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祿
(平遠縣上舉鎮農業服務中心 514627)
非洲豬瘟傳入中國之后,我國的許多省份和地區相繼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但是防控的形勢依然嚴峻,同時將長期存在著疫情的風險。 非洲豬瘟疾病將造成母豬的產能下降30%~40%,疫情將導致生豬的價格上漲,生豬養殖將進入盈利期。 為此, 通過恢復生豬生產來保障豬肉的供給是未來生豬養殖業的發展趨勢。
在非洲豬瘟發生的背景下,許多生豬養殖戶還處于養殖的觀望狀態,從而導致市場上豬肉制品的供求之間失去平衡,出現了豬肉價格的短暫上漲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對非洲豬瘟病的防控還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非洲豬瘟的復養工作。 相關的工作部門已經頒布了關于生豬復養工作的具體規定, 對疫區內沒有被感染的養殖戶可以繼續飼養。 如果感染非洲豬瘟的話,需要引入哨兵豬進行觀察監測,時間為30d。疫區接觸封鎖之后,需要繼續引入哨兵豬進行觀察,時間為45d,經過檢測合格之后才能選擇復養措施。 總而言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復養形勢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此后,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生豬復養技術的操作規范, 同時制定了具體化和可操作技術的細則,給生豬復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在非洲豬瘟背景下的生豬復養工作需要堅持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第一,應該徹底調查非洲豬瘟疫情的來源,采取何種解決對策才能避免非洲豬瘟病的發生。 第二,重視對生豬養殖場硬件設施的改善,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養殖環節的管理和控制,對進入養殖場的工作人員進行消毒。 第三,清洗和消毒。 定期對養殖場的環境進行消毒處理,使用泡沫劑,或者選用一定濃度的消毒液,消毒液要輪換使用。 第四,消毒之后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環境樣品監測。 第五,如果消毒沒有問題的話,應該觀察哨兵豬一個月。 第六,對養殖場的工作人員進行崗前的培訓。 第七,問題解決之后,需要監測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如果還有某些環節沒有做好的話,需要考慮是否采取復養措施。
非洲豬瘟疫情強制撲殺的話,可以有一定的補助,國家已經有了相關的規定和政策。 為此,養殖戶為了自身的利用,應該了解國家的政策規定, 從而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采取復養措施。 同時養殖戶還應該爭取各種補貼,為復養工作奠定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 安全隔離區和疑似豬只的補貼存在差異性,用途也不同。
現階段,非洲豬瘟病的疫苗還沒有研制出來,應該采取生物安全防控技術來彌補疫苗帶來的缺陷, 同時采取科學的防控措施是關鍵。 首先,做好復產前的各種準備工作。 對養殖場和周圍的環境進行消毒處理, 對病死豬掩埋的地區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之后撒上生石灰和火堿進行覆蓋,厚度為3cm,同時在邊緣位置設置警示牌。 其次,對所有的豬舍進行徹底地消毒和清潔,及時清理養殖場內的糞便, 之后使用一定濃度的氯酸進行消毒處理。 再次,需要再消毒一次。 待干燥之后使用一定量的石灰乳和燒堿混合溶液進行全面的噴灑,晾置一個星期左右。 晾曬結束之后需要進行檢測, 如果檢測不合格需要重新進行消毒處理。 最后, 應該建立智能化的豬場物流體系, 配備專門的生豬運輸車輛,可以養殖一定數量的哨兵豬,之后進行抽樣檢測,做好養豬場的全面防控工作。
在非洲豬瘟背景下,選擇復養工作比較難,現階段比較常見的復養模式有三種。 首先,自繁自養的模式。 該種模式的主要優點是經濟效益高,養豬成本低。 但是不足之處是飼養周期長,同時存在一定的風險。其次,專育肥豬。 購買仔豬育肥,該種模式的主要優點是飼養的周期短,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非洲豬瘟病的概率,但是需要做好相應的疾病防控工作。 最后,采取公司+農戶的養殖方式。 該種養殖方式的主要優點是能夠采取比較先進的養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豬患病的可能性。 調查研究顯示,非洲豬瘟病毒最為關鍵的問題是防控,該問題可以被大型生豬養殖企業解決。 現階段,全世界還沒有出現治療非洲豬瘟病的有效疫苗,應該采取科學地防控手段,為成功實現生豬的復養工作奠定基礎。 可以說,生豬復養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和復雜性的工作,應該結合養殖場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非洲豬瘟發生之后,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 首先,及時地查找源頭,同時對源頭進行消毒處理,撲殺所有感染的生豬。其次,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消毒處理。 再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對進入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和運輸車輛進行消毒處理,為更好地促進生豬復養工作奠定基礎。 最后,做好病毒再次傳入的風險評估工作。 如果養殖場的規模比較大的話,再次感染非洲豬瘟的概率高; 養殖場周圍的疫情比較嚴重的話, 疫情發生的概率高,病毒傳入的風險也高;生豬販運人員對防疫意識差也將提高生豬感染的風險。 為了保證復養工作的順利實施,應該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采取科學的生豬飼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