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琴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015100)
在落實農村脫貧工作的過程中,建立了許多的農村禽畜養殖場,在為當地帶來經濟收入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環境污染問題。 隨著禽畜養殖的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和健康安全等問題也在逐漸加劇。 糞污滋生了大量的蒼蠅蚊蟲,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傳播。 針對這一現狀,農村地區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加強禽畜糞污的處理工作,加快畜牧產業轉型升級。
禽畜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污水等不僅會造成水質的不斷惡化,嚴重影響空氣質量,還會危害人類健康,給環境保護造成了巨大壓力。 高濃度畜禽糞污大多直接排放到養殖場周邊的農田和河流當中, 給原有的作物和動物的正常生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高濃度的糞污引發了作物燒根、 水體水質破壞發生惡化,水生生物逐漸死亡,是目前農村地區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污染問題。
目前五原縣境內畜禽糞污污染源主要來自肉羊、 生豬、奶牛、雞及肉牛。 2018 年全縣牲畜飼養總量達到602.9 萬頭(只),牲畜存欄232.3 萬頭(只),其養殖規模還在進一步擴大,給環境造成了較大的負擔。 據測算, 該縣畜禽糞污每年的排放量高大180 萬t,采取傳統的排放處理十分不便。
提高糞污處理技術,可以提高對糞污的資源化利用率。 如槽式好氧發酵技術的應用是一種對家禽糞便能夠展開合理利用的處理技術。 一些用于發酵的原料經過預處理后可以裝入到槽狀設備中,其中的含水量、碳氮比、孔隙度等都更加符合糞污的處理。 發酵槽配備機械翻攪和靜態曝氣雙重作業系統,可以均衡物料總體發酵溫度,將多余的水分直接蒸發,形成可以用于施肥的干料[1]。 槽式發酵是實現養殖業廢物高效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達到畜禽養殖效益和環境保護生態效益的雙贏。 由于養殖戶對這些科學技術的原理了解程度不足, 應用和落實的普及度有一定的限制,需要通過加強宣傳教育,由政府部門出資進行改建等方式加強目前養殖場內的污染處理技術。
針對五原縣已經建立起的大型禽畜養殖老場需要積極展開升級改造,在豬、牛、雞等養殖場內建設糞污貯存池或發酵池、氧化塘、堆糞平臺,加強養殖場內部的糞污處理,并實現就近還田。 有一些老的養殖場內雖然按照要求設立了糞污處理場所,但是其合規性和應用性還存在許多問題, 需要引起管理人員的重視。 通過環保和農業等監管部門的合作,對養殖場的糞污處理池等建立信息登記系統, 并賦予統一的身份代碼進行污染處理監督。 將這些禽畜糞污轉化為土地肥料,形成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方式,不僅可以較好地實現糞污全量還田,還可以改善原有土地肥力不足的現狀。 要求養殖戶使用合規的處理設備,并做好養殖場內污染物處理的記錄工作。
首先,禽畜的糞污可以循環利用是事實,但是土地本身的消化承載能力有限,濃度過高的肥料甚至可能引起農作物燒根。 通過技術手段減少養殖場禽畜糞污的排放量也是循環治理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在養殖時的飼料可以使用一些含P、N 等元素較低的產品,也可以使用含有微生物活性的產品,在提升養殖品質的同時可以減少糞便中含有有機污染物的成分[2]。 其次,在養殖的過程中不能為了收益盲目增加養殖禽畜的數量, 而應該結合場地面積和污染物處理能力合理控制。 常見的禽畜糞污處理是利用一些微生物將其進行發酵、消毒和除臭處理,減少其中含P、N的含量,使其可以供養殖場周邊農田施肥使用。
禽畜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污需要進行分類處理, 使其發揮更大的資源價值。 在生豬、奶牛規模養殖場改水沖糞為干清糞,采用節水型飲水器或飲水分流裝置,實行雨污分離、回收污水循環清糞等有效措施。 通過分流處理可以減少養殖場內的污水量,直接將干糞污進行發酵處理就可以變為肥料。 將養殖過程中存在的飼料殘渣和廢水等需要經過消毒處理, 可以將其研磨后壓制成可以燃燒的塊料,減少對數目的砍伐,在農村地區使用干牛糞作為燃料十分常見。 在農村地區積極推動綠色生產方式,加快農業清潔生產步伐, 開展化肥農藥零增長有利于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總之, 做好畜禽糞污處理與利用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可以實現廢物利用和農村發展雙贏的重要舉措。 推進農村養殖戶的清潔環保,有利于構建更加衛生的農村環境。 經過高溫好氧堆肥制成無害化的有機肥料營養豐富,既可以直接田間施肥,也可以摻入化肥制成各種有機無機復混肥產品, 減少了耕種過程中化學肥料的用量,實現農牧業綠色高效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