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敏,林 偉
(1.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光明監管局 518000;2.東莞市寮步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523401)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和野豬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傳染性疾病,嚴重危害著全球養豬業。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 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該病傳播渠道多、發病和致死率高、無藥物可治、無疫苗可防,被稱為生豬業的“頭號殺手”,致死率100%。 非洲豬瘟雖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但對養豬業威脅巨大,是世界范圍內養豬業重點防范的疫病。 該病發病率、死亡率高,對我國經濟社會可能造成較大的危害。 因此,根據非洲豬瘟的特點,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尤為關鍵。 本文以深圳市某屠宰場非洲豬瘟防控現狀從以下五點闡述防控措施。
生豬屠宰環節是連通生豬產銷的關鍵環節,且生豬屠宰環節存在生產設備、運輸工具、工人復雜、產品流向多等問題,給屠宰場防控措施增加諸多難度, 根據我國非洲豬瘟疫情形勢和國內外防控經驗, 開展屠宰環節非洲豬瘟檢測是降低病毒擴散風險、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的有效手段,抓好屠宰環節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意義重大。 屠宰場對生豬來源應嚴格把控,嚴禁從疫區或高風險區調運生豬,運輸車輛禁止經過疫區。 符合調運的生豬需要非洲豬瘟檢測報告及產地官方獸醫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才允許調入。 屠宰場做好產銷銜接,保障從非疫區“點對點”的生豬調運模式,從而確保生豬產品的市場有效供應。
2.1 在本轄區內屠宰場外設立生豬預檢點, 對來屠宰場的生豬開展非洲豬瘟檢疫, 針對各批次生豬逐車逐頭抽血進行PCR 抽樣檢測, 待確認ASFV 核酸呈陰性后憑預檢放行條方可進入屠宰場,保障屠宰場嚴格落實自檢工作。
2.2 在生豬入場環節要嚴格把關, 通過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平臺核查產地檢疫信息,核實生豬是否來自疫區,查看車輛定位信息, 追蹤運輸過程是否經過疫區, 現場查驗生豬檢疫合格證明、非洲豬瘟檢測報告、車輛備案等信息結合生豬的個體、群體臨床健康狀況決定是否予以入場, 檢疫合格的生豬卸載后運載工具需及時進行沖洗、消毒后才允出場,防止在運輸環節傳播病原。
2.3 檢疫人員加強對屠宰環節的巡檢,輪流值班進行巡查,密切觀察待宰生豬的健康狀況及屠宰環節的臨床癥狀、 病理變化等,針對其中的疑似病例需做到及時上報、封鎖現場、抽樣送檢,并結合實驗室診斷與檢測結果采取處理措施[2]。 屠宰場每天的病死豬,檢疫人員要引起重視,觀察病理變化,若有疑似病例應及時上報、抽樣送檢、封鎖現場待實驗室結果。 若無疑似病例則病死豬及病理組織應當天進行無害化進行處理。
2.4 加強對生豬產品出場的核查與記錄保存,生豬產品經檢疫合格后場方向檢疫人員申報產品流向, 檢疫人員核對無誤后對產品出具《檢疫合格證明》,產品出場時核對檢疫合格證明無誤后允許出場。 屠宰場保留產品流向記錄,用以出現問題時的溯源。
清洗消毒是做好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舉措, 生豬屠宰企業要加大清洗消毒力度, 建立清洗消毒操作制度,加強生豬屠宰場待宰欄、屠宰車間、運豬車輛、停車場、運肉車輛等的消毒工作,釆取有效防疫消毒措施,確保出廠肉品質量安全。嚴格執行“1110 制度”,即一天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隔夜零存欄。
立足于打好打贏防控持久戰,屠宰場制定科學合理的《非洲豬瘟疫情應急處理預案》和《非洲豬瘟防控預案》,嚴格規范做好疫情應急處置,提高疫情應急處置能力,且在屠宰場內制定嚴格的應急值守制度,確保應急值守崗位24h 專人負責,一旦發生可疑癥狀及時反饋并按照應急預案采取相應措施。
為全面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隊伍建設,定期組織開展非洲豬瘟防控技術培訓,重點加強病例發現、識別、報告、監測、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等有關培訓工作,普及科學防控非洲豬瘟知識,提高駐場檢疫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為自身檢疫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駐場檢疫部門應該加大對非洲豬瘟病毒的宣傳工作, 提高屠宰場工作人員對非洲豬瘟的識別、鑒別、診斷和防控能力以及對病毒危害的認識,從而重視防控措施,保障我國養豬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的非洲豬瘟的防控形勢嚴峻,養殖、屠宰以及老百姓的餐桌等各環節都非常重要, 在防控措施中有不少人會忽視屠宰場, 而生豬屠宰場是連通養殖到餐桌的重要環節且屠宰場生豬來源廣泛、人員復雜,因此屠宰場的防控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做好屠宰場的防控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此類病毒的傳播, 有效保障養豬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