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琰



【摘要】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加快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成為現階段重要的研究課題。文章從宏觀經濟、發展現狀對新能源汽車展開了市場分析,并對未來前景進行了發展預測。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 ?市場分析 ?發展預測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企業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44萬輛,其中純電動281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69%,2020年全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
一、宏觀經濟
(一)GDP增長拉動
2011年以來,我國GDP增速由以往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2018年首次突破90萬億元,實際增速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居首位(美國2.9%,日本0.7%,德國1.5%,英國1.4%)。在GDP構成方面,消費支出占比達到60%,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我國經濟增長已實現由投資和外貿拉動向內需消費為主的重大轉型。
(二)城鎮化驅動
我國存在城鄉二元結構,2010年我國城鎮人口數量達到6.66億人,接近總人口一半。2000——2010年人口城鎮化率由36.2%提升到49.7%,年均提高1.35%;2013——2018年人口城鎮化率由52.6%提高到59.58%,年均提升1.16%,仍保持較高增速。根據發達國家城市發展經驗,城鎮化率在30%——70%時,城鎮化處于加速時期,預計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將超過60%。
(三)能源效率推動
在石油資源逐步枯竭和環境污染嚴重的雙重壓力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車用能源的穩定、清潔供應是我國的戰略問題,也日益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目前普遍認可純電動汽車是環保產品,該類產品具有零排放、節約能源、使用成本低等優點,純電動車的能源轉化效率(90%左右)遠高于傳統燃油車(17%左右)。在嚴格做好生產和回收環節管控的基礎上,車載電池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也容易得到集中治理。通過綜合比較,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燃料電池動力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二、發展現狀
(一)銷量結構分析
新能源汽車已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之一,隨著2014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得到迅猛發展。從2010年不足1000輛,到2014年以來成倍增長,再到2018年突破100萬輛(較2017年銷量凈增47萬輛,相當于2016、2017兩年總凈增量),位列全球第一大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9.9萬輛,預計全年銷量可達150萬輛。
從動力驅動上看,根據汽車產業信息網匯總數據分析,純電動汽車銷量的百分比同樣自2014年以來明顯提升,2018年占比達到了3.49%,說明市場上純電動汽車選擇偏好越來越強,加上純電動對于車企具有能夠換取“雙積分”的更優性價比,短期內更具市場發展潛力。
從品類結構上看,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依然為主流產品,銷售56.3萬輛,同比增長58.7%,而新能源商用車銷售5.4萬輛,同比下滑6.6%。其中,新能源專用車銷售2.99萬輛,同比增長45.23%,面包車和輕卡依舊是主推車型。新能源客車銷售30634輛,同比下滑16.4%,其中,公交28516臺,同比減少14.6%;公路2118臺,同比下滑34.8%。
(二)地區發展差異
新能源汽車市場與整體車市基本保持一致,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城市占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41.48%。汽車作為大件消費品,經濟發達的東部、南部省市人均收入較高,購買力較強,特別是重點一二線城市對新能源汽車有牌照、通行等相關政策利好,與之對應的市場表現較好。隨著前十城市新能源汽車上牌量占全國總銷量的百分比比逐月下降,且降幅度越來越大,說明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分布越來越廣闊,在非限牌城市和地區的接受度明顯提升。今后,國家將逐步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平衡,加上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穩定運行對汽車品質的需求,廣大中西部地區的需求必將有所改善。
(三)新能源乘用車
與新能源汽車走勢一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持續攀升,進入2014年以來同樣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且純電動車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的比重超過七成。私人用戶尤其在純電動車方面增幅擴大,說明新能源汽車正在向市場化轉型,廣大消費者的偏好度不斷提高。緊湊型以超過50%比例占據絕對優勢,而小微型已不復過去的火爆,一方面由于補貼退坡、標準提升導致小微型車降溫,而另一方面網約車與租賃市場的推動使緊湊型車升溫。
(四)新能源公交車
根據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2018年12月發布的《2018年中國新能源公交車城市推廣研究報告》,我國新能源城市公交車保持較高的銷量規模。2016年、2017年新能源公交車銷量分別為8.6萬輛和8.0萬輛,新能源公交車在新增公交車占比逐年上升,2017年已達87%。同時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增速更高,占比逐年上升,2017年新能源公交車替換率已超過35.9%。目前在我國運營的每三輛公交車中,就有一輛新能源車型。
研究報告認為,純電動公交車將成為市場主流,然而對于燃料電池公交車,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其未來可期。從目前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化進程明顯要晚于純電動汽車,而且可能比純電動汽車的推廣難度更大。
(五)消費動機分析
根據工信部、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多部門的公開資料整理分析,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動機有牌照、通行政策利好占比76%,依次為環保考慮12%、體驗新技術7%等因素。消費者不購買新能源車的原因中充電樁故障占比45%,其次為續航不穩定19%、車輛老化異響16%、電池衰減11%等因素。
三、發展趨勢
(一)“智能”發展方向
“智能”是未來交通出行的發展方向,汽車正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加之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焖贁U大、產業鏈日趨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加快了互聯網與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深度融合。因此,汽車產業從功能車向智能車轉變,未來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并向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必定是逐漸形成共識的趨勢。
(二)傳統燃油退市
國際社會最早提出禁售燃油車的國家是挪威,預計在2025年全面禁售汽柴油車。隨后,荷蘭、德國、法國等國家也相繼公布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也有部分國家只是禁售柴油車,對汽油車暫無限制,西班牙最晚,實施時間為2040年。我國最早提出禁售燃油車的省份是海南省,計劃在2030年全面禁售汽柴油車。隨后,國內各大車企業公布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長安汽車和北汽集團規劃時間是在2025年,比亞迪預計在2030年,吉利汽車表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整體銷量90%以上。
(三)保有量預測
近年來在“低碳出行”等政策號召下,政府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不斷普及公務車新能源化,交通部指出到2020年底,城市公交、出租車及城市配送等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需達60萬輛。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2017年曾作出預測,2018年——2025年電動車銷量年復合增長率超過60%,2026年之后增速放緩,預計2030年將達1億輛。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從“政策拉動”向“市場需求”過渡,整個產業將進入高度市場化、差異化發展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周云郊,孫大許.《新時代背景下國內乘用車消費現狀與趨勢研究》[J].動態與綜述,2018,(7):81-89.
[2]王薛超,王成,張長令.《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汽車工業研究,201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