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澤文,王蘇野
(安徽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情緒健康是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要素,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認清大學生情緒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健康,甚至某種程度上決定其心理健康。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我國人民的健康,人的心理健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沒有全民的健康也就沒有全面的小康,還特別要求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1]。《“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僅要提高人們的身體健康,還要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鍛煉人的心理素養,提升人們應對不良情緒的能力[2]。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中知識文化水平程度較高的群體,他們生活在大學校園這一特殊環境中,這種環境同時具有校園性和社會性,面對這種復雜多面的環境,他們不成熟的心理出現了失衡,產生一些情緒心理問題。
1.情緒的內涵。對于情緒的定義和相關論述,中國古人主要從醫學對于情緒進行闡釋,認為情緒與個人的身體疾病有關,往往與生理、病理聯系在一起,并且把情緒分為喜、怒、憂、思、愛、樂、欲、恨、悲、恐、驚等,認為它們分別對應人體的肝、心、肺、脾、腎等器官,不良情緒會對身體臟器產生傷害。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也會聽到有人對他們說“請你不要有情緒,要保持冷靜”,這暗含情緒其實是一種非理性的產物,它與大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推理能力相對立,情緒對他們的影響總是消極的。但是,情緒是一個中性詞,結合心理學和生物學,情緒其實是一種伴隨面部和身體變化、腦的激活、個體認知評價、感受、行為的一種喚醒狀態。也就是說,它與交感神經活動、植物神經興奮有密切關系,它產生過程總是通過相應的情景刺激,經過大腦中樞神經的評定,最終產生情緒,還會可能產生相應的情緒行為。大學生中常常會出現憤怒、抑郁、焦慮、恐懼等情緒,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情緒健康的內涵。情緒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使個體能夠適應環境的心理狀態,無論哪種情緒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功能,不能簡單地把消極情緒定義為就是壞的情緒,積極情緒就是好的情緒。保持情緒健康需要辯證地看待情緒,把握好情緒的“度”。既要運用好積極情緒又要正確看待消極情緒,避免樂極生悲這種極端現象發生。一方面,當個體成功或者得到別人認可從而體驗到積極情緒時,個體會變得更加專注而開放,心胸會變得開闊,思維會變得活躍,從而會有一些解決問題創造性方式與策略;另一方面,當個體的生命受到極端威脅時,消極情緒也會有積極的作用,它會讓人產生一種“應激反應”,使個體在短暫的時間內產生一種特定、具體、迅速的反應。也就是說,減少個體多余的思考,在危險環境下迅速做出決定正確及時的行動。從以上兩種情緒對人的影響角度,我們可以把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大類,而情緒健康就是一種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占個體情緒的一個合適的比例。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都有價值,保持情緒健康要把積極情緒常態化,消極情緒短暫化,這樣才能讓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
3.情緒健康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
人的心理過程根據其性質與功能的差異性,可以劃分為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3],情緒情感過程是心理過程的重要環節。情緒健康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情緒健康是提升大學生良好認知能力的必備前提。良好的認知能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認知能力標志著大學生心理智力的水平,是大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學業有成的保障,它通常表現為大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等,也表現為對自我的認識、評價、控制等方面都比較客觀理性。情緒健康的大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知也相對合理并且與周圍環境相適應。他們在遇到生活中的壓力、變故、打擊時能夠保持情緒穩定,他們卓越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以及事后的自我分析與反思是他們處事不驚、不斷走向成熟的關鍵能力。第二,情緒健康是塑造大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意志品質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大學生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為了實現目標、克服困難而展現出的品質,常常表現為大學生面對生活困難、實現人生理想的決心、毅力和勇氣。情緒健康的大學生會擁有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他們會認準目標并根據目標和實際的契合度及時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重重困難,完成既定的目的。第三,情緒健康是形成大學生完整人格的關鍵要素。完整的人格是大學生是否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人格是“個體與社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特性的統一體,各種特征的配合形式”[4]。大學生完整人格指的是大學生完整統一的精神面貌,是一種完整連續性的自我的心理狀態。情緒健康的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力和心理素質,能夠很好地保持自身的能力、性格、理想、信念等方面平衡協調發展,做到胸襟開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時,情緒健康的大學生不會有“多重人格”,不會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而是一個堂堂正正大學生。
1.情緒活動與外部環境喪失統一性。大學生的情緒活動與自身外部環境缺乏一致性主要是大學生的情緒表現、情緒行為等與客觀外界脫節。例如大學生常常因為過度焦慮,產生了自我否定的情緒,他們會常常為一些實際上并不存在的東西而惶惶不可終日,環境與自身情緒統一性方面出現了障礙。也有一些大學生聽到別人說自己體貌過胖或矮小,總是記在心里,就斷定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參與活動等非常膽怯,沒有自信,從而影響了自身才能的發揮。總的來說,這種情緒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情緒,表現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自身的情緒狀態適應不了外部環境的變化,是個人心理素質不高的表現。
2.情緒活動喪失完整性和協調性。大學生情緒活動喪失完整性和協調性是指個體表現出的情緒狀態與情緒行為相背離。例如一些大學生講述一件本是愉快的事情時卻面帶憂傷、唉聲嘆氣,或者在遭遇了生活苦難講述悲痛的遭遇時卻滿面笑容、大笑出聲。這些現象就可斷定他的情緒活動喪失了協調性,其心理活動完整性受到了沖擊破壞,是一種心理失常的表現,也是一種情緒控制力失調的表現。這種現象通常表現為個體不能很好地認清現實、承認現實、接納現實,不能把個人情感與社會的要求協調起來。
3.情緒活動缺乏相對穩定性。大學生情緒不穩定是一種個體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或者兩種極端情緒間歇性出現的頻率偏高現象。現實大學生生活中存在這種現象,有的大學生平時性格開朗、交際廣泛、性格外向,突然在一段時間一會變得自卑孤癖少動,一會又大放厥詞、口出狂言、自負傲慢;或者有的大學生,一個人平時成熟穩重,卻突然變得興奮起來,手舞足蹈、好說好動。這些現象都說明大學生個性情緒的穩定性出現了障礙,大部分情況是一種精神心理失常的表現。情緒活動不穩定還表現為大學生血氣方剛,容易沖動意氣用事,脾氣不穩定。總之,這種情緒通常表現為個體情緒不正常、穩定性缺失,不能承受快樂與痛苦的考驗。
4.情緒活動與年齡喪失一致性。大學生的情緒活動與自身年齡不一致是大學生的情感認知、表現、言行舉止等嚴重不符合實際年齡特征的現象。例如,當代大學生應該都是年輕氣壯、樂觀自信、精力充沛、善于探索與發現的社會主義新青年,如果某個不到二十歲的大學生,老態龍鐘、缺乏生氣、唉聲嘆氣;或者碰到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會像小孩子一樣無理取鬧,經常耍脾氣,甚至對自己生活各方面問題都沒有主見。對于這種情緒現象,我們認為就是個體出現了心理異常或心理不健康。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牢牢抓住情緒健康的關鍵要素,及時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情緒問題,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給予大學生相應的指導,促使其積極接納自身情緒,遇到問題與挫折等能夠具有樂觀積極的心態,發揮自身長處提升自身修養,不斷克服心理健康中的情緒問題,最終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
1.接納情緒,體驗感受,提高自我恢復能力。
現實生活中,積極情緒往往給大學生帶來愉快開心的體驗,消極情緒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不愉快、痛苦的、煩惱的體驗。然而,大多數人比較容易接納幸福、甜蜜、歡樂、喜悅的積極情緒,不能接納消極、悲觀、沮喪的消極情緒,甚至被消極情緒打垮。所以,正確處理好自身的情緒極其重要,是大學生擁有健康心理的關鍵。一是大學生要學會接納不同的情緒感受,即使那些不舒服和痛苦的情緒也要接納。學習接納各種情緒,在悲傷難過時就認真經歷痛苦、體驗痛苦。例如當大學生失戀或者考試發揮失常的時候,你不能總是告訴他“你不要哭,你一定要堅強起來”之類的話,你應該耐心地陪伴他,讓他把自己的痛苦悲傷表達出來,幫助他從消極情緒的痛苦中走出來。二是大學生要欣然接納積極情緒,在成功時就體驗喜悅,歡樂時就享受快樂,幸福時就品味幸福。當別人肯定自己時,會感到開心,當別人夸獎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謝謝他的喜歡,接納別人的表揚,不必掩飾我們內心的美好情感。值得注意的是,接納情緒還可以通過撰寫個人的心情日記等來記錄自己每日或者每個星期的情緒狀態,提高自我對于情緒的覺察[5],分析自身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出現的原因和機制,進而提高自我以后應對情緒消極的能力。
2.計算福氣,感知美好,提升自我協調能力。
計算福氣,感知美好意思就是要求大學生一定要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凡是往好的方面想。當我們經常計算平凡事情的福氣,珍愛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情,對平凡事情重新進行積極定義時,我們就把平凡的事件轉變成了福氣,也就把消極情緒轉向了積極情緒。一方面,大學生要經常感恩平凡生活,要心中充滿愛,這樣世界在你眼中才是美好的。這是計算福氣不錯的辦法,也是提高自己積極情緒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計算福氣在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中的效果特別明顯。一個高情商的大學生,即使自己身材矮小、肥胖也會得到人們的喜歡和愛戴,這種身體上的缺陷不再是自己仿佛低人一等和自卑的原因。其實在人際交往中,計算福氣就是當你真正理解別人對你的善意時,你會覺得感激,他們的體貼與關心會觸動你的心。當你用語言或行動表達出你的感激時,不僅提高了你自己的積極情緒,而且也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情緒,在這個過程中,你加強了他們的善意,也鞏固了你們之間的關系。如果別人總是惡語相向那也沒關系,不與他們計較就會避免不必要的煩惱。總之,品味美好是從好事情中尋找更好的意義,把積極的事物變得更加積極,品味美好也是從壞事情中尋找好的方面的能力,把不好的事情變得不再那么不好。真正做到強化美好的,弱化或者轉化不美好的。
3.發揮優勢,增強信心,提高自我激勵能力。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認識你自己是最重要的。每個人身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大學生要想不被生活打敗,正確管理自己情緒,就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要了解個人的優勢,積極發揮特長、規避短板,這樣才能提升自信,獲得健康心理。一方面,大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優缺點進行量化管理,做出一個評價自身優缺點的表格,要注意的是表格要以自己的優點為重點,適當地記錄別人說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結合自身自我評價的優缺點進行評價,來尋找自身的閃光點,也就是說既要主觀評價又要客觀評價;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發現一個優點的效果往往是暫時的,不長久的,只會讓自己暫時地停留在發現優勢的喜悅中。只有自己不斷地尋找發揮自身優勢的方法、途徑,持之以恒地發揮自身的優勢,這樣提升積極情緒的效果才會長久。因此,大學生要不斷地、頻繁地發揮自身的優勢,來塑造自己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增加自己積極感受,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4.升華積極情緒,培養高級情感,提高自我“情緒智力”。情緒與情感聯系緊密,但兩者又有區別。任何一種情緒都是人特定的情感狀態下的情緒,任何情感都可以通過人外在的情緒狀態表現出來[6],培養健康情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升華自身積極情緒,培養高級情感。高級情感是個體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之下,自身需要與社會需要相契合的結果。它表現為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是一種復雜的情感,它反映了人們對于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對于假、丑、惡的憎恨。大學生要升華自身積極情緒,培養高級情感來克服自身的心理情緒問題。一是大學生要正確理清自己和社會的關系,這是培養高級情感的關鍵一步。只有自己對自己有較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并且認清自己與社會的關系,才能發現自己要做什么,社會要求什么,才能得知兩者是否相和諧。例如,社會要求當代大學生要做愛黨、愛祖國、愛社會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然而大學生由于分辨不了是非,產生了憎惡社會的情緒,甚至還有訴諸報復社會行為。這種情況只有正確理清自己和社會的關系,才能有平穩健康的情緒,才不會做出錯誤行為。二是大學生要加深學習總結經驗,參與社會活動。一個讀過很多書的大學生一定是具有很高修養的人,他一定是明辨是非,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大學生要優化自身個性品質。培養自身高級情感離不開個體的個性特征情況,一個具有樂觀、開朗、熱情、心胸開闊、樂于助人的個性品質的人,與一個悲觀、孤僻、吝嗇、心胸狹隘、斤斤計較的人對于外部世界的感知一定是不同的,擁有積極向上個性品質的人才會有高級情感,才能做生活的主人,避免做不良情緒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