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血管大外科 劉歡
很多患者面對術前談話如臨大敵,總覺得那份諸多條款的知情同意書就是醫生用來推卸責任的。可事實并非如此,下面劉醫生就來和您一一解讀術前談話的內涵。
術前談話是個嚴肅的事情,不能隨意來個三姑六婆,起碼得是個管事的直系親屬。在患者的治療方案上,最好幾個同等具有決定權的直系親屬在場,需要大家意見一致,否則要遇到扯皮的只會一地雞毛。
手術不是修車,醫生面對的是復雜而充滿變數的人,疾病的發生形式和發展狀態也是大相徑庭,手術中不確定因素很多,有一定概率會迫使醫生更改既定的手術方式。但只要手術醫生術前確定了治療方案,如選擇微創手術,那么患者有極大的概率就會依此完成,不必過于擔心。
常規手術需要輸血治療的概率不大,但復雜手術如惡性腫瘤、心臟手術等,則常常需要輸血治療。由于目前的檢測條件難以發現獻血者所有的問題,輸血后仍有一定概率會感染乙肝等血液傳播疾病,只是這種概率極低。
手術無論復雜與否,歸根結底無非切凝縫扎的人力操作,都可能伴隨著臨近的臟器、神經和血管的損傷。在術前談話中提及的情況,都是有一定發生概率或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患者及家屬有必要細細了解。必要時追問一些并發癥的細節,包括對后期自身的影響及并發癥處理,需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比如心臟瓣膜手術有可能導致傳導阻滯,后期可能需要裝起搏器,胃癌手術可能會導致胃癱,需一段時間才能恢復等。
患者及家屬術前談話往往注重手術本身,殊不知手術操作全看醫生,術后康復才是他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比如,術后患者因為懼怕切口疼痛而不主動咳嗽導致肺部感染,不下床活動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甚至形成血栓脫落危及生命,這些都可能導致治療失敗。看病并不是簡單的將患者交于醫生,而是需要醫患雙方共同配合打怪的過程,這些術前提及的注意事項需要牢記,對于患者的術后康復大有裨益。
看似霸王條款,就是出現啥事都跟醫生沒關系?實則不然,人是復雜的個體,一場手術,任何不確定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很多都無法預測或在術前談話中一一涉及,這樣的條款純屬醫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當然如果出現明顯的醫療問題,如將紗布遺忘在患者體內,手術部位左右顛倒,這肯定是醫生的責任。但一些較為復雜的情況,就需要更專業的人員來評估了。
醫生之所以不愿意回答手術成功率的問題,主要在于家屬對于成功率內涵的誤解。當醫生描述手術成功率在80%時,家屬內心的想法會是:手術成功率很高,自己親人肯定會百分之百沒問題。一旦不幸和意外發生,常常難以接受。建議換一種方式,可以問問醫生對于患者的救治成功有無信心,給患者一些心靈上的安慰。
很多患者及家屬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猶豫不定,也會求助于醫生,比如“醫生,你就別站在醫生的角度,假設你是我的親戚、好朋友,你怎么選”。醫生的回答肯定是,我沒辦法替你做決定。看似無情,但這樣的決定,有時是皆大歡喜,有時是人財兩空,其分量之重讓醫生也真的愛莫能助。
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大概估算患者需要的手術及住院費用,準確度還是很高的。患者可依此準備足夠的治療費用。同時手術中使用的一些藥物和醫療器械可能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內,使用與否和手術的特殊需求以及醫生個人的技術習慣相關,這就需要患者自己全額自費支付。如果患者本身經濟條件較差,也可在此時向醫生提出盡可能只用醫保目錄內的藥品及耗材。
術前談話,應該是一次醫患之間的誠摯的毫無隱瞞的交流過程,除了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病情及治療相關事宜,更要在醫患之間產生信任的紐帶。我常常對患者及家屬講:手術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我們醫生承擔50%,你們患者自身也要承擔50%,唯有相互信任,攜手合作,才能戰勝我們共同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