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君 崔韶陽 寧艷 陳鵬典
妊娠劇吐是早孕期間的常見病,孕婦多表現為頻繁惡心嘔吐,不能進食,甚則出現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癥,嚴重影響著孕婦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1,2]。目前治療妊娠劇吐多采用對癥支持療法,包括臥床休息、流質飲食或禁食、心理疏導、及時補充液體等[3,4]。近年來,筆者臨床應用嶺南飛針手法聯合對癥支持治療妊娠劇吐取得較好療效,現將其相關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和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婦幼保健院中醫婦科病區診斷為妊娠劇吐的患者7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治療組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31.14±4.06)歲;初孕20例,再孕16例;孕周6~10周,平均孕周(8.64±1.22)周。對照組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1.36±4.24)歲;初孕22例,再孕14例;孕周6~10周,平均孕周(8.36±1.31)周。最終,治療組脫落1例,實際完成35例;對照組脫落2例,實際完成34例。2組患者年齡、初再孕情況、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納入與排除標準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5]中妊娠劇吐的診斷標準制定。B超確認宮內早孕并胚胎存活,臨床表現為嘔吐頻繁,不能進食,尿酮體陽性,水電解質紊亂,并排除葡萄胎或合并內科疾病如胃腸炎、胰腺炎、腸梗阻等嘔吐性疾病引起上述癥狀者。納入標準:年齡在20~40歲;1周內未接受其他針對妊娠劇吐的藥物或非藥物干預;知情了解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肝腎、血液系統、高血壓、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拒絕針刺治療者;依從性可能較差。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西醫對癥補液支持治療:臥床休息、流質飲食或禁食、健康心理疏導,并參考實驗室電解質和二氧化碳結合力結果,每日補液總量3000 ml,包括1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并適當加入維生素C 2~3 g和維生素B6200 mg。如出現低鉀血癥者,適當進行相應補鉀治療。若合并代謝性酸中毒者,適當增添 5%碳酸氫鈉注射液,可進食后適當減少補液量直至恢復正常飲食。禁食時,維持每小時尿量>1000 ml。連續治療7 d后觀察其療效。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嶺南飛針手法治療。取穴如下:內關(雙)、足三里(雙)、神門(雙)、百會。操作如下[6]:選取30號1~1.5寸毫針,常規消毒每個穴位后,右手拇、食、中三指腹握緊針柄,左手繃緊消毒區域附近皮膚,右手拇指內收,食、中二指相應外展并快速旋轉毫針,利用腕關節以及指力把旋轉的針順著經脈走向“飛”入穴位里,以達到無痛效果。針法采用捻轉補法,留針30 min,1次/d,連續治療7 d后觀察其療效。
1.4 觀察指標妊娠劇吐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評估標準:痊愈:惡心嘔吐、倦怠乏力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胃口恢復正常,尿酮體檢查轉陰;有效:惡心嘔吐、倦怠乏力癥狀減輕,胃口稍好轉,尿酮體檢查較前好轉;無效:惡心嘔吐、倦怠乏力癥狀未減輕,甚則加重,胃口無改變,尿酮體檢查無好轉[7]。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7 d后治療組的痊愈率為77.14%,對照組為47.06%,2組痊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臨床癥狀比較治療后,治療組的惡心嘔吐癥狀改善顯效率和不思飲食癥狀改善顯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但2組倦怠乏力癥狀改善顯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臨床癥狀比較 (例,%)
2.3 2組患者酮體的變化情況比較治療組的尿酮體轉陰率為88.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71%(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酮體的變化情況比較 (例,%)
現代醫學[8,9]認為,妊娠劇吐的發生可能與人體內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胃酸分泌下降、胃腸蠕動減弱、胃排空時間延長等相關,同時過度焦慮緊張也可引起妊娠劇吐。因孕婦進食量少且反復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常伴有脫水以及電解質紊亂體征,甚則并發酮癥酸中毒,表現為外周血鉀、鈉、氯等生化指標低水平以及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等,故應予及時補液支持療法來糾正酸中毒以控制其臨床癥狀,并予禁食或半流質飲食[10,11]。然而靜脈輸液時間長有靜脈炎風險,且補液溶液中鉀離子對血管壁刺激較大,多數孕婦難以承受疼痛[12]。因此,探討中醫特色療法干預在妊娠劇吐治療中的價值,提高孕婦生活質量尤為重要。
從中醫角度上看,本病屬于“妊娠惡阻”范疇。本病的發生多是由于胃氣不降或脾胃虛弱所致,病位在胃,病性屬標本俱虛,治療上多采用平沖降逆、和胃止嘔之法[13]。同時,由于多數患者嘔吐頻繁,容易引起焦慮、緊張甚至抑郁情況,需酌情選用安神鎮靜穴位[14,15]。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嶺南飛針手法為南派針灸特色手法,屬于《黃帝內經》中“半刺”范疇,“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操作時毫針靠手腕和指力產生快速旋轉針體運動而穿透力強,迅速進針,既減少了毫針和局部皮膚末梢神經接觸時間,又降低了周圍末梢神經的敏感度,消除了針刺時患者的過敏痛覺而達到無痛效應,被廣大患者認同,安全高效。選取穴位中,內關穴為手厥陰經絡穴,可寬胸理氣,降逆止嘔;足三里穴為足陽明經合穴,可疏理胃腸氣機,通降胃氣;神門為心經原穴,百會穴可調理腦神,兩穴聯用可安神定志,緩解情緒。以上諸穴配伍,可發揮降逆止吐,安神定志之功。
本研究結果表明,嶺南飛針手法聯合對癥支持治療可有效緩解妊娠劇吐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且其痊愈率和酮體轉陰率均優于單純對癥支持療法治療。但由于條件限制,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少,且觀察指標不夠全面,缺乏深入回訪評估等,這些尚待今后進一步完善相關研究并繼續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