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易容
(四川省樂山市樂山市畜牧站 614000)
近年來,活躍的市場經濟帶動了農村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傳統的分散式與個體戶的養殖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逐漸被中小規模的養殖場所取代。 但目前農村環境受到許多養殖場糞污的嚴重污染, 這不僅對村民的日常生活與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阻礙了文明鄉村的建設進程。 要切實減少養殖場帶來的環境污染,應規范化管理其糞污處理方式,加強防控力度。
近年來,各地政府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村的經濟發展,鼓勵村民積極發展畜牧業,成立養殖小區并開設養殖場,并為其提供優惠與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因而在一段時間后,許多中小型的畜禽養殖場出現在全縣范圍內。 但由于農民普遍缺乏經營經驗,在建設養殖場時,沒有系統規劃或長遠考量場區的選址問題,只將經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使得養殖場在建成之后與人們的居住點或村莊水源等距離過近。 與此同時,不合理的內部布局也加大了場區管理的工作難度,生活區、飼養區與污物處理區劃分不明晰,糞污專業處理設備較為缺乏,隨意排放污水,甚至隨處可見糞污的堆積發酵場所等[1]。
干濕分開后水沖與不分干濕水沖是目前農村畜禽規模養殖處理糞污的主要方式,除此以外,還包括干濕物放入沼氣池、糞便堆積摳熟處理等。 現階段,將畜禽糞尿予以堆積發酵的處理方式在農村規模養殖場中較為普遍, 每次將一小部分借助沼氣池或生物發酵床等進行處理。 而部分養殖場存在隨意排放污水的現象,沒有設置分離處理雨水與污水的管道線路,嚴重影響并損害了當地的自然環境。
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明確規范的環保制度條例,結合當地的畜禽養殖業發展現狀, 整體規劃并指導構建各個村鎮的限養區與禁養區,成立養殖發展區,對于禁養區內現有的養殖場,當地人民政府應予以政策補貼,或其他途徑的適當支持,讓其在規定期限內拆除或遷往別處。 對于限養區,應嚴格落實污物排放的要求與相關標準, 對污染較小與規模適中的畜禽養殖發展予以支持, 同時其養殖的品種須是固定的, 對畜禽總量也需嚴格控制。 對于養殖發展區,政府應發揮協調作用,統一指揮場區規劃與選址工作,并將建設方案交由土地管理部門。 在用地審批合格后,應由環保部門評估其環境污染風險,以合理布局與總體規劃為原則,加強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
對于畜牧管理部門, 應積極宣傳并普及科學的養殖知識與技術,在日常監督管理農村的養殖場區時,應為養殖農戶提供必要的指導,例如減少抗生素在豬飼料制作中的使用,在治病或防病的過程中加大對中草藥的使用[2]。 可以將發酵微生態添加劑添加到每日的飼料中,通過對發酵飼料的使用降低氨氣排放量,實現飼料使用率的大幅提升。 若養殖場的經濟條件允許,可以使用生物發酵床,預先將微生物添加在墊料中,在發酵床上將糞便直接發酵處理,待豬出欄后,再統一清理,一方面節省了人工作業成本,另一方面糞污的實際產生量也大幅降低。
減少人工勞動量是水沖式清污方式的優勢特點, 但也導致糞便污水的產生量大幅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糞污的污染范圍。 對于農村畜禽規模化養殖來說,應采用干濕糞分離處理模式,通過人工或機械收集的方式,分開處理糞便、污水與尿液等,避免三者相互混合,營造清潔、干凈的養殖環境,將排污總量進一步降低,保障凈化處理效果[3]。
2.4.1 養殖業與種植業的結合發展。 如何處理糞便與污水是規模養殖場在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因此在選擇場址時,應盡量配合當地的種植業基地,或者與種植戶達成戰略合作,讓種植蔬菜的菜園或果園及時地消化養殖場的糞便等,起到變廢為寶的效果,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養殖場污物排放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2.4.2 建設沼氣配套設施。 養殖場可以建設配套的沼氣池,同時需要及時清理沼液與沼渣等,有效處理糞便污物。
高效處理糞污對規模化養殖場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大力推動農村畜禽養殖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更好發展,必須對污染治理與環境保護引起重視。 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引導協調與監督管理的職能作用,加強整改污水亂排、污物亂倒,拓寬政策扶持對象與優惠范圍, 號召采用科學無害化的糞污處理方式,提升農村養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