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廷俊
內容摘要:相信不少人最喜歡神奇魔幻的事情,我也一樣,所以從小就特別愛看具有魔幻色彩的文學作品。小時候最喜歡中國古代的《西游記》,上大學后又喜歡上外國的《指環王》。這兩部作品(包括原著和影視作品)看了不下十遍。當我的腦海里,這兩部魔幻巨制一起出現時,我能感受到從魔幻小說中反映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關鍵詞:《西游記》 《指環王》 魔幻 文化差異
《西游記》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故事早已被中國人所熟悉。書中主要寫的是孫悟空等徒弟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師徒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天取經是一件在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大約在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當時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都城長安,只身到西天游學,后歷盡艱難險阻到達了印度地區。在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的這次西天取經,前后共歷時十九年,行程達幾萬公里,是一次史詩般的萬里長征,轟動當時。過了三百多年,明代的吳承恩以此寫成著名小說《西游記》。
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出身在一個沒落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而“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后來他科舉考試一直不順,直到中年才補上“歲貢生”,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當時官場的黑暗,不久就憤然辭官,貧老以終。所以說整部《西游記》影射的社會和他的經歷不無關系。
這部取材自歷史真人真事的長篇小說《西游記》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幻別樣的魔幻世界。在作品中作者借用神話人物來表達自己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希望改變現實的愿望,反映出他渴望建立一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理想。小說充滿了大膽的想象,運用了新奇的構思,采用了人、神、魔相融合的人物塑造方法,創造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文學史上不朽的藝術形象。全書結構嚴謹,組織嚴密,內容雖多卻不散亂。語言幽默風趣顯得生動活潑,而且夾雜了不少地方俗語,讀起來富于親切感。由于在思想上減弱了歷史上原有的宗教色彩,又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現實內容,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和時代特色。《西游記》的問世,開辟出我國古代的長篇神魔章回體小說的新門類。按現在的文學分類來說,《西游記》毋庸置疑歸到奇幻文學一類。
《指環王》作者托爾金,牛津大學畢業,后參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患了“戰壕熱”而在醫院里待到了大戰結束。正是這段在醫院的日子里,開始了他最初的寫作生涯。后來,他成為了一名語言學家,以研究盎格魯·薩克遜語系著稱,這也使得他廣泛接觸英國以及北歐各地流傳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并創造了15種語言。
這些經歷和對語言和神話傳說的愛好無疑對他后來寫作《指環王》有著很大的影響。《指環王》自問世后被譯成40多種文字,各版本累計發行量超過9000萬冊,據說發行量僅次于《圣經》,后拍成三部曲電影。在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電影《指環王3:王者歸來》以十一項大獎獨霸那年的影壇,締造了奧斯卡的一段不朽的歷史。《指環王》電影的成功再次喚起人們對書的關注,也使他以魔幻小說大師的身份青史留名,個人認為其在西方文壇的影響力與在中國的吳承恩不相上下。
《指環王》的故事圍繞一枚看似普通平常的戒指展開。生活平靜祥和的霍比特人巴金斯繼承了一枚戒指,在了解戒指的邪惡力量后,為了自己的家園和世界的安寧,和他的同伴們一路上與敵人和自己的內心搏斗,經歷千辛萬苦而終于達到目將戒指銷毀的故事。托爾金的中土神話世界是以基督教信仰和北歐神話為筋骨,然后通過英國古典文學以及語言學為血肉架構起來。他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包括各種種族、文化的中土世界,這個中土世界中有各種各樣風俗迥異的種族和奇怪的生物比如人類族和精靈,還有矮人,還有霍比特人以及樹人,巫師,戒靈等。它刻畫出了鮮明的人物性格,如矮人族的果敢、精靈族的沉靜、人類的機智、惡魔的兇殘,而所有這些特質都是人性的引申。托爾金更是創造出了諸如韻律優美的精靈語等語言。《指環王》這部小說當中不僅僅充斥厚重的史詩感,其中詞藻優美,歡快上口的歌謠也是中土世界重要的組成部分。小說突破了當時文風的限制,大膽創新,極盡玄奇之能事,富于想像力,開創魔幻小說之先河,托爾金也成為魔幻小說的鼻祖。
細看這兩部小說,就不難發現它們竟有諸多相似之處:都是描述一個團隊為完成一樁神圣使命歷盡千辛萬苦的故事;沿途都有各種磨難和妖怪挑戰;都有一位弱得不像話的核心人物,卻有力量很強的伙伴幫助等等。兩者在知名度方面完全稱得上是實力相當,既然能成為家喻戶曉的通俗奇幻小說,《西游記》和《指環王》顯然都與東西方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暗相吻合,在兩個故事中表現出的中西方文化一些明顯的差異,這是值得研究的。
(作者單位:江蘇高郵市南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