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吉
(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年都乎鄉農牧業技術服務站 811399)
羔羊大腸桿菌病主要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導致幼羔羊快速死亡的一種傳染病,在臨床上表現為腹瀉和敗血癥。 大腸桿菌作為革蘭氏陰性中等大小桿菌,常用殺毒劑均可有效殺死。 只需要定期對羊圈內的微生物水平和主要微生物種類進行監測,快速清除消滅致病微生物, 就能夠有效降低環境中的各種病菌數量,避免羔羊感染大腸桿菌。
該病在臨床上分為腸型和敗血癥兩種,其中腸型又被稱之為大腸桿菌性痢疾,主要以7d 齡內的羔羊發病為主,主要臨床表現為體溫異常上升,腹瀉糞便為淡黃色或灰色,帶有氣泡,肛周以及尾部有糞污。 病羔腹痛、虛弱、無法正常站立,在發病后24~36h 內死亡,還有一些病羔,會出現化膿性纖維素、急性胃腸炎和關節炎癥狀,水腫和出血,腸內有血液和氣泡。 敗血型大腸桿菌,發生于14~42d 齡羔羊,體溫異常升高達到41.5℃~42℃,結膜紅腫,四肢僵硬,一般不會出現腹瀉的癥狀,在感染后4~12h內死亡。 經剖檢胸、腹腔和心包能夠發現大量積液內部有纖維素樣物,會出現腦膜充血,有許多小血點。
大腸桿菌的傳染性極強,在發現病羔時必須要立即進行隔離。 我國目前養羊政策相對寬松, 通常都會有大規模散養的情況,一個養殖戶可能擁有上百只羊,對病羔監測比較困難。 羔羊大腸桿菌有1~2d 的潛伏期,當出現病羊時其他羊也可能呈現出潛伏感染癥狀,不能夠及時進行隔離,很容易造成大規模暴發,給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
為此,養殖戶必須要及時觀察羔羊的生命狀況,一旦發現有異常癥狀的,就應該立即隔離,確保疾病的傳播,得到有效切斷,保護大部分羊群。 病羔所處的羊圈羊槽和墊草,都應該做好及時地消毒處理工作,對糞便排泄物要及時清理。 此外還要積極給其他羔羊接種羊大腸桿菌疫苗。
在病羔隔離之后必須及時治療, 因為大腸桿菌對土霉素、磺胺類藥物具有較強敏感性,可以配合護理和其他對癥治療。
土霉素按20~50mg/d 體重分2~3 次口服, 或按10~20mg/d體重分兩次肌內注射。20%磺胺嘧啶鈉,5~10mL,肌內注射,每日2 次。 或口服復方新諾明20~25mg/kg,1 日2 次,連用3d。 也可使用微生態制劑,如促菌生等,按說明拌料或口服,使用此制劑時,不可與抗菌藥物同用。 新生羔再加胃蛋白酶0.2~0.3g,對心臟衰弱的,皮下注射25%安鈉咖0.5~1.0mL。 對脫水嚴重靜脈注射5%葡萄糖鹽水20~100mL。 對有興奮癥狀的病羔用水合氯醛0.1~0.2g 加水灌服。 預防本病,主要是對母羊加強飼養管理,做好抓膘、保膘工作,保證新生羔羊健壯,抗病力強。 同時應注意羔羊的保暖。 特異性預防可使用滅活疫苗。 對病羔要立即隔離,及早治療。 使用3%~5%的蘇兒液對污染環境進行消毒。
根據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 大腸桿菌主要是在惡劣條件下會快速傳播的,例如氣候波動異常,溫度變化較大,羊群生活環境惡劣時就會引發大規模的羔羊大腸桿菌病。 羊圈內有大量的大腸桿菌,必然會導致羊群出現大規模傳染,為此在日常預防和管理時一定要及時清理排泄物, 確保羊圈內致病微生物含量較低,有效預防羔羊大腸桿菌疾病的傳播。 還要對羊圈內部進行定期通風,確保羊圈的空氣始終清新,為羔羊生長發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羔羊并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免疫力不高,很容易因為大腸桿菌感染而死亡,為此哺乳母羊感染大腸桿菌,很可能經過乳液而對羔羊造成感染,應該人工喂養,減少母羊的接觸,在人工喂養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喂養器具進行嚴格的消毒殺菌, 有效減少羔羊感染的幾率。 緊急接種主要選用甲醛大腸桿菌苗或是乳酸大腸桿菌苗進行,其對于疫苗擴散上有很大的防治作用。 另外一種防御手段是在懷孕時期就加強母羊的管理, 在營養方面做到產前和產后的營養均衡,供給母羊優質的飼料,并添加孕期所需的維生素等營養。 特別是到母羊的懷孕后期,其胎兒在體內的發育迅速,所需要的營養多,因此在營養上要及時供給,以防產生疾病。
羔羊大腸桿菌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很多養殖戶并不重視,這樣也就導致在發病之后, 短時間內會造成羊群大規模死亡的情況,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在羔羊大腸桿菌病高發季節時, 一定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有效措施, 改善羊群的整體生存環境,改變羔羊的飼養方式等,有效切斷大腸桿菌傳播的途徑。
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羔羊大腸桿菌預防,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確保羊群正常生長, 避免因為羔羊大面積死亡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