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婷
(上海動物園 200335)
圈養條件下的川金絲猴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排稀軟的糞便,就和人類拉肚子、拉稀類似,糞便掉落在地面成扁平狀,亦或是放射狀如面糊般,顏色為淺黃色或淺褐色,而正常情況下的糞便應該是固體成型,顏色為深棕色或棕黃色。 那這是不是因為患了什么疾病呢?究竟為何它們會經常排稀便呢?本文結合飼養川金絲猴的日常管理和觀察,分析其排稀便的幾種主要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
圈養川金絲猴的飼料主要包括各種樹葉、蔬果、精飼料等幾大類,但是還是應盡可能以樹葉為主,如果除樹葉外的其他食物喂食過多,就會影響樹葉的攝入量。 樹葉攝入量少,糞便中的纖維素含量減少,很有可能就會導致大便稀爛,不成型。
比如,原產自海拔較高地區的川金絲猴相對怕熱,圈養在夏季炎熱的上海動物園里,個別金絲猴的食欲就會受到影響,如果此時繼續維持一貫的飼料配比, 很可能就會導致蔬果和精飼料攝入過多,而樹葉攝入相應減少,稀便增多。 但是也要根據每只金絲猴的體質來判斷,有些金絲猴樹葉攝入量并不需要很多,大便依舊為固體狀。
動物園靈長動物片區總是游客投喂現象比較嚴重的地方,而川金絲猴這種智商較高, 與人較為親密的動物展區更是成為投喂食物的重災區,當然就會攝入過多不必要的含淀粉、油脂、蛋白質較多的食物,與它們天然的飲食結構天差地別,對腸胃的刺激較大,引發消化不良,同樣容易產生稀便現象。
根據金絲猴不同季節的食量, 調整日料的供應種類和數量, 提供充足的不同種類的新鮮樹葉樹枝, 對食欲不佳的金絲猴,可以多采一些它們喜食樹種的嫩葉,使金絲猴每日有充分的樹葉攝入。 而針對游客投喂食物的情況,在動物園展館設計、科普講解、公眾教育等各環節滲透,減少投喂行為的發生。
上海動物園在炎熱的夏季為了給怕熱的川金絲猴防暑降溫,會特地每天在它們的籠舍內放入冰塊,這些冰塊是由特定的制冰公司每天運送來的。 初衷是為了最大程度降低金絲猴生活環境的溫度。 但是事實上,天氣十分炎熱時,金絲猴是會去食用這些冰塊的。 而這些經采購一般用于降溫的冰塊的主要用途是,冷凍食品儲藏與苗木運輸;停電應急食品保存,家庭、公共場所降溫;企業廠房內降溫等,是不能食用的。 曾發生少數動物因食用了降溫冰塊而導致腹瀉的案例, 金絲猴也很有可能會由于這個原因導致稀便。
游客投喂自己攜帶的食物,甚至是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如包裝袋、塑料瓶等,也會被隨意投擲到動物的活動場地內,其中很可能攜帶了人類身上的一些細菌、病毒、寄生蟲,亦或是某些化學成分,都可能造成飲食衛生和安全問題。
利用冰柜和各種容器自制可食用的冰塊,來替代降溫冰塊。其次,仍然要遏制游客投喂的途徑。 對蔬菜水果要進行充分的浸泡清洗,腐爛變質的精料要及時處理,保證日料新鮮衛生。
川金絲猴很容易發生腸道寄生蟲感染,迄今,已報道在金絲猴體內、外發現的寄生蟲種類達40 余種。 而其中,毛首屬線蟲是金絲猴體內最常見且危害嚴重的一種內寄生蟲[1]。
何相寶、張志忠等人報道,感染了毛尾線蟲等腸道寄生蟲的川金絲猴,會表現出稀便較多,成灰色,樹葉的攝入量有所減少[2][3]的現象。
川金絲猴對毛尾屬線蟲特別易感,動物園中,圈養動物生活在相對封閉潮濕的飼養環境中,這也增大了寄生蟲的感染率。 此外毛尾線蟲和蠕形住腸線蟲獨特的生活史也是圈養動物寄生蟲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在實際管理中,動物園管理人員無法使動物體表及環境中的蟲卵完全去除[2]。
飼養員應做好日常的定期消毒, 采用多種消毒藥品對籠舍進行輪流消毒,最大程度地預防各種類型的寄生蟲。 還要加強定期對糞便寄生蟲的檢測力度,最好做到定期服用驅蟲藥。 同時,為了避免寄生蟲對固定驅蟲藥產生耐藥性[4],可幾種驅蟲藥替換使用。
在野生環境中,川金絲猴過著典型的樹棲群聚游蕩生活,性聰慧機敏,膽小易驚,若遇外界不良干擾則會聞風而逃。 因而由野生環境過渡到人工舍飼條件,很容易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 雖然由于川金絲猴經過長期的人工圈養過程, 已逐漸適應了籠養環境,但是在動物園飼養管理過程中,總是伴隨著串籠、驅趕、醫療等管理行為,所以仍然易發生應激反應。 表現在精神上的高度緊張、恐懼、發出異常叫聲及在舍內亂跑亂撞,并伴隨著排稀軟的糞便[5]。
上海動物園繁殖場圈養的17 只川金絲猴中,有2 只成年雌性川金絲猴母女尤為謹慎敏感, 連對熟悉的飼養員都會十分提防。 在繁殖季,這2 只雌性金絲猴更易產生死胎、流產和產后棄仔等情況。
近期觀察發現, 在將這2 只金絲猴從室外活動場關入室內籠舍時,會發生明顯的應激反應,表現為短時間內的神情恍惚,停止進食,在籠舍內漫無目的地走動,眼神望向通往室外的通道門,并且連續排稀便。 而在自由出入室內外場地期間,大便并無異常。 其他成年或幼年金絲猴都未出現如此明顯的因更換籠舍而產生的應激反應,所以推測是個別現象,因為在室外活動場活動空間大,環境佳,可隨時采食新鮮嫩葉,而室內籠舍讓其感到較大的壓力和緊張。
改善籠舍環境和面積, 上述案例顯示, 在空間更大的籠舍內,金絲猴的應激反應會明顯降低。 此外盡量縮短隔離治療的時間,金絲猴喜群聚,怕孤單,放在隔離的小籠治療,一般在病情穩定后,應及早放回籠舍。 保證多種類飼料的供給,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抗應激作用的物質。 飼養管理中,如果必須采取捕捉、麻醉、運輸等對金絲猴有刺激作用的措施時,在實施前應盡量減飼或不喂[5]。 如金絲猴在被捕獲后,長途囚運或長期小籠籠養前,除優先給予抗菌素和抗病毒藥進行疾病預防外,還要視情況給予不同的抗應激藥物[6]。 此外,還可以嘗試通過適當的豐容和行為訓練,提高動物在舍飼條件下的動物福利,以使其能夠表達其自然行為。
川金絲猴飼養管理中,要注意飼料的結構配比,盡量提供品種多樣充足的樹葉枝條和喜食樹種的嫩葉。 注意每日攝入食物的安全和衛生狀況,控制好飼料的安全源頭。 對籠舍進行定期消毒,加強糞便中寄生蟲的檢測,根據寄生蟲感染情況服用相應的驅蟲藥物。 改善籠舍環境和面積,盡量減少會使金絲猴產生應激反應的因素。
川金絲猴性機敏,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飼養員要每天關注金絲猴的排便情況,如發現有稀便,最好能記錄稀便的形狀、質地、顏色,以及占所有糞便的比例等信息,并且與當天或前一天的飼料情況、內外環境變化情況、動物精神情況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分析稀便產生的原因。 以便在日后的飼養管理中避免一些可控情況的發生,以減少金絲猴稀便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