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職場人員心理、生理壓力日益嚴重。基層公務員做為職場人員的一類,面臨工作壓力大、收入低、上升途徑狹窄的等諸多問題,職業倦怠現象日益嚴重。本文試從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成因入手,提出提高薪資待遇、拓寬就業渠道、加強日常心理疏導等為緩解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提供有效途徑。
【關鍵詞】基層公務員 ?職業倦怠 ?成因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正經歷快速變化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也在不斷進行調整?;鶎庸珓諉T既是普通職場中的一個類別,但又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作為公權力主體要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作為社會普通職場人也要養家糊口、解決各種生活難題。微薄的收入、繁重的工作,使得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現象日益嚴重。本文就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問題的對策提出幾點思考。
一、相關概念
基層公務員,是指處于基層一線、面對面為老百姓提供服務的公務人員;職業倦怠,也稱 “職業衰竭”或“職業枯竭”,指因個體不能有效應對工作上的各種壓力而產生的一種長期的綜合性反應,主要包括情緒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部分,嚴重影響個體的工作效率。
二、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產生成因
作為政府公務員體系最底端的一個群體,基層公務員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出現職業倦怠現象的成因眾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收入與付出不匹配
基層公務員工作量巨大,“五加二”、“白加黑”現象長年存在,突發性、臨時性任務更是家常便飯。基層社會問題錯綜復雜,基層公務員處理問題的同時還時常成為憤怒群眾的發泄桶。而與同類工作時長、工作量的職場人員相比,基層公務員的收入水平遠遠低于同類人員社會平均水平。當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房價、物價等都在相應增長,基層公務員的薪資增長速度卻遠遠沒有跟上經濟社會發展步伐。除此之外,公務員薪資結構設置不合理,一些邊遠山區、艱苦地區的基層公務員沒有得到相應補助,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二)晉升渠道有限
公務員的編制屬于行政管理范疇,由各級機關和部門根據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求,根據法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人員配備。這種制度在體現科學管理的同時,也限制了公務員的職務晉升路徑,尤其是在基層,受職數限制,絕大多數公務員到退休可能只能晉升到正科級層次。長期的職務晉升受困加上競爭機制運轉無力,對職業前景缺乏信心也是職業倦怠的一個成因。
(三)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導途徑
基層公務員忙于事務性工作,心理疏導意識單薄。當前的公務員職業培訓課程設置往往只關注政策理論、社會熱點、工作實務和社會實踐的培訓,而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激勵等方面的內容涉及較少。基層公務員工作的同時還要照顧家人,尤其是處于中年的公務員,上有老人要照顧,下有孩子要撫養,疲于生計,很容易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導致產生心理疾病。
三、改善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現象的途徑
(一)扎實推進職級并行
2019年我國正式開始執行職級并行政策,這是廣大公務員的福音,更給基層公務員帶來了希望。職級并行簡單的說就是根據資歷、年齡、能力、擔當來對公務員進行評價與晉升,體現的是收入與工作年限成正比、付出與收獲成正比?,F在,職務與職級并行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在此過程中要嚴格落實制度,真正體現公平公正,讓基層公務員收入、待遇得到切實提高,改善他們的生活問題。
(二)完善考核機制
考核機制不完善,干好干壞一個樣,使得工作積極性難以從內心得到真正激發。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可操作、客觀公平的考核機制,通過對不同崗位、不同類別的公務員進行平時考核和年終考核、考核來源和評判標準多元化、避免領導“一言堂”、施行考核過程和結果公開化等方式,完善考核基層公務員考核體系。
(三)避免形式主義
充分發揮網絡力量和現代電子政務技術,減輕基層公務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倡網上辦公,大興精簡之風,提高行政效率,將公務員從文山會海中解救出來。真正落實“放管服”等政策,暢通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方式、簡化辦事流程,方便辦事老百姓的同時,也減輕辦事人員的工作量,同時,還能得到社會的好評,讓基層公務員更多的獲得大家的尊重,提高自我價值肯定和滿足感。
(四)提高自我效能感
轉變固有觀念和思維定勢,提升公務員的職業素養。開拓多種渠道對公務員進行培訓,提高黨校、社區學院等培訓機構的培訓水平,擇優聘請專家學者和某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群眾代表進行授課。公務員本人也要有意識的加強個人和社會的聯系,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圍。在人際交往中多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想方法。面臨困難和困惑時要積極尋求幫助,尋求單位、家庭、社會支持。
以上從扎實推進職級并行、完善考核機制、避免形式主義、提高自我效能感等四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這是目前解決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現象的當務之急,需要政府、社會、個人采取多方面配合,通過對公務員的身心健康的改善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建設,為構建和諧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超平,時勘.分配公平與程序公平對工作倦怠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3,35(5):677-684.
[2]鄭先如.職業倦怠研究在我國的回顧與思考[J].龍巖學院學報,2005,(4):119-121.
[3]高冬東,李曉玉,高峰.黨政干部工作倦怠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87-89.
課題組成員:鄭琳、高興舉、佟少武、樊志潔、杜曉麗、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