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從經濟弱國發展為經濟強國。中國歷史五千年,從簡單的貨幣交換到現在的電子貨幣,中國經濟經歷了由內到外的蛻變,物聯網的興起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網上購物既節省時間又減少了因為買東西東奔西走的麻煩,物聯網的應用帶動了網上購物發展,網上購物使物流業飛速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紀,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物流的發展也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但是我國的物流業與其他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本篇文章就現代物流對我國貿易發展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也在推動國家貿易基礎上研究未來物流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對外貿易 ?物流發展 ?影響 ?物聯網
自阿里巴巴創建以來,物流業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各個學校對于物流管理都創設了相關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士,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也增加了優勢,物流業的發展帶動了國際貿易的往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在國內可以用到吃到各種國外的東西,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可以作為一種物品被物流傳輸到其他國家,物流業的發展使我國變得越來越強大。
一、當前經濟形勢下的物流業的發展狀況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是將許多功能合到一起的新興事業,它替代了老一輩的分步驟進行的信息傳遞、物資儲存和物資運輸,新興物流業的發展將三者整合到一起,節省了時間和空間占用。物流業的飛速發展正在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物流業也是一個人才的匯聚地,它不僅需要懂高科技的電腦高手,也需要沒有知識的農民工,極大的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物流業的發展是應運而生,當前中國大力發展互聯網,傳統的運輸業已經不能與時代接軌,新興的物流業將科技與傳統運輸結合為一個整體,讓傳統運輸行業有了更大的發展。在物聯網興起以后,一個國家物流業的發展程度的快慢成為了國家經濟增長快慢的重要標志。美國等發達國家早在很久以前就開始發展物流業,要求在成本最低的情況下將物品運輸效率達到最高,現下各個國家都在追求將物流業整合為一個具有更好的體系的行業,促進物流業的發展成為了各國家互相比較的依據,物流業的發展快慢成為了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展現。
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自物流業的興起以來,物流業與國際貿易的關系就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國與國之間進行貿易往來少不了物流傳輸,國際貿易往來促進的國際物流的發展,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物流業對國際貿易的正面影響有這幾個方面。
(一)物流運輸的影響
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方面成就越來越高,信息的傳達直接通過網絡就可以實時接受,不再是古代的飛鴿傳書一月不達,信息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國際貿易的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會有很多的麻煩,會使得交易的成本上升,售賣時就會產生賣價高過很多于一件商品其應有的價值。現代物流的發展正在趨向于解決這種不便,將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標準統一,達到一個共同的標準,比如統一的條形碼利于信息的傳遞,提高了貿易效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物流業中的運輸方式
多樣化的運輸方式對于物流運輸有很大的幫助,國家科技的發展,讓我國貨物的運輸形式不再只局限于陸路運輸,陸路運輸保險但卻費時,在之前我國相對落后的時期很多國際貿易都要通過陸路進行運輸,有些新鮮產品因發霉變質經濟價值大打折扣,因此很多交易也受到了制約,經濟發展也變得緩慢,當今形勢下我國科技發展,陸路運輸不再只是唯一的運輸形式,水陸空三種運輸方式形成了一個大運輸的網絡,節省了許多的運輸時間,讓許多不能長時間放置的東西也能夠保持新鮮,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買家手中,讓買家不再有貨物不新鮮的擔憂,使得我國的物流業發展更加迅速,國家經濟增長更加快。
(三)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各國貿易的發展
物流業的發展不僅僅省去了運輸的時間,并且使商家不再因為運輸過程中商品變質而憂心,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商品的加工和商品的創新上,將制作好的商品交給專門從事運輸的商家。隨著信息全球化的發展,商品制作商在家中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貨物的運輸情況,是否按時送到客戶手中,一切既方便又放心。物流業的發展提高了國際貿易的成交率,使得國家經濟飛速增長。
三、我國物流行業發展存在的弊端
雖然隨著經濟增長,信息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物流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也存在很多缺點,與外國的物流行業相比,我國的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學習的方面有很多。
(1)我國國際貿易集團在物流運輸中存在的問題有很多,由于我國經濟是近年來才開始發展的,物流行業與其他國家相比是不夠完善的,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約,物流業的發展時間較短但是任務重,在我國信息設備還沒有完善的情況下,物流業的發展受到了制約,技術水平也達不到最高的標準,我國很多物流運輸企業仍然處于最初的階段,只能夠滿足貨品的單純運輸和信息反饋,不能夠滿足客戶更高層次的要求,在與國外的大型物流企業相比,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很難滿足現代化的高標準的物流運輸。
(2)我國物流業存在很多差評,比如在運輸過程中貨物信息查詢不到,貨物保存不夠完善,貨物被損壞,受潮,變質等等問題依然存在,在遇到物流丟失等問題時不能夠及時解決,不能夠及時找到責任方,國家對于物流管理業的發展干涉不足,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的約束,物流業的穩定發展也需要國家法律的支持和監督。
(3)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缺少國家政策的支持,在我國沿海城市,國際貿易進行頻繁的地區,物流運輸在倉庫儲存方面花銷很大,由于沿海城市寸土寸金,倉庫儲存占地所要交的錢高于營業額的百分之五,這樣一來就加大了物流業的運送成本,很多物流運輸行業也因此而倒閉關門,對我國的物流運輸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4)我國的物流業雖然發展較快,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數較多。但是很多企業都沒有正規的經營體系,沒有良好的部門分工,所以導致出現物流丟失等問題時負責人不明,互相推脫的情況,從事人數多體系卻不完善是我國物流運輸業存在最大的問題,很多的物流公司都是一些散的經營體系。往往達不到互相競爭的目的,而沒有競爭就不能發展自身。使得自身的發展受到制約,自身的實力得不到充實,不能滿足國際貿易實務的物流需求。
(5)我國物流業的資金鏈也存在很多問題,在進行經營的過程中得不到資金支持,正如上面所說的物流業都是散戶的發展,沒有完整的體系,大多數的物流企業是民營企業,我國金融企業往往不投資小型的物流企業,怕自己的投資得不償失,而大型的國營物流業又少之又少,物流行業得不到資金支持嚴重阻礙了自身的發展,所以物流業的發展在資金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制約。
四、加快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的舉措
(1)國外的物流行業相較于我國來說是發展比較完善的,有很多值得我國的物流行業學習的地方,所以應該多舉辦交流活動,加大我國物流業與外國物流行業交流的頻率。使我國的傳統物流行業向現代化的物流業轉變,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改善我國因管理體系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式,減少我國物流服務的成本,提高物流質量,合理利用信息全球化的優勢,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使得物流業真正的信息化,在擁有資本的同時擴大企業的經營體系,提高物流行業的綜合能力。
(2)物流企業的發展缺少國家的關注,國家對物流行業要有支持的方針政策,對于物流業的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其不足發展其優點,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稅收問題一直都使物流業十分忌憚,對于物流業在沿海地區的稅收進行適當的調整,對其進行優惠政策支持,鼓勵更多的物流業的發展創新。除進行政策上的支持外,還要鼓勵國家金融行業的領導者對物流行業進行投資融資,加快物流行業的發展。
(3)看中對相關物流業的人才的培養,我國物流業的發展起點低,發展相對落后,沒有完整的物流運輸規則的同時也缺乏相應的人才,要加大物流運輸行業人才的培養,支持高校創辦與物流管理有關的專業,對高校創辦物流運輸方面的活動進行有力的支持,對于發達國家的一些物流運輸行業的知識和體系要積極引進,對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要更加的看中,社會上也應當成立與物流運輸行業有關的機構,讓這些畢業的大學生可以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4)要想使我國的物流運輸行業穩定發展,還要對物流業的基礎的設備進行建設,不能夠只依賴于普通的運輸和簡單的信息傳遞,對于物流的運輸范圍要一再擴大。不能只局限于一個地區,才能使我國的國際貿易行業更加的繁榮,才能使我國的經濟飛速增長,要運用高科技的手段,要想一個物流公司發展擴大,就要加大其貨倉的建設和運輸設備的完善,要建立一個便于管理的信息機構,合理利用我國信息化的趨勢,將物流業的信息化貫徹,建立一個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管理系統,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也會帶動物流業的迅速發展。只有全面應用現代科技,才能使物流行業不落后不掉隊,才能使國際間的貿易往來更加的頻繁。
(5)在物流方面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在對外貿易時經常會有業務上的糾紛,某些國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存在極大的不平衡心理,就華為事件來說,我國沒有完善的與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不能夠保障我國的相關權益,因此國家應該對我國物流業的法律法規的建設更加重視,對于一些違法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讓我國的物流業真正走向世界,讓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更加的頻繁。
五、結束語
現代物流行業飛速發展,顯現優勢的同時也漏出了很多的弊端,我國要發展為一個貿易強國,就要對這些弊端進行改善,一個國家的物流業的發展影響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國際貿易也影響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在經濟轉型的路上,物流業的健康發展是非常關鍵的,要想使物流行業穩定發展,國家對物流業的重視程度也非常的重要的,不僅要在法律方面支持,也要在金融方面對物流行業加大支持,我相信,有了國家的支持,我國物流業一定會穩步前行,我國也會發展為一個不僅擁有及時文化還具有經濟實力的貿易大國。
參考文獻:
[1]董勤,呂慶勇.現代物流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的機制分析[J].中國商貿,2012,(30):130-132.
[1]張寧.淺析現代物流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01):97-98.
作者簡介:王星,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