采取短期強化胰島素治療,將血糖迅速控制下來,待應激狀態解除、病情平穩之后,再換回原來的口服降糖藥治療。總之,胰島素使用并不會成癮,也未必“一用定終身”。
臨床上有些糖友認為,既然用上了胰島素這么強的降糖藥,那么在吃上就可以放松些了,運動也不那么重要了,血糖高了的話多打點胰島素就能擺平。這種想法同樣不對。
生活方式干預(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應當貫穿于糖尿病治療的全過程,不能因吃上藥或是打上針了,自己就放松這方面的要求。如果使用胰島素后就放開肚子胡吃海喝,高血糖將卷土重來。若想再把血糖降下來,勢必要增加胰島素的用量,從而陷入胰島素越打越多的怪圈。而過量使用胰島素又會引起體重增加、水腫、增大低血糖發生的風險,這對患者顯然是不利的。
有些患者用上胰島素之后,劑量長期一成不變。用藥期間不注意定期復查血糖,沒能及時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結果導致頻發低血糖。這是因為:長期高血糖可以抑制胰島功能(即“糖毒性”),當用上胰島素、血糖降下來以后,“糖毒性”被解除,患者的胰島功能隨之改善,對外源性胰島素的需求減少,這時若不及時下調胰島素的用量,患者往往會出現低血糖。
也有的病人用上胰島素后不注意及時復查血糖,等過了好久一查血糖還高,就抱怨胰島素不管用。這種情況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胰島素用量不足。作為臨床醫生,為安全起見(避免低血糖),給病人胰島素的起始劑量往往偏小,隨后需要根據患者的血糖監測結果及時調整用量,直至達到理想的降糖效果。
總之,胰島素的用量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據患者的血糖變化隨時調整。
有些病人甚至包括一些基層醫生認為,用上胰島素就可以把口服降糖藥全停了。其實,這種做法并不妥。
與單用胰島素相比,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聯用有許多益處:①可以不同程度減少胰島素的用量;②避免因過量使用胰島素引起醫源性高胰島素血癥;③可在某種程度上抵消胰島素增加體重的副作用;④可以在確保降糖效果的同時,減少低血糖的發生風險。
胰島素與二甲雙胍、胰島素與α-糖甘酶抑制劑、胰島素與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胰島素與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劑,這些組合都是臨床上經常采用的“黃金搭檔”。
作為當今降糖的王牌利器,胰島素是目前任何口服降糖藥都無法完全替代的。但它同樣具有兩面性,用得好是“天使”,用不好也可能是“魔鬼”。為確保胰島素治療的安全有效,一定要注意避免以上“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