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病毒,不少專家疾呼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張文宏爆出的“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不做就要承擔后果”的金句更是紅遍網絡。為啥專家們如此重視分餐制,要求大家使用公筷公勺呢?
聚餐不用公筷有多可怕?為此,杭州市疾控專家專門去餐廳做了一個實驗。實驗小組就近選擇了一家餐館點了6 道菜,他們把每道菜都分成兩份,一盤使用公筷,一盤不使用公筷。實驗結果顯示:對比“公筷”和“非公筷”兩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總數,“非公筷”組菌落總數全部高于“公筷”組。
可見,用公筷會明顯減少菜品中的細菌污染。在不使用公筷的情況下,大家可能會把自身口鼻腔攜帶的細菌通過筷子傳遞到菜品上。
很多人可能會疑問,從小到大幾十年都沒用過公筷,不也啥問題沒有。其實問題早已存在,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有些問題等發現,我們已處于疾病之中。
眾所周知,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致病因子,也與胃癌發生息息相關。而幽門螺桿菌傳播最主要的媒介就是筷子,當一桌人用各自吮吸過的筷子,在菜盤里翻來戳去之時,或許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病菌的傳播。
目前,有超一半的國人胃里都有幽門螺桿菌,而感染者絕大多數并沒有癥狀,只在體檢中會被發現。因此,難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此外,還有不少傳染病可能在就餐中悄悄傳播。一般經糞口消化道途徑傳播的疾病,如甲肝、戊肝等,都可能在共同就餐中通過筷子傳播。
在這次新冠疫情期間,全國多地報告發生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而感染新冠的病例。雖然近距離飛沫傳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但也無法排除病毒通過口水-餐具-食物-餐具傳播的可能性。
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它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好處:
一是干凈衛生、預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特別是降低胃幽門螺桿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體的傳播。
二是控制飲食,避免暴食。把飯菜直接分裝到各自專屬的餐、飲具中,可以把握控制飯菜攝入量,防止不知不覺中就吃多了。
三是減少浪費、文明餐飲。在外用餐使用公筷公勺,如沒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減少了浪費。
經歷這次疫情,希望能改變一些觀念和習慣。至少在公筷的使用上,不再是一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