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平,徐生強
(1.中江縣永興鎮石筍畜牧獸醫站 618111;2.德陽市什邡市馬井鎮人民政府 618405)
現階段,養殖業的發展速度極其迅猛,在養殖業發展中,生豬養殖是重要的一大構成內容,有助于養殖者經濟效益的提升。但是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疾病感染現象經常出現,對養殖效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其中,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豬鏈球菌病比較常見,該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在生豬感染后,對表現出來的臨床特征是不相同的。 所以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 存在著較高的難度。 在養殖技術創新工程中,要進行有效防治,積極預防和治療該疾病,從而促進生豬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發病比較迅速突然。 一旦患有此病,其體溫會瞬間上升到40℃左右。在發病1d 后,耳尖的紫色瘀血比較明顯,在豬的頸部上端,其充血現象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在病情不斷發展過程中,生豬背部的充血較多,而且出現了出血點。 如果生豬的病情愈發惡化,豬的身體兩側發紫,呼吸并不順暢,而且出現氣喘現象。 此外,對排出的尿液進行分析[1],大都呈現出褐色,一旦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在3d 左右即會面臨死亡。
該癥狀在哺乳期和幼齡仔豬中比較常見。 一旦感染上豬鏈球菌, 由于仔豬缺少較高的抵抗力, 所以出現腦膜炎的概率較高。 在出現該疾病后,仔豬體溫會越來越高,在病情不斷發展過程中,臨床癥狀主要體現在焦躁、四肢麻痹等方面。 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也會短期面臨死亡。
在該病發病早期階段中, 生豬的四肢關節腫脹尤為嚴重,在解剖病豬時,在病豬的四肢腫脹處,所出現的淡黃色黏稠組織液較多,而且生豬的食欲嚴重下降。 同時,生豬的體溫變化比較微弱,但是如果生豬患上慢性關節炎,由于食欲較差,所以體型會越來越消瘦,對正常出欄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這種疾病的致死率雖然并不高,但是高度重視仍然必不可少。
病豬的咽喉處、頸部的淋巴結等腫脹,其體溫高。 一旦生豬患有此病, 會對其食欲造成嚴重影響, 但是該病的致死率并不高,經過一段時間后,淋巴結在受到感染后,會慢慢成熟然后變軟,在化膿后,會出現潰破現象,這時如果經過系統化養護,可以痊愈。 與關節炎癥狀具有較多相似的地方,在發病后,會對生豬進食造成影響,延長生豬的出欄時間,但是致死率較低。
要想不斷提高生豬養殖效果,針對養殖區域,加強衛生管理尤為重要。 所以在養殖場所中,要加強衛生管理制度的構建,徹底消毒進出養殖區域的車輛、行人等,避免入侵外來細菌。 同時,豬鏈球菌病的傳染性特點較為明顯,所以在發病后,要在第一時間對生豬進行隔離治療。 定期消毒養殖場所和養殖工具,防止細菌的出現,將生豬疾病的發生幾率降至最低。
及時切除生豬皮膚表面出現潰爛發炎的部分, 做好消毒工作,然后使用消炎藥品,及時處理其傷口,最后做好包扎工作。 由于生豬的臨床癥狀是不相同的,所以要對癥治療。
首先, 如果生豬患有敗血癥, 肌肉注射青霉素和磺胺類藥物。 一般來說,1d 注射2 次,治療周期在一個月左右。 其次,如果生豬患有淋巴化膿癥狀,抗生素注射治療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如青霉素和慶大霉素等,病豬發燒嚴重[2],還可以將退燒藥物添加進去,如安乃近等。 最后,如果生豬患有腦膜炎,用磺胺類藥物治療。 如果仔豬發病越來越嚴重化,還要及時予以補液。 如果仔豬斷奶時間并不長,藥物治療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氯內嗪或蒽諾沙星等。
病豬和病死豬為傳染源, 所以養殖人員要對豬場變化予以密切關注,如果發現病豬,要在第一時間進行隔離治療。 同時,如果養殖環境被病豬所污染,要用3%苛性鈉溶液、菌素滅等消毒。此外,要對排泄糞污進行集中化處理,加強發酵無公害處理的應用。
總之,要對豬鏈球菌病予以高度重視,對其臨床癥狀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確保治療效果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