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治療。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應當抗感染。如果是代謝性疾病引起的,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痛風性關節炎,經過抗痛風治療和關節腔清理,可明顯緩解關節積液。
2.膏藥貼敷。貼于體表的膏藥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作用。
3.穿刺抽積液。膝關節腫脹嚴重時仍應積極行關節穿刺,抽出積液,但應注意盡量減少抽水注射頻率。過多的抽水注射會刺激滑膜下結締組織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老化等,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再治療就比較麻煩。
4.多休息少活動,不要刻意彎曲膝關節。積水消除之前一定不要勞累和鍛煉,過多活動會損傷骨骼。因為,積水稀釋了滑液,起不到關節潤滑作用,此時劇烈活動就會產生骨骼摩擦,損傷骨骼。
5.其他,如推拿、按摩、針灸、灸等治療。
溫馨提示:膝關節疾病相當復雜,疾病不同時期所用方法也不相同,請多與醫生面對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