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偉強
(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畜牧獸醫站 524067)
飼養管理不當,飼料營養不全面,尤其是缺少鈣、磷、維生素D 等或者飼料中鈣磷比例不當,會導致成年家畜骨質疏松、幼畜出現骨軟癥,都會促使此病的發生;在生產中,勞役過重,運動不足,牛群體質較弱,脾胃虛寒也會導致翻胃吐草;牛群久臥濕地,受到雨淋,感染風寒,或者采食了腐敗變質、冰冷的草料等,也是促使發病的常見因素。 牛口腔有外傷、齒病也會誘發翻胃吐草。
發病牛主要在采食草料后或采食后不久出現吐草癥狀,口腔流出黏液,吐出圓形的草團,沒有其他的癥狀。 如果病牛長期得不到治療,會出現消瘦、四肢無力,行走緩慢,被毛粗亂,精神萎靡,口色青黃,口腔內有臭味,流涎,常吐草團等癥狀。 此病多發生于老弱、舍飼、妊娠泌乳牛,要根據病因、病狀積極采取措施,盡早治療。
根據中獸醫的原理,可以將此病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胃寒或寒濕型、脾胃虛弱型和濕(胃)熱型。 其中濕熱型發病率較低。
患牛沒有食欲,采食量減少,反芻減少,從口腔逆流出瘤胃內容物,呈水樣,稀薄,氣味不臭,口溫低,耳根發涼。
治療以暖胃溫脾為原則。 可以用益智散治療,益智仁30g、丁香24g、肉豆蔻24g、五味子24g、廣木香15g、檳榔24g、草果仁30g、當歸30g、白芍15g、川穹15g、厚樸24g、枳殼30g、官桂18g、砂仁15g、白術24g、青皮24g、陳皮12g、細辛9g、白芷24g、甘草15g、燒棗5 枚,生姜30g。 共為細末,開水沖,候溫灌服[1]。 每天一劑,連用3 劑。
一般病程較長。 發病的初期,病牛精神萎靡,被毛粗亂、沒有光澤,耳鼻發涼,反芻減少,鼻鏡有汗但不成珠,流涎,吐草,草團粗糙,逐漸消瘦。 到了后期,低頭耷耳,毛焦草細,采食后不久吐草團,伸頸弓背,脈象沉細,嚴重的會出現骨軟腿癱。
治療以補脾益氣,和胃降逆為原則,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減,黨參60g、炒白術60g、陳皮60g、茯苓50g、半夏50g、蒼術50g、生姜50g、益智仁50g、灸甘草30g、灶心土200g(用布包裹),水煎取汁,候溫灌服。 一天一劑,連用3 劑。
病程短,病牛突然嘔吐,吐出的內容物有臭味,非常難聞,口津粘滑而量少,有時口腔出現糜爛。 尿量少,糞便干燥。
治療以清熱利濕, 降逆止吐為原則。 可以用清痢止吐湯治療,滑石100g、旋覆花40g、藿香50g、茵陳50g、黃岑50g、代赭石150g、烏賊骨50g、木通45g、白豆蔻45g、甘草30g、竹茹30g,水煎取汁,候溫灌服,每天一劑,連用3 劑[2]。
2020 年2 月13 日,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李某飼養的一頭4歲黃牛來診。 主訴: 去年冬天一直給牛飼喂玉米秸稈和小麥秸稈。 近一個月,此牛采食量降低,不愿意吃草,糞便稀薄,近幾天,反芻次數減少,出現吐草癥狀,時輕時重。 經過其他獸醫診療,服用健胃消食散,效果不佳,于是前來就診。 經過檢查發現此牛精神萎靡,腹部凹陷,胃內容物較少,體瘦毛焦,瘤胃的蠕動音減弱,耳鼻發涼,鼻鏡上有汗但不成珠,反芻的時候吐草團,嘔吐物酸臭,脈弱無力,于是確診為脾胃虛弱型的翻胃吐草。 于是采用六君子湯治療,一天一劑,連用3d。 同時,在每天的早晚,分別將小蘇打、食鹽各50~100g 溶于水中,給病牛飲用。 患牛吐草的癥狀減輕,反芻的次數也明顯增多,于是將方劑中的灶心土、半夏除去,其他不變,繼續服藥3d,牛精神好轉,食欲增強,不再吐草,痊愈。
2020 年6 月3 日, 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楊某養殖的一頭5歲的公牛來診,主訴:該病牛已經發病7d,病初期,食欲減退,反芻減少,并吐出酸臭的內容物,以為消化不良,于是給予食母生、大黃蘇打片進行治療,但治療不見效。 經過檢查發現,病牛精神沉郁,口津粘稠,舌表面發黃,觸診瘤胃部位,內容物不硬,有振水音,尿液少而黃,糞便干燥,于是診斷為胃熱型的翻胃吐草。 先給病牛洗胃, 用胃導管將瘤胃中的內容物導出, 再灌入溫水洗胃。 然后給病牛服用清痢止吐湯,連服3 劑,病愈。
牛翻胃吐草是養牛生產中的常見疾病,癥狀明顯,但是其誘因比較復雜,要仔細地分析飼料,養殖環境等來查明誘因,對癥治療。 生產中由于鈣磷比例不當或者缺乏引起的翻胃吐草也很常見,因而出現吐草癥狀后,要及時進行血磷、血鈣的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適當的補充鈣劑,如可以內服碳酸鈣,也可以用5%葡萄糖氯化鈣注射液、3%磷酸鈣溶液、20%磷酸二氫鈉溶液靜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