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孕婦走進咨詢室,她描述了自己第一次懷孕后的抑郁經歷。不幸的是,當時她的產后抑郁沒有得到診斷。每個人都忽視了這位母親的痛苦,她獨自一人,渴望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同時也為無法振作而內疚和羞愧。兩年后,她懷二胎,卻帶著自殺的念頭住進了醫院。
一個新媽媽產后都可能會經歷從極度快樂到悲傷的情緒波動。這是因為,在懷孕和產后女性會經歷非常明顯的身體、激素和情緒上的變化。在孩子出生的最初幾天或幾周,因為身體和情緒都需要適應新環境,新母親體驗到一些抑郁的感覺并不罕見。
在女性的一生中,生孩子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值得開心的時期,所以這個時期女性表現出情緒波動是完全正常的。數據表明,有八成新媽媽在產后經歷過一定程度的情緒波動,但這種感覺最多持續兩到三周,并會自行消失,不會令她們感到悲傷、無助和痛苦。
而產褥期最常見的精神綜合征——產后抑郁癥,不等同于產后情緒波動,但兩者間的界限常常不清。
產后抑郁癥通常在產后2 周出現,是危害產婦心理健康的第一大殺手,產生的原因不明,主要表現為分娩后出現抑郁、悲傷、暴躁、沮喪、大哭大鬧、易激怒、煩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癥狀。
那么,一個新手媽媽該怎么判斷自己的情緒波動是否正常?簡單說,有以下感受和想法是正常的:筋疲力盡;睡眠不足;急躁;對新生命不知所措;認為即將面臨永無止境的責任;偶爾對孩子和他人的憤怒。而有以下感受和想法是不正常的:很絕望,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持續的內疚及深刻的悲傷;相信自己是一個壞媽媽,認為如果沒有自己,孩子會過得更好。
在懷孕期間和產后,情緒波動往往和抑郁同時出現。因而一些抑郁癥狀很容易被忽略。事實上,大多數產婦在分娩后都會出現抑郁情緒,這種不良心境如果不加以及時調節,就容易引發產后抑郁癥的出現。調查表明,多達15%~20%的新媽媽有過產后抑郁癥的體驗。它會嚴重干擾正常生活,比如:即使有時間有精力,也不愿意洗澡;即使筋疲力盡,也仍然睡不著;進食、哺乳存在困難;不愿與人交談,在人際關系中退縮或孤立自己等等。
如果你發現情緒波動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頻繁,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完全沒有減輕的跡象;如果你自我感覺活得不像以前的自己了,或者感覺很不對勁,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常令你感到不安。那么,先向你的伴侶或其他家庭成員訴說,尋求他們的安慰,讓他們為你排憂解難。千萬不要怕麻煩家人,擔心向他們訴說會顯得自己很軟弱、無能。這個時候,家人的支持很重要。
如果連家人也無能為力,幫不上忙。那么,是時候去醫院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了。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能給你非常有益的建議,帶你走出困境。如果接診你的醫生并不重視你的抑郁狀況,請多向他陳述或追問幾遍。或試著去找找兒科醫生,很多媽媽們反映說,兒科醫生更愿意傾聽她們的感受。當然,如果你行動不便,也可以在網上尋求幫助。
對本病的預防同樣很重要,對有焦慮癥狀、易緊張且存在抑郁癥高危因素的孕產婦,應該及早提供更多的幫助。運用放松療法,樹立正確的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態度,以提高她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