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鵬
(新疆鐵門關市二十九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841005)
豬喘氣病是養豬業常見病,多數是因肺炎感染所致,現已成為地方流行病,任由其發展會嚴重危害養豬業的發展,通過科學的喂養方式,為豬只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合理飼養的方式能有效起到預防的效果,因此,要用科學的防治手段來控制豬喘氣病的發病率。
在感染豬喘氣病后,豬只主要表現為咳嗽和喘氣。 個別急性病豬還出現發燒現象, 食欲下降; 部分豬只會出現痙攣性咳嗽、嘔吐。 隱性病豬的臨床癥狀不明顯。 病理解剖顯示豬肺的肺尖處有病變現象,其他器官組織未見病變。
豬喘氣病屬于接觸性傳染病,發病的誘因多是因豬舍環境過于潮濕,衛生條件不合格,豬舍沒有保持整潔通風,不良的因素極大程度上加重喘氣病發生的概率。
豬喘氣病不分季節,全年任何時候均會發病。 豬舍環境不佳、空間狹窄、氣候驟變等都誘發豬喘氣病發作甚至病情加重。病情在初次暴發會較嚴重,病死率也極高,若得過之后,會逐漸形成隱性病的特征,不易被察覺,死亡率也不高。 豬喘氣病通過豬只攜帶病菌造成傳染,且病菌會長期存活于豬只的呼吸道內,且存活時間長達一年之久。 發病主因是養殖豬場引進了外面的帶菌豬,病豬將病菌傳染給健康豬只,導致大批量豬只發病。
想要控制好豬喘氣病的發病概率,并做好凈化工作,首先要摸清楚病情的發病病因等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 通過多數豬只發病的特點和誘因總結了以下的措施。
豬喘氣病的發病誘因和豬只攜帶病菌有很大的關系,在豬只運輸的過程中容易將病菌帶進豬舍。 因此,要求養豬業盡量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來養殖豬只。 根據豬場的實際情況,嚴格控制好飼喂時的空間,確保豬只不出現擁擠現象,降低交叉感染的幾率。 不同年齡的豬只要喂食不同的飼料,不要突然更換飼料,使豬只出現應激;加大對飼料的管理,保證每天的飼料新鮮,出現發霉現象的飼料及時處理更換,避免豬只食用后降低免疫力;對于發病豬和癥狀不明顯的潛伏豬,應立即采用藥物治療。 根據流行病的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做到一頭發病,周圍的豬只都要用藥物治療,一圈發病,整個豬舍都要用藥物治療,將病情提前扼殺;合理控制好喂藥的時間和劑量,根據不同豬只的身體健康情況科學喂藥;定期為豬只做驅蟲,盡量減少豬只遷移;若出現情況比較嚴重或者豬只年齡段較小的,要予以淘汰。
及時給豬只接種防疫疫苗是預防豬喘氣病的最佳方案,臨產母豬要在其臨產前6 周接受首次免疫接種, 前2 周接受第二次疫苗, 以前接受過疫苗的母豬在臨產前2 周的時候接受一次就可以。 種豬每年需要接受2 次防疫疫苗注射,仔豬分別在出生7d 和21d 的時候做免疫接種。
在日常養殖豬只的過程中,要注意豬舍的衛生情況,做好環境衛生工作。 夏季為豬只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多給水;冬季注意豬只的保暖情況,多加草墊之類的材料,減少豬只感冒和應激現象;注意豬舍的空氣流通情況,保持適宜的濕度,定期打掃,處理豬舍的垃圾, 保持豬舍空氣清新; 將豬只糞便集中在一起處理,減少對外界環境的污染,控制好豬舍內的臭氣含量,以免對豬只呼吸系統造成損傷;定期為豬舍進行消毒殺菌,消毒管理時要定期更換藥劑,避免耐藥性產生。
豬喘氣病是豬只常見的疾病,其特點是高傳染性,所以在豬喘氣病的控制與凈化上必須加大重視力度。 首先要做的就是早期提前預防,為豬只做好免疫工作,在仔豬階段時就施行免疫接種能有效起到抵御病毒的作用,保障仔豬能健康的長大;其次,規模化養豬場中出現的豬喘氣病通常容易同其他病菌并發感染,引起豬只呼吸道綜合癥、豬瘟、肺絲蟲等疾病[1]。 多次天然感染的母豬在面對豬喘氣病時通常具有較高的抵抗力, 很少出現明顯癥狀,但是依然會有傳染的現象,母豬會將病毒過給仔豬。這要求養豬場一定要重視藥物進而生物措施結合實施, 一旦發現養殖豬場的豬只發病,對豬只生長速度有直接影響,會導致各個環節的效能降低,影響養殖豬場的經濟效益。 豬喘氣病還會與其他疾病混合,造成養殖豬場的經濟損失。 因此,養殖戶一定要科學合理地采取有效措施,提早防范豬喘氣病。 用專業手段控制好病癥發生的概率,提高養殖豬場的效益[2]。
綜上所述,掌握好豬喘氣病發病特點,并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加大預防和凈化的力度,科學喂養豬只,清潔豬舍環境,復用抗生素藥物,都可以做到提早預防豬喘氣病發生,降低豬只發病的概率,為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