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卓瑋 汪海鷗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遼寧鞍山 114000)
日本遺留建筑是指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期所遺留的建筑,是特定歷史事件留給后人的具有一定紀念意義的物質實體。臺町位于遼寧省鞍山市的市區核心地帶,是日本侵華時期日本侵略者為掠奪鞍山鋼鐵資源,為其制鋼所的高級管理人員建造并提供居住的別墅群,2015年,經遼寧省政府評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由此,這一在日本侵略時期建成的老舊居住區如何在新時期煥發活力成為鞍山市新的文化發展熱潮。
臺町地區地塊方正完整,內部道路呈放射狀,風景優美,十分適宜居住。一座城市擁有這樣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的文化遺產值得進行更好的保護,而其同時作為日本侵華的鐵證,是當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實踐基地,更應該著手好好保護。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紀念,紀念是為了使后人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如何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建筑的保護問題,是值得深刻認識和思考的課題。
解放后,人們對于居住型建筑的需求日益發展,加之當時我國的建筑設計水平和建筑工程技術水平有限,人們對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比較淡漠,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內,臺町地區出現了大量與原有日式別墅風格不符的新建建筑,這些新建建筑其中大部分為3~7層住宅,還有一部分為居民自行改建或加建的各類房屋,用于堆放雜物或其他用途,這樣“見縫插針”的各類建筑物,就造成了臺町地區場地內部分區域十分擁擠,雜亂無章,消防通道不暢通,又有部分電路設備年久老化,造成了一定安全隱患。
在臺町地區現存建筑的使用情況來看,其使用功能比較單一,大部分為住宅類建筑以及少量經個人改建后經營的咖啡館和餐廳。由于建造時間較早,現在已經難以滿足當下人群對使用的需要,亟待改變。據實地調研各住宅平面功能,無論是在日占時期建造的別墅,還是解放后建造的多層住宅,均已或多或少出現使用不便的情況。臺町地區周邊現有各類生活配套設施雖然可以基本滿足居民生活需求,但區域內部可供居民休閑娛樂的配套設施實屬單一,應調整臺町地區內部生活配套設施分布。
調研發現,臺町地區由于缺乏對歷史街區的保護,臺町地區的道路肌理和院落布局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壞,臺町地區原本地塊十分方正,道路肌理呈完美的放射狀,但后來鞍鋼嘉園小區的建設,破壞了一部分原有肌理。而原有的各院落組織也被各類型的加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在建筑風格上,各類建筑更是給人不和諧之感,既沒有延續原有日式風格,也沒有考慮融入原有風格元素在新建建筑中,由此,導致臺町地區并未發揮好其歷史文化性。
臺町地區的交通問題尤其出現在停車問題上,隨著私家車數量急劇上升,停車問題亟待解決,現有停車位難以滿足臺町內部居民的停車需求,停車位呈現不足的情況。
另外安全問題不可忽視,由于臺町地區內部的部分交通并沒有設人車分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且交通不暢難免會常有汽車鳴笛并加劇空氣污染,非常不利于居住生活。所以交通問題亟待解決。
臺町歷史街區內部現存建筑雖然以日占時期所建的二層日式別墅為主,但是還有很多風格不同的后建建筑,實地調研發現整個臺町歷史街區整體風格極不協調,沒有一個優秀的歷史文化街區的精神風貌,這一問題同樣突出。在改造中,如何能在盡量不拆除或少拆除其他建筑的條件下,嘗試協調現有建筑的風格,爭取在求得風格統一的同時,發揮經濟性原則。
從現存的功能塊總體分布情況來說,各功能塊分區比較明確,但是就區域內現有的各類配套建筑的可輻射范圍來看,并不足以滿足街區內居民的生活需要,而且使地處鞍山市黃金區域的臺町地區發展欠缺活力。這使得調整臺町歷史文化街區的各使用功能分布及其發展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1)動態交通:整個臺町歷史街區應采取封閉管理,采取內外分離,組團成環的交通方式。合理設置幾個機動車出入口,劃分出獨立的人行道路,避免人車混行造成的交通安全問題。
(2)靜態交通:考慮采用地上和地下相結合的停車方式,在地上合理選擇相對獨立場地集中設置小型停車場,爭取利用地下空間大量設置停車位以滿足居民需要,并加強區域內管理力度,杜絕在道路兩側隨意停車的行為。
(3)步行環道規劃:臺町地區安逸和諧,是居民放慢節奏,享受慢生活的好去處。應結合臺町周邊優秀的自然資源和本歷史街區形成一個完整并富有特色的步行系統。
原有日式遺留建筑和場地內其他建筑的關系問題,應將場地內建筑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進行分類分級進行保護或拆除。
(1)文物保護類建筑。經文物保護單位研究后確定的歷史建筑,對于此類建筑要根據文獻資料和文物保護單位的要求進行保護,要真實反映歷史遺存,并定時回訪,及時修繕建筑。
(2)歷史建筑。主要針對臺町地區日占時期的二層日式別墅的保護。對居民曾經私自對建筑形態造成一定破壞的建筑,首先按原有形式進行改造,再結合內部功能進行改造,在立面上重點修復屋頂、墻面、門牌等部位,力求歷史建筑外部形態的完整。
(3)一般性建筑。主要針對場地內多層住宅建筑,其建筑風格難以與歷史建筑相融合,而這一類型的建筑在場地內數量較多,在此居住的居民很多,很多建筑完全可以繼續使用。為了保護歷史街區風貌而將此類建筑盡數拆除是幾乎不可能的,故而應以改造修復為主,質量較好房屋可以采用加固和修復的方法,應主要進行外立面的改造,盡量使其在風貌上與歷史建筑相仿。質量較差房屋拆除重建。
(4)臨時違建建筑。為后期居民自行搭建加建的建筑,應按規劃局相關資料對場地內現有建筑進行核查,違規建筑應一律拆除。
對臺町地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整治主要是以提升街區活力為主,提升街區活力就要協調好區域內各使用功能的分布以及發展街區內特色產業。
(1)增加各公共服務設施數量,擴大各服務功能輻射半徑。由于現有各服務設施均集中在場地周邊沿街道路兩旁,由此造成中心區域居民區與其聯系不夠緊密,可適當增加一些小型商業等設施,進一步方便并刺激居民消費行為,以增加區域內部活力。
(2)在歷史保護基礎上,發展相關特色產業。臺町地區內部居民以中老年人居多,缺少能夠吸引年輕人新興產業,導致臺町歷史文化街區發展遲緩。應嘗試發展相關產業,如日式餐飲、民宿以及相關文旅項目等,吸引年輕一代回到家鄉貢獻力量,為老臺町融入新活力。
在與居民的交流中,大家無不珍惜這片土地,感嘆于那段歷史,無不希望對此加以保護。可見,當下人們的保護意識已經被喚醒,著手保護臺町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大勢。改造歷史街區,應在政府的引導下,以保護為主,力求歷史街區的真實完整。合理進行資源配置,為區域增添新活力,并促進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