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軍,任靈肖,劉 佩
(石家莊辛集市農業農村局 050000)
冬季寒冷氣候作用下,豬舍舍內溫度驟降,舍內環境變差,生豬飼養過程中也顯現出了更多的問題與挑戰。 豬對環境溫度變化較為敏感, 寒冷刺激作用會導致豬生長發育不良, 增重困難,繁殖能力降低,易感病等,進一步加重生豬養殖產業損失,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能夠有效降低冬季寒冷氣候對養豬產業帶來的嚴重影響。 冬季的生豬飼養管理首要工作是維持舍內環境良好穩定,做好舍內保溫與通風。 除此之外,還需要改善生豬日常飼養管理方式,包括飼養密度、飼料變化以及舍內墊料的鋪設,加強疾病預防措施。
豬體被毛稀疏,汗腺相對不發達,因而對于環境溫度的適應能力較差,對寒冷刺激較敏感,尤其是初生仔豬,適宜生存溫度甚至需要維持在35℃左右。為應對寒冷氣候,應加強舍內保溫措施,及時整修豬舍破損情況,露天豬舍應加蓋塑料保溫棚,使用塑料薄膜或建筑用泡沫填充多余通風口和漏風處, 門口增掛草簾、棉簾。 舍內應增建供暖設施,應用暖氣、熱風爐、煤爐等設備進行豬舍供暖,增加舍內溫度。 需注意的是,使用煤爐供暖時煤炭是否充分燃燒,排煙設施是否通暢,避免因煤炭燃燒不充分產生的一氧化碳蓄積豬舍導致豬一氧化碳中毒。 寒冷刺激會引起仔豬采食初乳量下降, 獲得免疫力下降, 進而增加仔豬死亡率, 因而應使用加熱供暖設施提高產房溫度, 產房適宜溫度為22℃~25℃,保育箱適宜溫度為33~35℃。 研究發現,相比于紅外線燈,地板加熱板可提供的溫度更高,能夠更有效地向仔豬直接傳遞熱量,更適宜仔豬生存溫度需求,有利于仔豬存活,降低仔豬死亡率[1]。
冬季日常飼養過程中,豬排出的糞便,豬床墊草經發酵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其中以NH3與H2S 為主[2]。 NH3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與毒性,對皮膚與黏膜傷害較大,嚴重影響著人和動物的身體健康。H2S 則會影響豬的免疫能力,降低豬抗病力,濃度過高時甚至會麻痹呼吸中樞,致使豬只窒息死亡[3]。 除此之外,豬在呼吸過程中呼出大量CO2,CO2雖不具有毒性, 但含量過高會造成舍內氧氣不足,進而導致豬只出現慢性缺氧狀態,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嚴重影響日常生產。 冬季豬舍封閉污濁,通氣性差,空氣濕度大,舍內有毒氣體產生量大,按時通風能夠降低有害氣體聚集,平衡舍內環境濕度。 需注意的是,通風口位置要得當,不要直對豬床,避免豬因高速的冷風流造成應激。
豬大約80%的時間都處于趴臥狀態[4]。冬季可在豬床底層鋪墊10cm 左右的鋸木屑, 還可增鋪20cm 左右厚的軟秸稈或軟干草等。 墊草的鋪設能夠減少水泥地板造成的應激反應, 吸濕除潮,提高寒冷環境下豬體保溫時長,此外,還能減輕仔豬在水泥地板上的肢蹄負荷和擦傷。 需注意的是,要及時清潔舍內糞便,保持舍內環境整潔,勤換豬床墊草,防止因墊草過于潮濕發生霉爛產生NH3,危害豬體健康。
冬季時,應在飼料中適量增加高粱和玉米等能量飼料,也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祛風散寒、健脾燥濕的中藥,即有助于豬的快速生長,也能提高豬體抗寒抗病能力。 此外,使用溫水攪拌飼料,同時提供干凈的溫水飲用, 保證飼料供給充足, 可每晚增喂一次,這也有利于增強豬體御寒防病能力,加快豬的育肥。 需注意的是,應減少湯水飼喂,食用湯水過多會引起豬只尿量增加,致使豬床墊草潮濕,長時間趴臥于潮濕墊草窩中,豬體容易感染風寒。
寒冷刺激下,豬群會選擇聚集趴臥在一起進行取暖,因而可以在合理范圍內增加豬舍飼養密度。 但需注意的是,豬的飼養密度一般在1.0m3/頭為宜[5],密度過大會引起豬舍糞污污染嚴重,空氣質量差,嚴重影響豬群健康狀況,甚至增加各種疾病的發生與傳染率。 此外,飼養密度過大還會造成豬群采食時間延長,個體采食量不均,造成豬群發育不均,豬群爭斗增加。
免疫接種在傳染病的預防、控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冬季豬舍環境條件差、舍內濕度較高、空氣污濁,是各種疾病發生的高峰期,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喘氣病、豬流感等),病毒性疾病。 冬季來臨之際,全面免疫工作能夠有效避免豬傳染病感染率。 需注意的是,冬季氣候溫度低,接種前應對疫苗進行回溫處理,避免引起豬冷應激[6]。 規模的養殖場可通過水浴鍋38℃回溫處理,沒有條件的養殖場,也可在疫苗接種前,通過人工捂熱至體溫來進行回溫處理。 豬免疫前后,可在飼料與飲水中加入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能夠增強豬只應激抵抗力。 與此同時,定期消毒和避免外來人員的進入也是有效避免傳染病的必須措施。
冬季寒冷氣候為養豬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營造良好的飼養環境, 加強飼養管理與疾病預防工作能夠很好地保證豬只生長發育健康,穩定生豬產業生產,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