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才林
(安徽省五河縣雙忠廟畜牧獸醫水產站 233330)
肉羊因其肉質鮮美、口感優越,且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成為許多養殖戶的養殖對象。 應用新技術進行肉羊養殖,不僅可以提升羊肉及羊肉制品質量,為市場供應更優質的肉類食材,而且可以降低養殖風險,增加肉羊養殖戶的經濟收益。
為提升肉羊繁殖效率,增加經濟收益,在肉羊養殖過程中,通常需要對母羊進行發情誘導,而非被動等待其自然發情。 利用人工手段誘導母羊發情, 需要先了解當前養殖場內母羊的生長發育狀態,依據其具體情況,進行差異化技術策略,誘導其發情。例如,若需要誘導發情的母羊正處于哺乳期內,即須對母羊采取斷奶措施,縮短其哺乳期,使其發情期提前。 制定配種計劃后,根據計劃的實施進度,在配種之前,先應加大飼料投喂,并且適當增加放牧的次數,保證母羊膘情良好,使其處于優質生育狀態。母羊未發情時,刺激母羊發情。 若有母羊長期未發情,則應增加其與公羊接觸時間,促使其發情。
應先確定母羊處于發情階段,主要方法為利用發情公羊檢測。 把試情公羊放進預備配種的母羊群中以后,在該公羊發生爬胯行為以后,觀察母羊表現,若母羊靜止不動,未發生躲避或攻擊行為,則說明母羊處于發情狀態。 試情公羊投放比例一般為每50 只母羊投放1 只試情公羊。利用該方法可以迅速、準確地檢測母羊發情狀態。 除了使用試情公羊以外,還可以通過外部觀察來確定母羊發情情況。 若發現母羊有一些異常表現,如有焦躁的情緒表現,出現尿頻情況,或者經常鳴叫等,就極有可能是進入了發情期,可以準備配種[1]。
對于處于不同時期的母羊,應該應用不同的飼養方法。 若母羊處于空懷期,進行正常的食飼供應即可,但應注意營養的均衡性,防止掉膘情況出現。 若母羊正處于妊娠期,則應避免妊娠初期過量的營養供應,而應在妊娠后期增加營養供應,并根據其身體狀態適當為其補充微量元素, 以確保母羊體內的胎體發育健康。 若母羊處于哺乳期,則必須保證飼料供應充足,以保證母羊有足夠的營養喂養羊羔,并逐步調整飼料構成,適當增加粗飼料比例,使其飼料配給逐漸過渡到空懷期。 母羊的生長狀態直接關系著其繁殖能力,因此在日常飼養中應注意觀察其膘情,通過膘情狀態及時發現其健康異常,進行相應處理,保證肉羊的繁殖效率。
口蹄疫、羊痘、小反芻獸疫是近年來肉羊養殖中多發傳染病,應做好其防疫,防止肉羊發生大規模疫情。 首先應做好疫情防控,在發病之前即進行防疫處理,如接種疫苗,對羊舍進行日常清潔和消毒通風等,預防疫情發生。 然后,還應加強羊舍管理,一旦發現疫情苗頭,立即進行相應處理,進行藥物治療,并及時隔離病羊。 最后,還應做到科學處理病死羊,防止疫情蔓延。 此外,疫病往往與寄生蟲不可分割,許多疫情之所以會蔓延開來,即是因為殺蟲不到位,所以養殖者還應加強殺蟲驅蟲工作,防止寄生蟲對肉羊產生嚴重危害。
肉羊應先經過檢疫和相關化驗,然后再進行配種,以防止在孕產過程中孕育出不健康的幼羊。 若在母羊檢疫中發現其有病毒攜帶,則應停止對其進行配種,單獨隔離,并進行相應的防疫處理。 還應為預備配種的母羊注射疫苗。 為達到防疫效果,日常的防疫與消毒工作必須進行到位,杜絕衛生死角,保證肉羊生長繁殖環境衛生,降低肉羊病蟲害風險,提升其繁殖幾率和健康狀態。
肉羊養殖中母羊飼養是關鍵內容, 對于處于孕期或待產期的母羊,應進行單舍飼養,為其提供良好的待產環境,同時也可以防止其他羊只侵占其飼料或生存空間等,使其可以安全待產,避免群族驚擾。
待產母羊需要更多的營養供應,因此,在對其進行飼料投喂時,應注意維持其營養均衡,可依據其身體狀態適當補充微量元素, 并且投喂其待產所需的必要維生素等。 若母羊曾經多次生產,或者該次一懷多胎,則須在其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速補鈣磷,每次投喂量為2~5mL ,一日2~3 次。這是為了防止母羊因生產過多,身體消耗過度,而出現缺磷缺鈣的情況[2]。
若羊舍附近有可供放牧的環境, 則應對肉羊進行有計劃的放牧,通過放牧可以使肉羊進行更多的運動,提升其肉質,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健康水平,增強抵抗力。 且放牧地區往往有豐富的天然飼料, 肉羊放牧中也可以獲取較為多樣化的食物資源,提升其營養攝入的豐富性。
總而言之,先進的肉羊養殖技術可以實現肉羊品質的提升,降低其養殖過程中的經濟風險。 在肉羊養殖過程中,養殖者應提升養殖技術水平,應用科學的養殖新技術,結合實際情況,做好肉羊養殖全過程的管理,進行多維度的養殖技術應用,提升養殖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