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洮
(甘肅省臨洮縣太石鎮畜牧獸醫站 730514)
傳染性胃腸炎是豬較為高發的一種傳染病,豬一旦感染該病,就會出現嘔吐、腹瀉、脫水等癥狀,而且該病傳染性較強、致死率較高。 如果養殖戶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手法不當,極易使其他健康豬受到感染, 而這對于養殖戶經濟收益的提升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對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及治療加強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TGEV 病毒是引發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病原, 其外部有囊膜包裹,直徑在90~200nm,形狀多呈現為橢圓形或球性。 TGVE 通常只感染脊椎動物,由消化道或呼吸道進入動物體內,在動物的小腸絨毛細胞、鼻黏膜、肺細胞快速增殖,然后經由血液循環流回小腸細胞,引發嚴重病變[1]。
豬傳染性胃腸炎主要通過病豬或帶毒豬傳播,它們排出的氣體、乳汁、尿液、分泌物、嘔吐物等都攜帶病毒,都能對用具、飼料、空氣等造成污染。
豬傳染性胃腸炎主要通過消化道或呼吸道對易感豬進行感染,而健康豬感染該病,通常是由于引入帶毒豬或潛伏期感染豬造成的。 除此之外,貓、犬等家畜也具有攜帶病毒、傳播病毒的可能性。
豬傳染性胃腸炎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主要表現為冬春季節發病率較高,夏季通常不會出現發病情況。 這是由于TGVE病毒在寒冷季節更易存活,擴散也更為容易。
在對豬傳染性胃腸炎診斷時, 首先可以采用病理診斷技術,通過分析病豬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來判定病豬是否患有傳染性胃腸炎。 豬在感染傳染性胃腸炎后,會出現嘔吐、腹瀉、脫水的癥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病豬死亡。
免疫熒光診斷是豬傳染性胃腸炎診斷中最為常用、最為便捷的診斷技術。 在實際診斷過程中,需要用病豬的腸管片段制作福爾馬林石膏,對冷凍貼片、組織貼片進行固定包埋;或是刮取病豬的回腸、空腸腸壁,制作成涂片,然后運用熒光試劑對其進行染色,最后將染好色的貼片或涂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如果發現熒光,即可確診其患有傳染性胃腸炎。
RT-PCR 技術對豬傳染性胃腸炎診斷時, 可以直接利用病豬的糞便進行診斷, 即可判定病豬體內是否存在TGVE 病毒,而且通過這種診斷方式, 可以很好地辨別豬呼吸道冠狀病毒與流行性腹瀉病毒的區別, 從而更加準確地掌握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致病毒株類型。
沒有暴發過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豬場,要堅持自繁自育,從而從根源切斷豬傳染病胃腸炎的傳播。 如果必須從外引種,也要選擇未發生過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豬場,而且新豬引入后,必須對其進行TGVE 檢測,待檢測結果為陰性后,還要對其進行隔離觀察,待完全無誤后,才可將其與其他豬群混養。
TGVE 病毒主要通過接觸傳播,而且其外界適應能力較強,所以養殖人員必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一旦發現疑似染病的生豬,要立即對其隔離飼養,并對其可能污染的用具、飼料、工作服進行無害化處理,從而避免TGVE 病毒擴散傳播。
TGVE 病毒對局部的感染較為明顯, 所以通常采用口服或鼻內接種的方式進行免疫。 當前應用最廣的免疫方式是,在生豬的后海穴注射豬傳染性胃腸炎與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疫苗[2]。
當前尚未研發出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特效藥, 所以在對豬傳染性胃腸炎治療時,通常采用對癥下藥的策略,以此來幫助病豬盡快恢復,降低死亡率。 首先,要選擇中醫的方式,幫助病豬補澀不致滯氣、澀腸止瀉、補虛溫中。 選取大黃、烏梅、地榆炭、甘草、白芍、訶子、棕櫚炭、車前子各30g,黃連、苦參、三棵針、白頭翁、胡黃連各40g,研磨成粉,用溫水沖服,3 次/d,連用2d;然后,要為病豬口服補液鹽, 幫助病豬減緩脫水癥狀。 選取2.5g 小蘇打、15gKCl、20g 葡萄糖粉、3.5gNaCL,加入1000mL 溫水,攪拌均勻,使病豬隨便飲用。 最后,如果出現精神不佳、嚴重脫水、絕食等情況,可以選擇維生素C 注射液、葡萄糖鹽水、維生素B 注射液,為病豬靜脈注射,連用3d,基本可以起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傳染性胃腸炎是生豬極為高發的一種傳染病,具有死亡率高、 傳染性強的特點。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一旦暴發該病,不僅會對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造成極大損失,而且會對養殖戶的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因此,養殖戶必須對傳染性胃腸炎加強防范,定期開展檢查,做好日常管理,一旦發現生豬感染該病,要立即對其進行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