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萍
(柳州市三江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45500)
非洲豬瘟指的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豬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的一種疾病,表現出高熱、皮膚發紺、食欲廢絕、內臟系統廣泛性出血、呼吸系統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高死亡率的臨床特征。 非洲豬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在法定報告中列定的動物疫病,中國將其列成一類動物疫病,自2018 年8 月初傳入以來對生豬產業造成前所未有的損傷。 伴隨非洲豬瘟疫情的出現和傳播,國家出臺有效的防控措施,取得顯著效果,但現階段的防控工作依舊存在不足之處,必須對其實施綜合防控,防范疫情傳播。 現提出以下綜合性防控建議:
在生豬養殖中要有效實施非洲豬瘟綜合防控計劃,建立早發現、早確診和早處置的原則,將各項防控策略落實落地[1]。 尤其是提高大眾的疫情防控意識,把《非洲豬瘟防控明白紙》、《齊心協力防控非洲豬瘟》、《重大外來動物疫病防控知識掛圖—非洲豬瘟》以及《非洲豬瘟防控知識手冊》等發放到基層和大型養殖場、交易市場、屠宰場、販運經紀人以及無害化處理廠等,做到宣傳培訓不漏戶、不漏人,實現對疫情動態的全面掌控。 針對復雜的非洲豬瘟防控形勢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進行嚴謹的研判,實現生豬產業從業者提供信息、知識和技術培訓援助的全覆蓋,提高自主防范意識,營造良好的綜合防控氛圍。
嚴格防守生豬養殖引種關口,規范引種,杜絕從非洲豬瘟疫區引進苗豬、精液等,落實種豬檢疫審批工作,執行種豬調出實驗室檢測制度、調入觀察隔離制度。 在生豬養殖中還要禁止用泔水、餐廚垃圾、豬源性飼料等飼喂,特別是不能飼喂以豬血為原料的產品;嚴禁疫區生肉及其他相關產品進入豬場,不用污染水源喂豬;對于進出豬場的人員、車輛要加大管理力度,落實消毒措施, 如果條件允許應全面排查豬場周邊, 構建生物安全屏障,確保消除隱患;滅殺鼠類、蚊蟲和鈍緣蜱等,凈化生豬養殖環境,因為蜱蟲叮咬感染病毒的豬,會攜帶非洲豬瘟病毒使其他豬受到感染,必須定期驅蟲,關注豬的周圍環境及體表;對生豬群體執行全進全出管理制度,對于病死豬要及時實施無害化處理。而且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以及消化道、 肌肉等途徑傳播,導致豬感染病毒,需要提高豬自身的免疫力,尤其是提升豬的單核細胞以及巨噬細胞的活性,由豬自行抵抗非洲豬瘟病毒。眾所周知,霉變飼料會導致豬的免疫力被破壞,原因就是霉變飼料的霉菌毒素會破壞豬的免疫系統,抑制其免疫功能,造成豬群更容易被非洲豬瘟病毒感染,要加強生豬保健,優化飼養管理。
針對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控, 應重點對生豬及其產品實施移動監管,完善長途調運活畜禽的監管體系,根據國家規定加大調運監管力度,依法嚴懲各種各樣的違法調運行為[2]。 這主要包括:禁止從高風險區域引進生豬、種豬,切斷非洲豬瘟病毒傳染源;及時將活豬交易市場關閉,嚴格監測、排查生鮮豬肉銷售,監督檢查各個流通環節,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對調運生豬堅持執行批批檢測制度,將其傳播風險;多部門聯合,建立公路監督檢查站,落實值班制度,落實消毒工作,堅持查證驗物,防止發生動物疫情風險。 另外,針對生豬屠宰部分,要對屠宰場所進行專項治理,確保滿足防疫條件, 不達標的立即整改, 若整改之后依舊不達標,要依法依規處理;大力排查生豬屠宰隱患和風險,督促相關單位落實屠宰安全質量責任,對私屠濫宰行為給予嚴厲的打擊,防止非洲豬瘟的發生與傳播;進一步完善生豬屠宰標準,監督屠宰單位落實綜合防控策略。
總而言之,中國目前正處于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的關鍵時期,要不斷加大對政策及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 致力于消除生豬養殖隱患和威脅, 同時從生豬的流通與屠宰等關口提高綜合防控效率,確保生豬產業穩定發展,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利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