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辰 伍家鳴 孟金成 方燦途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院,廣東中山528400)
惡性腸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泛指所有由消化道或非消化道的惡性腫瘤引起的腸梗阻。MBO常見于患有腹腔或盆腔腫瘤的病人,發病率高[1],平均生存期很短,目前外科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然而,患者的腫瘤臨床分期、伴發癥狀、梗阻程度等因素都將影響手術的實施與預后。如何治療惡性腸梗阻,減輕患者的痛苦,是目前臨床面對的難題之一。
方燦途教授創制的“復方積雪草灌腸劑”治療惡性腸梗阻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基本方:積雪草60 g,五指毛桃50 g,當歸30 g,益母草30 g,生大黃20 g(后下),煅牡蠣20 g(先煎),槐花20 g,白花蛇舌草20 g,苦參15 g。
用法:上述方藥濃煎至200 mL,每天下午保留灌腸1次,囑患者灌腸后先左側臥,再右側臥,最后平臥,每半小時改變體位1次,藥液保留于腸道的時間不少于1 h,以確保藥液在腸道內均勻分布。1劑后根據病情調整用藥,繼予2~3劑。
功用:清熱解毒,行氣活血。
主治:惡性腸梗阻。癥見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或有排氣排便減少,查體可見腹部腸型,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亢進或消失,影像學檢查示腹腔多處液氣平面。患者既往有惡性腫瘤病史。舌質紅或暗紅有瘀點瘀斑,苔黃厚膩或少苔、無苔,脈弦緊。
臨證加減:腹痛較劇加延胡索、木香理氣止痛,腹脹明顯加炒萊菔子、大腹皮、厚樸行氣消脹,陰虛加玄參、生地增液滋陰及肉蓯蓉潤腸補虛,脈絡瘀血加桃仁、赤芍活血通絡,熱象明顯加黃芩、大薊清熱涼血。
甄某,男,55歲。2019年7月28日初診。
患者乙狀結腸癌根治術后13個月。因“腹痛腹脹3 d,惡心嘔吐1 d”來診。刻下:大便3 d未解,排氣減少,小便短黃,1 d未進食。查體:體溫37.8 ℃,全腹有壓痛,腸鳴音亢進,可聞及氣過水聲。舌紅有瘀點、苔黃厚,脈弦緊。X線攝片檢查示:腹部有多個氣液平面。中醫診斷:腹痛(氣滯熱結證);治療:行氣導滯,清熱化結;方用復方積雪草灌腸劑加味。處方:
積雪草60 g,五指毛桃50 g,當歸30 g,益母草30 g,生大黃40 g(后下),煅牡蠣20 g(先煎),槐花20 g,白花蛇舌草20 g,苦參15 g,黃芩15 g,桃仁15 g,赤芍15 g,大薊15 g。1劑,濃煎至150 mL,于當日下午3時行灌腸治療。
7月29日二診:灌腸1劑后,患者當日熱退,解干結大便,腹脹、腹痛緩解,無嘔吐,有排氣。將原方生大黃40 g改為熟大黃30 g,去黃芩、赤芍,再予2劑。囑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狀態,于腹軟時進行按摩以促進腸道蠕動。
7月30日三診:患者訴排氣增多,腹脹減輕,排出大量糞便,小便增多,食欲好轉,可進少量流質飲食。繼予中藥口服調理脾胃氣機,增強其運化傳導功能。囑患者關注腸胃情況,加強自我監測。
按:該患者因腫瘤術后導致腸梗阻,術后體虛,腑氣欠暢,首劑加大生大黃用量,且后下以增強通腑之功,1劑藥后,患者機體反應較好,故后改生大黃為熟大黃,以防攻下太過,損傷正氣。《景岳全書》言:“積聚漸久,元氣日虛,此而攻之……愈攻愈虛,則不死于積而死于攻矣”,在腫瘤疾病的后期,患者多形體消瘦,陰陽皆虛不耐攻伐,維護正氣是治療的關鍵,取“中病即止”之意即可。
惡性腸梗阻病位在腸,大腸隸屬六腑,“六腑以通為用”,其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熱、寒、濕等內邪伏留、飲食不節、術后氣血瘀滯等因素導致腸腑傳導失常,通降受阻,以致水液潴留,閉阻于中,進而產生梗阻的表現。腫瘤病人體質虛弱,罹患腸梗阻之際,病情進展較快;又因氣血陰液暗耗,若出現全身中毒甚至亡陰亡陽之危象,則情況緊急,后果難料,故應盡早干預。
復方積雪草灌腸劑方中,積雪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血證論·便閉》云:“肺與大腸相表里。肺遺熱于大腸則便結。肺津不潤則便結。肺氣不降則便結”,重用五指毛桃,取其“補肺行氣”之意,上下同治,使肺得宣降,津液以行,腑氣得通;當歸活血止痛,潤腸通便;槐花涼血清肝;生大黃瀉下攻積,解毒逐瘀;煅牡蠣軟堅散結,止痛;益母草活血;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苦參逐水除癰。諸藥合用,扶正祛邪并用,攻破補養兼施,使氣機通調、升降平衡。
灌腸療法首見于《傷寒論》,臨床使用中藥保留灌腸,通過腸壁對中藥成分的吸收可治療局部甚至全身的病變,適用于惡心嘔吐而不能口服藥液的患者,藥物直達病所,避免了肝臟的首過效應,提高了局部的血藥濃度。在患者拒絕手術的情況下,予中藥濃煎灌腸,起到了較好的瀉下通腑作用。復方積雪草灌腸劑組方靈活,毒副反應小,操作簡單,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