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佳怡 湯熙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2013年我國開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之后,文化的“走出去”逐漸成為重要的問題。近些年來,在我國成長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遭到其他國家的阻礙,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國對于我國文化缺乏了解。在當前的國際大背景下,我國如何延續古代絲綢之路的燦爛與輝煌,大力傳播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的交流碰撞來增加世界各國對中國的理解與信任,減少國家之間的隔閡,促進我國與沿線其他國家的共同發展成為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關鍵詞:中國文化;文化傳播;一帶一路;絲綢之路
一、一帶一路與文化傳播
(一)一帶一路的文化內涵
漢代陸上絲綢之路與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使得當時的中國成為世界的文化中心,那時外來使者與留學生成為了文化傳播與交流的主力軍,極大推動了其他地區人民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同時中國文化的向外傳播也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而現代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就可以說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的繼承與發展,繼承的是古代絲綢之路留下來的優秀的文化交流傳統,而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又融合了新的內涵與意義。“一帶一路”一定會繼續展現文化交流橋梁的作用,推動世界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的緊密聯系與合作。
(二)文化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
首先文化與國家的長遠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認知,在彼此的交流與對話中會存在著很多的障礙與誤解。所以通過一帶一路將各個國家緊密聯系起來,推動國與國之前的文化交流,增加文化認同與理解,可以有效增加國家之間合作的包容性,促進國家的發展。其次,通過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各國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動國家的文化產業的發展,增強各國群眾對文化的認同。
二、文化傳播的現狀與問題
(一)文化傳播的現狀
首先,古代絲綢之路在過去起著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因此是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產。從2006年開始中國就與中亞五個國家開展絲綢之路申遺的工作,并最終申遺成功。其次一帶一路戰略也推動了文化在民間的傳播交流,中國許多影視、文學作品傳入周邊國家,深受他國人民的喜愛。比如我國的《還珠格格》、《紅樓夢》等等被很多國家引進,等等;在文學作品方面,金庸武俠小說、路遙《平凡的世界》等等很多優秀文學著作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傳到國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另外,人才與學術教育之間的交流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留學規模有了明顯的擴大,中國在近幾年也一直在加大對留學生的留學補助投入,持續改善留學生的住宿條件等等。同時孔子學院也有了較大的增加,截止2017年,全世界共有超過600家的孔子學院,有力的推動了孔子文化的傳播。
(二)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
1.文化缺乏創新
目前我國文化的發展只重視繼承而缺乏創新,在如今外來文化瘋狂涌入的情況下,便出現了對外國文化的大量模仿和照搬,使我們自己的文化開始變得“國際”與“洋氣”,但也逐漸失去了傳統文化的鮮明特征與內涵。另外一方面,中國文化一味追求傳統,卻忽略了時代精神的融合,減輕了國際對中國輸出文化的認同感。
2.文化傳播方式落后
首先,我國在文化傳播上只考慮到了“原汁原味”,卻忽略了外國群眾對文化的接受程度,因此造成了中國文化的很多方面外國民眾難以理解和認同;其次,我國的文化傳播往往帶有過多的修飾與點綴,使人感到一種“文化欺騙”;最后,崇洋媚外現象依然存在,很多人過于抬高外來文化的價值,并盲目的不加以分析選擇的崇拜外來文化,貶低自己國家的文化,使得國人缺乏文化自信。
3.文化傳播實力較弱
首先,我國經濟實力較弱,無法像西方發達國家一樣游刃有余的依靠資本的流通來傳播國家文化;其次我國還缺乏專業的外交人才,其自身的交流能力也是參差不齊,影響了文化傳播工作的開展;另外我國民眾對于文化傳播缺乏自覺性和自主性,很多人對自身文化缺乏自信,對自身國家文化缺少實質性的了解,使得民間的傳播力量比較薄弱。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傳播的建議
(一)加強文化創新
“一帶一路”戰略是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而提出來的,因此在此平臺下的文化的傳播也應該是具有時代價值的。因此我國文化的傳播應該加強創新,不僅是對文化內容的創新也是對傳播方式手段的創新,以此來增強文化傳播的影響力。
首先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下,我國文化的傳播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手機等信息技術,向外輸送、宣傳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另外提高民間力量在文化傳播中的參與度,積極利用如孔子學院等民間組織機構向外傳播中國文化,并開展各項文化交流活動,如“風情一條街”、風情節等。
(二)鼓勵企業傳播文化
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國家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主體,企業的形象同時代表了國家的形象。因此企業應該積極建設自身的企業文化,傳播企業文化,打造自己的獨立文化品牌,提升自身的企業形象。與此同時,國家還應該積極推動旅游公司的發展,鼓勵他們開發文化旅游產品,通過旅游的方式促進各國民眾間的文化交流,使外國友人能夠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的理解。
參考文獻:
[1]丁浩哲.“一帶一路”對影視文化傳播的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68,133-134.
[2]姚伊丹.“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原文化傳播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9,190,10+13.
[3]石彤喆.傳播與接受:跨文化傳播視角下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1950-2015)[C].上海外國語大學,2017.
[4]“中國通”走俏赴華留學吃香[J].孔子學院,2014,32,62-63.
基金項目:本文為常熟理工學院2019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
作者簡介:鄒佳怡(1998-),女,江蘇常熟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
*通訊作者:湯熙(1980-),男,江蘇常熟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