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亞·吾倫別克
(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 836400)
在肉雞飼養過程中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有三大類,一是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例如新城疫、雞禽流感、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這類傳染病可以通過生物安全體系中的免疫接種能夠得到有效防控。 二是條件性傳染病,例如沙門氏菌病、大腸桿菌病、霉形體病、霉菌性呼吸道病等,這類疾病可以靠生物安全體系中的衛生消毒和藥物預防來防治。 三是環境與管理因素誘導的應激反應癥,這類可以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來預防。 在此我們將針對不同類型的疾病采取的相應防控措施詳述如下。
雞體的呼吸系統比較獨特、屬于開放式的,有九個氣囊,其中胸部氣囊與腹部氣囊之間沒有隔膜,是相互貫通的,且氣囊面積很大,這就大大增加了接觸病菌的機會,給病菌的入侵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雞只呼吸系統既有氣體交換和心肺循環功能,又具有黏膜免疫功能和異物排除功能。 一旦肺臟的生理機能受到破壞,那么接種活苗后,通過氣管和肺泡的黏膜免疫就會失敗, 同時呼吸道內的異物也不能及時排除造成氣管堵塞,雞只呼吸困難,氣體交換發生障礙,引起雞體缺氧、呼吸性酸中毒等。 并且心臟功能下降發生心衰和心包積液,最終造成整個雞體的免疫功能下降。
例如:支原體入侵雞體細胞后,可以很快適應體內的不同環境,避開免疫系統的各種防御,因為支原體表面抗原具有高頻變異性,這也是支原體能夠在機體內終生存活的主要原因。 同時支原體的致病力由本身的溶血素、酶和內毒素決定著,它們能夠引起機體細胞損傷和死亡, 或者引起機體細胞表面的抗原有所改變, 還可以引起機體自身免疫性反應。 因此肉雞感染支原體后,病原體首先黏附在細胞表面,與氣管的上皮細胞和受體相結合,阻礙黏膜纖毛運動,致使細胞變性和死亡,但是支原體還可以在機體細胞表面繼續進行繁殖。 支原體還能夠黏附到細胞質膜上,引起上皮纖毛脫落,這就是造成肉雞發生氣管炎的主要原因之一[1]。
首先引種肉雞的種雞場受到病菌感染或者孵化場受到污染時能夠傳染給肉雞發生呼吸道疾病, 同時肉雞在飼養過程中還可以發生水平傳播。 其次雛雞入場后進行免疫接種活疫苗時發生疫苗反應誘發肉雞出現呼吸道癥狀, 并且免疫后抗體水平降低后也很容易受到外界野毒的感染, 導致肉雞發生新城疫或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另外飼養環境條件較差,例如:通風不良引起的雞舍內空氣污濁、粉塵和氨氣濃度大,冬季或者早期育雛時雞舍濕度過低。 外界溫度過高、過低或溫差較大發生應激反應等也會引起肉雞發生呼吸道疾病。
防控新城疫、 流感和傳支這些病毒性疾病的首要措施是免疫接種。 實驗證明:分別在1 日齡和9 日齡給肉雞接種新流二聯油苗,可以很好地控制肉雞新城疫和流感疾病的發生,因為不僅可以提高機體抗體滴度,還可以減少感染后帶毒和散度比例,防止雞群繼發感染。 同時在選擇傳支弱毒疫苗時應慎重,切忌使用對呼吸道產生刺激的弱毒疫苗和變異性弱毒苗。 在日常管理中應凈化飼養管理環境,預防傳支發生變異、重組和滾動效應。 并且適當增加雞舍濕度,保護黏膜系統的良好發育,進而控制肉雞發生臨床的呼吸道癥狀,減少疾病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
大腸桿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屬于環境性疾病,如果雞舍環境良好,雞體體質強健、抗病能力強,再加上環境溫度、濕度適宜,通風合理、空氣充足新鮮,這樣雞舍中大腸桿菌含量較低,就不能對雞體構成威脅。 因此應加強環境控制,給肉雞提供合理的環境條件, 滿足雞體快速生長和發育的需要。 同時加強飲水管理,因為病從口入,如果飲水受到污染、大腸桿菌超標,就不能根除大腸桿菌對雞群的感染。 應定期對飲水進行檢測,控制細菌含量不超標。 可以每周在飲水中添加2~3 次消毒劑,有利于抑制大腸桿菌在飲水中的繁殖, 這樣可以及時排除水質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另外加強體外抑菌操作,例如:帶雞消毒、空舍消毒和環境消毒等,殺滅環境中存活的大腸桿菌或者減少病菌數量,控制病原體的感染。
如果飼養環境較差時,可以選用抗生素進行防治,常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幾大類: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頭孢類、青霉素類和大環內酯類。 最好經過藥敏試驗選擇高度敏感的抗生素來使用才能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科學使用抗生素、選擇耐藥性的替代產品,避免雞群產生耐藥性,而延誤病情或影響防治效果。
首先凈化種雞群,可以將疫苗免疫和藥物防治結合起來,來降低垂直傳播的幾率。 定期對剛出殼死胚的氣囊進行監測,能夠有效地評估種雞感染支原體的程度, 根據死胚氣囊評分對種雞進行藥物控制。 然后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條件,保證雞舍溫度和濕度適宜,且有良好的通風和空氣新鮮,保護肉雞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和健康水平,增強對霉形體入侵的抵御能力。 定期使用紅霉素類藥物進行霉形體的預防。 應特別注意在育雛前7d 是控制霉形體的最佳時機,因為這時也呼吸系統分化的關鍵時期,可以通過敏感藥物的依賴性使用可以減少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的發病率[2]。
建議選用SPF 種蛋生產的弱毒疫苗,同時選用毒力偏弱的疫苗毒株,尤其在選擇傳支變異弱毒疫苗時更應謹慎小心。 同時在對雛雞進行滴鼻點眼免疫時, 舍內溫度應適宜, 如果舍溫較低,疫苗反應也會加大的。 實踐證明:有的肉雞場在雛雞出殼后,先在孵化廳的處理間采用滴鼻點眼接種新支二聯活苗, 由于雛雞長時間處于低溫條件下且進行免疫接種, 這樣的雞群在育雛第三天就開始發生呼吸道癥狀,給后期的管理帶來很多困擾。 另外在免疫接種時可以選用免疫增效劑,例如:白介素、轉移因子和活性肽等, 有利于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 增加免疫效果。
每周定期進行2~3 次帶雞消毒,不僅可以殺滅環境中的病菌,減少細胞和霉菌的含量,還可以降低粉塵和保持空氣清新,更加有利于呼吸道的健康發育。 同時做好飲水消毒,因為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感染都可以轉移到呼吸系統, 經過飲水感染這些病菌的機會最多,所以定期對飲水進行消毒,可以抑制病菌繁殖或殺滅病菌,降低飲水中的病菌含量。 定期排除水質感染,為治療呼吸道疾病奠定基礎。
每天認真觀察雞群采食量變化、精神狀態、呼吸道和糞便情況,一旦發生有呼吸道異常現象,立即上報獸醫人員進行鑒別診斷,如果是支原體感染可以選用強力霉素、泰樂菌素、林可壯觀霉素等藥物進行防治,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 如果診斷是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可以選用恩諾沙星和頭孢類藥物來防治。 如果是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以選用:麻杏石甘口服液、甘草苷等止咳化痰的中藥制劑來防治,還可以選用黃芪多糖口服液等中草藥不僅提高呼吸道黏膜的免疫能力,還可以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和誘導細胞免疫的作用, 從而調節機體代謝功能,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達到快速恢復健康的目的[3]。
根據肉雞飼養過程中常見的三大類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在日常管理中應制定合理免疫計劃、加強接種免疫,使用弱毒疫苗。 針對不同類型的呼吸道疾病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肉雞體質,避免發生任何應激反應,總之采取綜合措施,來防控肉雞發生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