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軍英
(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 812100)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豬瘟的雙重影響, 我國生豬的生產穩定性和質量安全一度成為困擾諸多養豬場戶和商家的“心頭病”,肉類食品的安全隱患也導致我國在生豬養殖道路上生出諸多疑惑和不解, 豬肉作為人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食物, 如果出現問題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消費者本身,這不僅僅是關乎國家養殖業的發展問題,更是關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問題,因此,國家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生豬養殖業的發展問題,并予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和解決問題。 那么,基于生產穩定性和質量安全的生豬養殖措施都有哪些呢。
眾所周知,生豬是極易受病毒、病菌感染的牲畜。 近幾年,隨著我國人民生活的高質量需求,生豬養殖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其問題也層出不窮,一些養殖戶片面地追求眼前的短暫利益,不注重病害豬的處理工作,造成生豬疫病傳染現象不斷發生,嚴重威脅到我國畜牧業的發展。 處理行為不規范,補償機制不完善等都能阻礙我國生豬的穩定生產和質量安全。 因此,要加大生豬養殖產業的補償和優待政策,將激勵政策落實到基層人員,補償金額由中央和處所財政共同分擔。 還要多多關注生豬市場上的價格變動,隨時了解生豬的市場狀況,以做好下一秒就能做出應對相應變動的準備。 彌補養豬場戶人民的薄弱法律意識,特別是基層貧困地區的養殖場戶, 需要拿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耐心的培養場戶的新型養殖知識和意識[1]。
生豬的生產穩定性和質量安全是養殖場戶乃至國家都應首要關注的重點經濟問題。 受疫情的影響,上半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呈現趨平的趨勢,許多中小企業在這場“戰役”中被迫停產停工甚至倒閉,經濟壓力巨大。 因此,養殖業要吸取相關的經驗教訓,加上國家政策的相助,加強健康養殖、綠色養殖的觀念,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的實現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發展的規范化標準進程。 與此同時要加快新時代新技術走進基層,從基層養殖業開始做起,實現基層養殖業轉型升級發展,國家要強,首先要強基層;國家要美,首先美基層;國家要富,更應該先富基層。 轉型發展模式是新時代背景下,每個行業升級發展的重要途徑,運用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進一步彌補自身行業發展的不足。 在肉類食品中,豬肉的占比達到了近乎一半,生豬的市場需求量大,其養殖產業龐大,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員、工作量也會相應加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始終秉承“一個中心領導”的工作原則,相關部門和崗位的工作人員要積極聽取“中心領導”的安排,各自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發揮出“人多力量大”的本質內涵,加快生豬的穩定生產[2]。
任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發展新時代、新技術背景下的現代生豬養殖模式, 也同樣需要大批熟悉互聯網新技術、 生豬養殖模式發展技術以及各種畜牧業經營管理的人才等。 目前,生豬養殖業真正懂得新技術、養殖模式發展技術和經營管理技術等方面的人才極度稀少, 這一方面一直以來是生豬養殖轉型發展路上的“絆腳石”。 因此,加強專業人才的流動, 并將此作為新時代發展下養殖模式自我突破和前進發展的重中之重。 通過創辦培訓基地,加大培訓培養一批優質的生豬養殖專業人才, 通過配套創業貸款等政策扶持壯大一批經營管理人才,以人才引領生豬養殖行業的電商發展。 有媒體報道,生豬養殖行業的電商味兒不夠濃厚,從電商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基于生產穩定性和質量安全的生豬養殖戰略模式所帶來的長遠的、 可預見的經濟利益不容小覷, 但深耕生豬養殖行業需要時間、精力、資金、人才和相關渠道等的投入,因此,發展基于生產穩定性和質量安全的生豬養殖行業的電商要耐得住投入, 忍得住寂寞。
盡管我國生豬養殖業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 大大小小的問題,但是有問題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不能拋下,有壓力才會有動力,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帶領、養殖工作人員的辛勤勞作下,我國生豬的養殖模式會越來越好,生產會越來越穩定,豬肉的質量安全也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