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賀,陳一凡,周榮艷,李蘭會,陳寶江,陳 輝
(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071001)
教育界的創新創業概念首次出現于1991 年東京舉辦的創新創業(以下簡稱“雙創”)會議。 此次會上,教育界將雙創人才為定義為具有首創精神、 冒險精神和獨立工作等方面的能力的人才。在我國,2002 年高校“雙創”教育會議正式啟動,清華、中國人民大學等9 所高校確定為試點院校,隨后一系列促進“雙創”人才培養的政策不斷出臺。 但在大部分高校并未很好地將“雙創”工作與本校課程教育體系設計緊密結合,導致“雙創”引導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的現象一直存在。 2014 年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在次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闡釋這一關鍵詞, 引導國民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既要積累物質財富,又要兼顧精神財富的積累。 2015 年,在雙創工作方面國務院進一步頒布了 《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我國高等教育在“雙創”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高校中存在重視程度不夠、課程改革不足以及實踐平臺短缺等問題。 在此背景和問題下,全國高校大力開展“雙創”教育工作改革。
河北農業大學歷來重視本科教育, 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進學生的人生智慧和生存能力, 希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能積極地投身社會發展地建設中,避免大學時光的虛度[1]。 學校響應國務院號召,積極建設了農科創新實驗園、渤海眾創空間等“雙創”基地,并從制度文件修訂、師資建設、課程建設、網絡平臺建設、組織社團建設、促進成果轉化等角度保證“雙創”工作順利進行。
家禽生產學為動物科技學院開設的專業必修課, 授課對象為動物科學專業學生,開課時間為大三,課程包括30 學時理論課。 課程教材選用中國農業大學楊寧教授主編的《家禽生產學》,內容包括禽的生物學特性,育種,人工孵化,飼養管理,蛋肉雞、水禽生產等章節。 此外,動物科學專業本科生還有牛、羊、豬、兔生產學4 門生產類必修課程。 該生產類課程是在動物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育種學和營養學等專業基礎上開展,在人才培養方面該生產類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在內容上,各個章節設置來自于生產又服務于生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實踐性。 經過系統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的本科以上學歷的學生, 較容易在生產技術和生產理論上進行一定的創新,此類課程跟“雙創”結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較大的潛力。
對河北農業大學2015 屆應屆生(本科、研究生)創業意愿進行調查[2], 發現本科生創業意愿高于研究生, 男性創業意愿(78.73%)遠高于女性(21.27%),農林專業創業意愿(70.83%)高于非農林專業(47.22%);在創業能力短板方面,認為創新能力(欠缺)>風險程受>經營管理>社交溝通>專業技術。 其中可見本科農林類男性畢業生創業意愿更加強烈, 但是普遍認為自己創新能力不足。 該調查內容主要為學生創新意愿,但是通過對學生進一步調查會發現了解國家“雙創”政策的同學僅為20%,其中積極為“雙創”做準備的僅占6.3%,而真正從事“雙創”工作的更少。 數據從側面說明,學生的“雙創”實踐能力不足,學生對“雙創”更多停留在理論計劃層面。
為了切實地開展“雙創”工作,“雙創”理念應該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學生應時刻為“雙創”做準備,定位自己的方向并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項目。 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建有大學生寵物事業創業孵化基地(萌寵創聯創客空間)和現代化標準畜牧場,包括畜禽養殖和寵物飼養等,學生大一階段可以接觸學習畜禽的生物學特性、肉蛋奶的生產,寵物飼養、訓導、美容、攝影等,主觀衡量“雙創”開展的深度和廣度,并學習國家、地區的政策導向與資金支持情況,學習團隊的建設和運行機制等[3]。 大二階段可以積極參與“創青春”、“挑戰杯”、“動物技能大賽”等各種比賽挑戰項目,此過程會學到科技文獻查閱、相關儀器設備的操作,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并深化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4]。 大三階段通過積極參加學術價值較高的科研項目, 積累自身的學術基礎,培養科研能力;或者根據興趣自主選擇科研項目,努力爭取資金支持,并獲得導師的指導,鍛煉自己從科學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四階段,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讀研繼續深造、先就業再創業或直接創業等方式,最大程度降低由于創業能力、條件等不足導致的創業風險。 此外,爭取暑假或寒假期間,到養殖場等一線企業實習歷練,尋找企業運營中的痛點,為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提供抓手,為自己創新創業項目尋找方向。
禽類生產由于個體小、產蛋多、繁殖周期短等特點,與豬、牛、羊等生產相比產業升級較快,整體養殖水平較高,在育種、營養、環境控制、飼養管理等很多領域都存在較明顯的優勢,但在生產技術或理論方面業依然存在較多的改善空間。 如在生物學特性方面可以從蛋雞的啄癖角度開展項目,改善生產性能,本交籠中如何保證公雞不受欺負,提高種公雞的利用率及精液品質;品種和育種方面考慮質量性狀基因的定位和重組, 進行寵物雞的培育; 蛋雞人工孵化方面圍繞新生雛公雞出殼就面臨被銷毀的問題,提高雛公雞的動物福利或價值;雞蛋的生產中圍繞富含某種微量元素或不同水果味的蛋產品進行開發, 雞蛋銷售方面如何保證小規模養殖戶的渠道和價格穩定; 環境控制角度圍繞雙層或多層雞舍設計,從而保證良好的通風;開展特種經濟動物的飼養等等。 總之,在家禽生產及其它動物生產過程中,可以進行技術或理論創新的項目非常多, 內容或多或少、 層次或深或淺。 經過前期的準備工作,本科生在畜禽生產階段開展自己創新項目會比較容易取得較好成果。
本科階段除了學習專業知識,最重要的是定位自己的價值,尋找人生方向,圍繞“雙創”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可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的結合, 提前深入認識自己并思考自己適合科研、就業或創業,盡早確定人生的方向并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