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軍,劉秀英,郭秀枝,劉俊山
(康保縣農業農村局 076650)
動物產品電子商務是通過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等,實現整個動物產品買賣過程中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 特點是簡單、快捷、低成本、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交易活動。 讓企業和消費者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尋找客戶群體和想要購買的動物產品。 電子商務使得商品交易的限制條件減少,物流的便捷化打破了動物產品區域性經營的局限性,輻射范圍更加寬廣, 再加上動物產品運輸存在動物疫病傳播風險的特殊性, 需改進網售動物產品檢疫證明的出具和加強運輸動物產品物流的監督管理。
《動物防疫法》第三條第二款 本法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臟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頭、角、筋以及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文也僅探討《動物防疫法》規定的動物產品)。
《動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屠宰、出售或者運輸動物以及出售或者運輸動物產品前, 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動物防疫法》第四十三條 屠宰、經營、運輸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附有檢疫證明;經營和運輸的動物產品,應當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
《動物防疫法》第四十四條規定 經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托運人托運時應當提供檢疫證明;沒有檢疫證明的,承運人不得承運。 運載工具在裝載前和卸載后應當及時清洗、消毒。
2.1 違法銷售動物產品。 散養戶私屠濫宰未經檢疫的動物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 合法屠宰企業沒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動物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
2.2 違規運輸。 物流企業不憑檢疫證明運輸動物產品。
2.3 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出證量、 官方獸醫工作量大并造成檢疫證明的浪費。 目前使用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產品B)》為一式兩份, 兩份合并為A4 紙大小,《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產品A)》一式兩份,兩份全部為A4 紙大小。網購畜產品包裝量都比較小,大多數在1 千克到5 千克,但成交單數大。 以我縣1 屠宰場為例,2020 年某日網售出單3600 單, 如果全部出具檢疫證明需要出具3600 份。 每單包裝既粘貼檢疫粘貼標志又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是增加官方獸醫的出證工作量,二是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打印成本高,造成浪費。
2.4 因物流中轉使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在中轉后失效。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填寫的到達地點是動物產品的最終目的地, 運輸車輛是最開始裝貨的車輛, 而大多數物流貨物都要在區域集散中心進行中轉,運輸車輛隨即發生了改變,出現了中轉后運輸車輛與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填寫的車輛不符的情況, 即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在中轉后失去有效性。
3.1 網售動物產品加貼檢疫粘貼標志即可。檢疫粘貼標志是在動物產品檢疫合格后在產品包裝上加貼的, 既然產品包裝上已經有了檢疫粘貼標志也就說明動物產品是合格的, 網售動物產品基本上都是小包裝,量都比較小,有檢疫粘貼標志完全可以取代《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產品A)》和《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產品B)》的功能。
3.2 檢疫粘貼標志設置二維碼。要盡快開發全國統一的檢疫粘貼標志二維碼系統,通過二維碼查驗動物產品檢疫合格情況。
3.3 加強對運輸動物產品的物流企業的管理。物流企業托運網售的動物產品前應當查驗包裝上的檢疫粘貼標志, 加強物流企業對動物產品外包裝消毒的自律性, 對運輸車輛要進行嚴格的有效消毒。
3.4 實行網售動物產品企業和個人的準入制度。網售動物產品企業和個人入駐電子商務平臺要符合動物產品經營的準入條件, 加強電子商務平臺動物產品銷售企業和個人的食品安全意識,不售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的動物產品。
3.5 加強宣傳。 尤其要加強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宣傳,不購未經檢疫的動物產品。
3.6 加強監管執法。 對網售未經檢疫的動物產品的企業、個人和電子商務平臺及物流企業運輸未經檢疫的動物產品要嚴格查處。
3.7 制定法律規范。各有關部門盡快制定符合動物產品電子商務特點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出具、物流運輸、車輛消毒、證明查驗的法律規范。
電子商務使消費者對動物產品的需求有了更大的選擇權,而且物流的快捷便利, 以及中間環節的減少可以讓消費者獲得新鮮動物產品, 如何確保食品安全和防止動物疫病的遠距離傳播任重道遠,還需要各有關部門加強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