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道橋院 上海 200082)
近年來,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基調下,棚戶區拆遷改造日漸增多。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生態宜居的當代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拆遷改造安置已然不止于數量匹配,而是同時追求高品質的宜居環境。由此,本文通過項目實踐,著重探討其布局、戶型和景觀設計,提供一種增強居住品質設計的思考。
“龍城”柳州青山環繞,柳江抱城而流,獨具“百里柳江,百里畫廊”景致。柳州市雙仁安置房項目位于柳州市柳東新區核心城市道路新柳大道附近,值得說明的是基地東側為某部隊用地,部隊周邊的建筑高度不得大于24m。與此同時,部隊周邊500m內的建筑高度不得高于18m,該范圍內建筑僅可采用不上人坡屋頂形制,且不得在山墻面開窗洞。
項目用地約9.4萬m2,近似200m×470m的長方形,過半用地被覆蓋在部隊周邊500m的范圍內。此外,本地塊東北角靠近部隊一側,需設置一個350輛規模的社會公共停車場。其余用地為安置房所用,滿足1000戶安置要求,容積率不大于1.5。
安置區主要為高度24m內的8層平屋面住宅建筑和18m以內的5層坡屋面住宅建筑。住宅群以T形主軸劃分,其中,南北向主軸為中央景觀大道,銜接人行主入口;東西向主軸為休閑景觀大道,對接兩側人行次入口。T形主軸將安置區劃分為三個組團,組團布置的形式,有助于增強鄰里關系,產生多種高趣味性的交往空間。
地塊北側為商業用地,由此,項目沿用地北側集中布置小型社區商業、各式活動室、物業管理、居委會、物業辦公、公共廁所以及居家養老等安置區必備的配套服務設施。一方面呼應北側地塊的商業功能,強化地塊內部的商業活力,另一方面避免深入到住區內部,影響住戶較為安靜的日常活動。
按規劃要求,幼兒園設置在地塊東側,同時,在幼兒園與社會停車場之間布置1000m2的街頭公園。如此,幼兒園既與社會停車場保持適當距離,避免停車場的廢氣、噪音對幼兒園產生不利影響,又能優化幼兒園園區環境。幼兒園的出入口與街頭公園共用,方便家長接送孩子,形成安全舒適的等候空間。
空間布局主要受限于用地和規模。因部隊對周邊用地的限制,本項目具備較充足的用地條件,以及多層安置房的規模要求,為高品質居住環境建立了必要的基礎。
2.2.1 空間分區
作為空間劃分的有效手段,本項目景觀設計分為三個層級:一級景觀為T形景觀軸線,將住宅切分成三個組團。二級景觀為各組團內部的中央花園,主導組團內部的室外環境。三級景觀為漫行游園,串聯各組團與景觀主軸,植入多重休憩活動功能。
2.2.2 矩陣排布
作為效率較高的總體布局手段,矩陣排布還能簡化地下室的設計,尤其降低對人防設計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住戶均好的朝向關系是矩陣排布具備的另一個明顯優勢。
2.2.3 擴大樓間距
在滿足必要的間距要求的基礎上,樓棟間距平均增加5m以上,在景觀主軸處增加10m以上。較大的樓間距,保證各住戶享有充足的采光通風條件,保障必要的私密性,最終實現了戶前花園的高品質設計。
2.2.4 人車分行
人車分行,有效增加生活空間的舒適度。本項目采用極致的人車分離,人行出入口與車行出入口各自獨立:人行出入口與T形主軸銜接;車行出入口直接對接地下車庫,不在場地內部繞行,不對地面人員活動造成任何干擾,整個安置區的停車位全部設置在地下室。
戶型設計包含必備的功能、各功能朝向、采光通風、升級配置等,但不應只局限于戶門內部的單一戶型設計,而應從單元外部進入單元內部,再到達各住戶,直至入戶內部體驗的整體動態設計。
良好的景觀入口花園能為住戶提供優質的居住體驗。通過單元入口花園,住戶自然過渡至門廳內部,延續了高品質的景觀體驗。
本項目均設置電梯,不可否認,配置電梯會增加投入,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置電梯帶來諸多便利,例如便于住戶上下通行,各住戶均可無障礙通達。
戶型采用一梯兩戶平層布置,為避免兩戶之間客廳的相互影響,以及電梯對戶內的干擾,分戶墻在電梯一側相互脫開一個電梯間的距離。分戶墻錯開電梯的設計,使得戶型內部的餐客廳及陽臺達到南北貫通的效果,保證良好充分的內部采光通風訴求。
人類必須尊重自然,生態規劃的任務也在于協調人與自然的矛盾,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簡言之,在自然景觀豐富的場所,設計挖掘提煉;在自然環境不理想的區域,設計重塑提升,最終,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景觀設計旨在提升綠化對居住環境的舒適性體驗。
小區綠化景觀分三個層級:T形景觀主軸、中央花園以及漫行游園。T形景觀主軸銜接主次人行出入口,強化景觀主軸的導向作用,同時與不同模式的景觀綠化有機結合,傳達了一種景觀的空間趣味。中央花園作為組團中心,植入休閑活動和自然相融合的布置方式,營造充滿活力的綠色生態空間。漫行游園的合目的在于,在安置區各組團間,設置漫跑步道、健身活動、親子游園、老年人休閑等多功能的動態的景觀鏈,全方位滿足安置區內不同族群的休憩游樂訴求。
入口禮儀區:配置入口主體雕塑、大門、對景墻、主題水景等元素,為突出安置區主入口的簡潔形象,景觀配置宜規整大氣,形態和諧統一。采用流線型設計,舒展的線性承載場地記憶,同時強化入口景觀節點的導向性。在樹種配置上,非對稱式的栽植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綠化,同時配置飽含地域特色的喬木花植,略帶陣列式地搭配修剪齊整的多層級灌木、花叢,形成高地錯落的多樣效果。
主軸景觀核心區:T形主軸交接點布置中心草坪、鏡面水、會客廊架、植物組團、特色景墻及特色小品,形成強有力的游憩景觀中心。塑造集綠地、花植、景觀雕塑、行道樹蔭于一體的復合景觀,強化景觀核心區的領域感。
中央花園:配置健身設施、花園、休憩綠地,采用特色鋪裝,以自然生態群落、景觀草坪、塊石汀步、景觀置石為元素,配合層次豐富的綠植,形成院落式景觀綠化。落葉常綠樹種搭配設計,形成一定的圍合感,增添自然生趣,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漫行游園:以健身環道串聯散點布置的健身活動區、兒童游樂區、休閑景觀廊、老人活動區、宅間廣場、入戶花園、組團花園與其他小品設施,植栽上選擇無刺、無毒、安全性高、觀賞性強的苗木花卉及果樹,激發住戶對綠色、生態、自然的向往和熱愛。
安置房是城市建設不斷發展推進的產物。不可否認,安置房的設計品質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但仍有可提升之處。通過柳州市雙仁安置房項目的設計實踐,本文嘗試形成并提煉優化住戶居住品質的幾種方式:
①結合主導人流動線設計景觀主軸,兼顧人車分行,可有效組織安置區的空間布局;②布局的規律性,均好朝向,能有效簡化復雜空間的處理;③適當擴大樓棟間距,會有效提升采光通風,減少住戶間的干擾,同時增加植入入戶花園設計的可能性;④戶型結構優化,向高端戶型組合模式靠攏;⑤景觀最優表達,景觀承載戶外空間的功能、結構和組織模式,最優化景觀設計是安置房品質提升尤為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