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勁楚
(富寧縣新華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63400)
2017 年9 月22 日, 富寧縣新華鎮臘拱村委會那坪村小組發生耕牛急性傳染病,據畜主反映疑似是牛巴氏桿菌病所引起,且在9 月22 日早上開始就陸續的有病牛死亡,9 月23 日畜主遂向新華鎮畜牧獸醫站求診, 接到求診電話后本人立即前往該戶調查。 據了解, 那坪村小組位于新華鎮西北部, 全村有農戶33戶,有鄉村人口148 人,距離鎮政府所在地24km。 全村有養牛戶18 戶存欄牛98 頭,其中,富寧鴻牧養殖專業合作社52 頭,有6戶(含合作社)13 頭耕牛相繼發病,有3 戶(含合作社)4 頭耕牛不治死亡。 筆者觀察中發現,9 頭病牛都是精神不好,不吃東西,有的病牛臥地不起,呼吸極度困難,拉稀,嚴重脫水,鼻腔干燥,并且有分泌物排出,內混有血夜。
多殺性巴氏桿菌菌體粗而短,呈卵圓形,不形成芽孢,沒有鞭毛,也不能運動。 取病牛的組織鏡檢,可看到菌體兩頭呈兩極染色有濃染。 本病原抵抗力差,一般陽光直接照射或者在干燥的環境下很快迅速死亡,60℃幾分鐘就被殺死去, 采用藥物消毒10min 左右馬上殺死。
敗血型、水腫型、肺炎型、慢性型。
病牛生命結束后,胸腔部位會流出大量漿液,肺臟和胸膜上有小出血點,出現一層纖維膜,淋巴結腫大,肺切面呈大理石樣花紋,心包與胸膜粘連,并且內有干酪樣壞死物。 肝臟部分變化大,出現壞死灶,胃腸道急性卡他性炎癥。 喉頭有出血點和膠樣浸潤,有的還蔓延到了咽部和舌頭。 根據上述的剖檢變化,結合實驗室檢測,初步診斷為牛出敗。
注意與炭疽病、氣腫疽病、牛惡性水腫病等相鑒別。 如果是炭疽病,病牛的頸部、胸部出現腫脹,要死亡時經常看到眼睛、鼻孔、肛門、陰門等出血,血液顏色呈暗紫色,并且不會凝固,死亡以后尸體不會僵硬。 如果是氣腫疽病,主要侵害肌肉比較厚實的部位,用手按壓柔軟并且發出明顯的捻發音。 如果是牛惡性水腫病,多發于外傷、分娩后的牛只,腫脹部位用手摸柔軟,并且有捻發音,后期腫脹部位不熱不痛。
6.1 堅持自繁自養是預防牛巴氏桿菌病的最好辦法,如果要從外面引種的,一定要到沒有本病發生的地區引進,引進后要隔離觀察一個月和預防接種牛巴氏桿菌病疫苗。 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禁止外來人員、其他畜禽進入牛圈舍內,定期開展牛巴氏桿菌病免疫注射。
6.2 要想有效地的預防本病,除了提供全價優質飼料、充足的飲水、適宜的飼養密度、廄舍通風良好外,筆者建議在飼養的關鍵階段如斷奶、轉群、氣候驟變、長途運輸、飼料變化等應激時添加口服補液鹽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應激對機體的影響。
6.3 養殖戶需要定期的搞好巴氏桿菌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對老疫區的牛群每年定期開展2 次免疫注射巴氏桿菌疫苗,在免疫接種過程中, 要根據牛只的大小把握好劑量,100㎏以上的牛免疫注射6mL,100㎏以下免疫注射4mL。 犢牛在出生后15~20d 免疫注射巴氏桿菌疫苗,以預防此病的發生。
6.4 如果牛群中發生有本病牛死亡后,對現存的牛群全部采用抗免疫血清進行免疫, 等到21d 后再進行免疫注射牛巴氏桿菌疫苗。 對死亡的病牛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避免病原再次的傳播傳染,養殖戶將死亡的病牛深埋處理后,對牛廄舍周圍環境、活動場所、用具等進行徹底的消毒,對草料、墊料要清理干凈并進行焚燒,對廄舍的糞便要集中堆積進行發酵處理。
當發生牛巴氏桿菌病時,應該立即采取隔離、消毒、緊急注射疫苗、藥物治療等措施,要逐頭檢查,把已經發病或者體溫升高的牛只全部隔離,然后對受污染的環境、用具等進行嚴格的消毒,對死亡的病牛一定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健康牛只馬上進行疫苗接種。
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筆者認為采用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等才是治療牛巴氏桿菌病的最有效措施。 例如: 對前述提到的13例病例中,除有4 頭病牛來不及治療死亡外,其余9 頭病牛,筆者分別用20%的磺胺嘧啶鈉注射液100mL 靜脈注射,每天2 次,同時使用先鋒霉素、青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各500 萬IU 肌肉注射,每天2 次。 此外,采取輔以中藥方劑治療,采用金銀花、板蘭根、黃連、黃芩各60g,山豆根、連翹、桔梗各80g,牛蒡子40g,竹葉50g。 水煎取汁5000mL,每頭病牛每頭,分3 次灌服。
筆者隔天復診觀察,9 頭牛病病情有所好轉,體溫降至40℃以下,其中有6 頭已經開始吃食,繼續用藥6d,9 頭病牛全部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