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生在3年前的體檢中,被查出患有輕度脂肪肝,因為不痛不癢,一直沒有放在心上。近日,他時常感覺勞累并有肝區隱痛,去醫院檢查,醫生說趙先生的脂肪肝已經發展到重度,并且引發肝功能異常,需盡快治療。
脂肪肝全稱脂肪性肝浸潤,它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脂類代謝障礙,使肝細胞中脂肪含量異常增加的一種病變。肝臟內有少許脂肪是正常的,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內脂肪蓄積太多,超過肝重量的5%或在組織學上肝細胞50%以上有脂肪變性時,就可稱為脂肪肝。
根據病因,脂肪肝主要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兩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與長期大量飲酒有關;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見的原因有營養失衡、肥胖癥、糖尿病、用藥不當或化學品中毒等。近年來,我國脂肪肝病人明顯增多,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已遠遠高于酒精性脂肪肝。據有關資料報道,脂肪肝的患病率在過去5 年增長了50 倍,已經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脂肪肝早期并沒有太多的臨床癥狀,或僅有輕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脹、噯氣、肝區脹滿等感覺,很容易被整天忙碌的人忽略。但脂肪肝會進展到脂肪性肝炎,表現為轉氨酶增高,如果長期轉氨酶增高會進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
有些人即使體檢后被告知有脂肪肝,但是因為不痛不癢而不會在意,覺得“脂肪肝”不是病,任其自由發展,結果健康大打折扣。其實,脂肪肝是個“報警器”,提示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因此,患者如果長時間有疲勞乏力、肝區不適或隱痛、食欲降低、腹脹等癥狀,應意識到是一種肝臟警報,要及早去醫院診治。
絕大多數的脂肪肝患者并不是單純性的脂肪肝病,還有很多“難兄難弟”,如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據介紹,糖尿病患者中30%可伴有脂肪肝,而脂肪肝的患者中,糖耐量異常者可占20%。同時,脂肪肝患者伴有血脂異常者約占45%,如再合并有高血壓,則發生心腦血管病事件(心梗或者腦梗)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脂肪肝越早發現,越早開始干預,可逆的概率就越大,特別是輕度脂肪肝,可逆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即使是中、重度脂肪肝也不是沒有可逆的機會,不過需要患者有很強的意志力,在生活中注意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并堅持藥物治療,定期隨訪、監測。通過這些措施,是有可能從重度脂肪肝轉為中度脂肪肝,再由中度脂肪肝向輕度脂肪肝轉變。
很多人在體檢中查出脂肪肝后,覺得不痛不癢無須理會。稍重視的人就在家中給自己“治療”。這部分患者認為,脂肪肝不需要去醫院,只要“管住嘴、邁開腿”(即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即可治好。
真的是這樣嗎?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對。對于輕度脂肪肝且沒有合并其他代謝異常的患者,的確不主張藥物治療,通過飲食和運動控制好體重是干預的首選手段。對于體重超重的人,如果一下子要求他把體重降到理想體重,很多人會因為達不到目標而失去信心。醫生一般會要求他們先達到“有效體重減輕”,即將體重減輕10%,當達標后再向下一個目標努力,繼續減輕體重的10%。
對于中重度脂肪肝或脂肪肝合并有其他代謝異常的患者,不僅需要生活干預,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藥物治療,如血糖高的則需要用降血糖藥,血脂高的需要用降脂藥,肝功能異常的需要用保肝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