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物流產業正在向無人化、自動化、高科技方向轉變。而智慧物流將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國內外眾多企業已經研發了一批又一批的智能物流配送車,目標是不斷提高物流配送的時效性和靈活性。
【關鍵詞】科技 ?物流 ?發展
引言:隨著5G智能技術、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運用自動駕駛技術代替傳統的駕駛任務漸漸再不是一種想象,正逐漸變成一種現實。物聯網和5G智能化技術正逐漸運用在車輛上,讓汽車擁有了自己的思維,無人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一、無人車物流相關含義
無人駕駛汽車是智能汽車的一種,也稱為輪式移動機器人,主要依靠車內的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的目標。運行原理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行車路線并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
它是利用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并根據感知所獲得的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使車輛能夠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集自動控制、體系結構、人工智能、視覺計算等眾多技術于一體,是計算機科學、模式識別和智能控制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
二、無人車現狀及應用前景
在國外,以Google公司為代表已經成立了自己專門的無人駕駛汽車研究室,特斯拉和Uber也已開發了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olit。在國內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受限于我國人工智能起步較晚,還處于探索的初級階段,由國防科技大學領銜與一汽合作研制了紅旗自動駕駛汽車,但是針對更加復雜的實際道路情況,未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2018年8月3日,針對無人車道路測試的文件《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正式發布。2018年8月,唯品會就已成功研制出可以在無需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完成自主派送任務的智能快遞無人車。其擁有效兼容所有唯品會商品的自由組合的快遞儲存空間,相當于一個快遞員正常的單程工作量。在今年的8月17日,蘇寧物流末端 5G 無人配送車實測路演。早在2018年4月,蘇寧物流就已推出過“臥龍一號”無人配送車,其在部分地區已經實現常態化運營。相較于第一代‘5G 臥龍的性能和技術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能迅速做出應對判斷。
三、無人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無人車物流發展對成本要求較高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以及對比分析,無人車還存在著物流成本過高,無人車安全和法律障礙方面的問題。
(1)前期研發成本較高。將無人車應用到物流配送領域首先是需要研發適合的無人車及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統來保障無人車順利的將貨物配送出去,首先就涉及到了無人車的研發費用,而大多數公司的無人車都是自行研發,沒有和其他相關企業合作,由于沒有前期對無人車的相關技術的研究經驗,自行研發的費用在前期看來是比較高的。
(2)經營成本較高。如果將無人車應用于物流領域,不是簡單的只涉及物流無人車,還需要專門的無人車工程師對無人車進行維護的保養,由于無人車物流屬于比較新的模式,對工程人員的要求較高,在短時間內成本可能會高過人工成本,反而會得不償失。除開人員費用,還需要對無人車及無人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定期維護和不斷創新與研發,這些費用也會比較高。
(二)無人車物流發展面臨的安全問題
(1)無人車運送的貨物是否安全。無人駕駛通過網絡連接和一系列算法程序實現車 與車、車與路的協同。在這一過程中,是否會出現控制器失靈導致車門或者貨倉門自動打開,無人車里面的重型貨物或者對路況形成潛在威脅的貨物在馬路中墜地,砸傷路人或者對其他車輛的安全隱患。
(2)無人車障礙識別技術安全問題。在無人車的技術研發方面,目前,很多軟件開發技術人員在編寫代碼時,把籃球和小孩都視作障礙物。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一顆籃球和一個小孩突然竄到馬路上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無人車的所發生的一些安全事故也給當今的法規制定者們敲響了警鐘,如何制定無人車法律法規也是一個重要的安全問題。
(3)無人車與無人車之間是否安全。在未來無人車投入使用中,不同品牌對于無人車的算法涉及到無人車之間相互識別以及最優路徑的問題,如何才能使無人車能夠正確的識別障礙物以及無人車之間如何互相打通信息關卡,以此形成高效的物流通道,所以,對于用無人車來進行物流配送,對于路徑的選擇,以及無人車之間的相互識別也是無人車安全問題中重要的一環。
(三)無人車發展監管制度
早在2018年6月5日,廣州市交委官網就已經掛出征求意見稿,將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這一工作由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交委共同成立的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公室負責;7月末,杭州市印發了《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 則(試行)》。
(1)缺少物流企業無人車監管制度。第一,缺乏相應的監管主體,在實際活動中,能夠采用無人車進行物流活動的企業通常其規模都比較大,其營業活動范圍必然也是跨區域進行的,對這種跨區域的無人車的使用應該由哪個部門來承擔監管職責,以及具體的監管手段、措施和程序,都沒有相關法律規定。第二,缺乏相應的物流無人車標準體系,無人車應該遵循的基本標準目前在物流界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對于無人車質量,技術標準,服務范圍,裝載標準等方面都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在無人車快速發展的今天,迫切的需要相關標準和政策的制定來為無人車立一個明確的標桿和指引方向。
(2)無人車在物流業的使用中法律責任不明確。無人車在實際使用中由于系統或者編碼等各種因素所導致的事故發生,對于不同的原因所導致的事故,判定責任的方式和參照標準應該是不同的,這些問題應該參照具體的侵權法等其他相關法律做出修改和調整來應對未來無人車事故發生時的責任劃分問題。
四、對于無人車物流的改進對策及政策建議
針對無人車所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所提出的改進建議如下:降低無人車物流的成本,解決無人車物流的安全問題,根據現有的相關法律對無人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做出調整。
(一)降低無人車的成本
(1)降低研發費用。很多企業都是依靠自己本身的龐大資金規模進行獨立研發的,這樣的研發方式或許在研發成功時會享受到獨立研發所帶來的巨大壟斷優勢,但是這種方式在項目研發初期會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國內大多獨立研發的企業都是在某一行業的佼佼者,但是卻不是全行業的人才,如要加快研發的速度,還應該與有其他領域優勢的企業進行合作研發,彌補自身企業的不足,降低研發成本,加快研發速度。
(2)降低無人車的經營成本。應該盡量攤薄經營成本,以獲取利益。運用無人車物流就是為了降低成本以及加快效率,除此之外,將無人車與其他領域相互結合,從中獲取收益,以達到降低無人車成本的目的。
在降低無人車經營成本這方面,可以考慮與無人車物流配套的相應倉儲設備的更新,以求與無人車的更好匹配,加速存出貨以及貨物搬運的速度,使物流效益更快更高效。在物流淡季月份可以效仿其他租賃企業,將無人車租借給其他企業收取租金來降低經營成本。
考慮到無人車配送商品涉及到的成本問題,在階段初期應該將無人車應用到最緊急,最重要的物品配送中,以求最大限度的發揮無人車的效用。
(二)解決無人車物流的安全問題
(1)改進無人車障礙識別技術。對于無人車之間如何不相撞的問題可以參照地鐵的方式來建設,地鐵經歷了電話控制時代,自動閉塞人工駕駛系統以及現今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該系統有由部分組成:列車自動監控系統、列車自動保護系統、列車自動運行系統。三套子系統形成一個車外控制與車上控制相結合、局部控制和中央控制相結合的閉環整體系統。對于無人車之間的安全問題可以局部參照列車之間避免相互碰撞來建立系統。
無人車之間的障礙識別技術則需要不斷優化對于障礙物的判斷技術來進行提高。
(2)對無人車配備緩沖氣囊。由于無人車在使用過程中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事故或者碰撞。可以在無人車周身配備內置的緩沖氣囊,可以使碰撞發生時的損害降到最低,在碰撞的發生已經無法避免或即將收到沖擊的時候可以更好的保障安全。\
(三)無人車物流的政策建議
完善無人車物流的法律法規,建立起適用于無人車物流的法律法規體系,指導無人車物流的正確發展。法律法規除了要作出物流無人車使用的相關規定,還要明確規定法定監管機構及其監管行為和物流無人車的生產質量標準、物流無人車的銷售者和使用者的行為,為物流無人車建立配送區域、配送計劃和物流無人車運行管理規則。政府可以合理劃分具體運營區域,并根據城市規劃和居民的需求設置禁行區。最后還應要求物流無人車企業購買保險,在意外發生時能夠有能力承擔無人車意外造成的后果。
五、結束語
無人車作為未來新型的運輸方式,其發展對于整個物流行業甚至交通行業的推進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對無人車物流的研究發現,其主要存在發展成本過高、無人車在配送方面面臨的安全問題以及物流法律障礙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通過改變研發方式和經營來降低無人車物流的成本、改進無人車的避障技術和改進無人車系統來提高無人車的安性、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調整無人車物流的發展策略改進建議,從而推動無人車物流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雷.5G智能無人車漸行漸近[J].杭州(周刊),2019,(34):38-39.
[2]章湧.5G:萬物互聯 杭州先行[J].杭州(周刊),2019,(34):10-13.
[3]818蘇寧物流無人車“5G臥龍”送出首單[J].起重運輸機械,2019,(14):12.
[4]蘭京.無人駕駛汽車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分析[J].內燃機與配件,2019,(15):209-210.
[5]李艷芳,劉忠焱.無人駕駛疾馳路上還需系好“責任”安全帶[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19,(06):49-50.
[6]張政.5G推動無人駕駛進入快車道[J].通信企業管理,2019,(08):38-41.
[7]楊忠陽.“無人駕駛”汽車何時上路[J].智慧中國,2019,(04):53-54.
[8]唯品會智能快遞無人車亮相[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7,22(10):179.
[9]無人車交通事故誰負責國內多地出臺路測政策[J].中國汽車,2018,(05):48-52.
作者簡介:蔡恒(1994-),男,重慶綦江人,單位: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歷:2018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