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艷
【摘要】關于高職院校新專業申報以及建設的研究問題,是近兩年來高職教育眾多問題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本文著眼于高職院校新專業申報與建設問題展開討論,筆者結合個人的一些實踐工作經驗提出幾點思考,希望參閱者提出修改意見。
【關鍵詞】高職 ?新專業 ?申報 ?建設 ?研究
高職院校區別于其他的教育本質性特征是它是以職業形式來具體運行的,即第一,其專業劃分基礎和對應的職業資格(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各方面都具有一致性的特點;第二,在專業目標制定的依據方面和對應職業功能方面存在一致性;第三,對于專業教學過程方面的實施以及對應的職業的勞動過程或者工作環境與活動空間(職業情境)方面存在一致性;第四,對其專業的社會性質認同以及對應的該職業在社會價值的判斷以及社會地位方面都具備相應一致性的性質。
一、專業建設理念
秉持專業建設圍繞市場和課程改革跟蹤市場,以及學生在就業方面具體服務市場這樣的宗旨理念,全面建設以專業或者專業群的形式共享的產業-行業-企業-為一體的合作共同體,特別提出要做到三個一:即任何一個重點專業起碼對應一個區域范圍內的支柱產業或者是產業群,并且要與一個地方產業聯盟,以及締結一個龍頭企業,并借此輻射出專業群,此外要求要在其所對應的專業群的同一個行業或產業形勢下締結多企業,如此彰顯出集產業-行業-企業為一體的系統化資源優勢,借此來進一步來解決一些重點專業和對應的專業群在校企共建的課程和師資或者基地以及學生頂崗實習、就業結合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內容具體是緊密合作、穩定運行、普適標準、規范管理等,最終得以培養出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技能性素質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
(1)校企合作的開展,以及共同辦學與共同建設教學資源等共同化培養高技能人才,從而有效地實現雙主體和多途徑以及真環境或者立體資源與產學一體來推進共同發展?
(2)培養模式。關于“雙主體”的育人模式它的內涵在于能夠建立和健全以政府主導和行業指導以及企業甚至于整個社會共同參與性質的辦學機制,并且它的形式還包含了辦學主體的多元化以及辦學形式的多元化。主要圍繞這種開放式辦學共建的育人模式,來構建起較為科學而且又高效的教育教學支持體系,其同樣是高職教育不斷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重點和關鍵內容。該支持體系的具體內容應該包括政-校-企此三個角色集三位于一體的學校、社會以及政府方面支持體系。
三、課程體系建設
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教學最終目標即培養和鍛煉學生必須要具備很好的專業技能或者是較強的學習能力。所謂高素質即要求學生要具備誠信、履責、遵紀、守法的道德精神意識和人格品質;而所謂高技能則指的是學生必須要掌握比較高的智力技能,該技能包含了學生能夠適應崗位需求的實踐能力,創造以及就業與創業的能力;而學習能力恰恰指的是就業競爭的能力以及職業發展的能力。
課程體系的培養一定要滿足對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而且要彰顯出工學結合的特征,以及就業和發展的特征,另外還包括智力技能的培養特征,以及綜合與應變特征。所以,課程內容的安排就必須要和相關的崗位技術標準以及行業職業標準互相接軌,結合課程的開發來不斷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建設性課程標準或者是精品課程與立體化教材資源。
四、教學團隊建設
特別強調專兼結合的雙師型結構教師隊伍的建設,而他的具體內容則指的是校內外能夠專兼結合,且具有專業性以及教師必須要具備雙素質和校企共建的雙制度性培養。相對來說,高職院校的教師比本科院校的教師工作做起來難度高一些。它對骨干教師提出要求集教學以及實踐能力、或是教學設計以及社會服務能力綜合的教學能力要求;不僅如此,相關的專業帶頭人還要求要在社會資源的整合能力方面要有擔當。
五、實訓基地建設
借助各種多元化途徑(政府撥款、學校貸款、校企合作)和方式來引入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同時要面向市場來比較全面地整合社會資源,并且盡可能的通過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的建設,以專業化建設作為主要依托,再根據知識的轉移以及技能的練養形式逐漸行成一定的規律,并且開展建設能力遞進的基礎實訓和一些專項實訓以及綜合模擬仿真實訓或者生產型實訓或者是頂崗實習實訓等一系列訓練模式,將包含教學-生產-研發-服務為一體的市場獨立性開放的實訓實體全面實現。
六、社會服務能力
專業開設和專業辦學最基礎的功能及要求即專業的社會服務功能的建設,所以專業建設一定要包含專業化為社會提供相關咨詢培訓以及項目研究與課題試驗或者技術改良攻關、社會以及專業調研、產品設計與生產和技術孵化或者是成果推廣等。所有這些都是進一步完善專業內涵以及有效提升專業化辦學水平以及辦學質量和培養出專業的辦學品牌必須要具備的內容。不僅如此,它也是徹底衡量一個專業建設最終質量的終極標準。
七、專業品牌建設
品牌通常都是消費者針對產品的質量或者價值所認同的一種文化現象的形成,同時它也是包括產品層次和質量以及品味與信譽等各方面物質實體與精神形象的綜合體現,無論是什么,他們都屬于是無形的資源,同時也是該專業對于社會貢獻度和顧客的滿意度以及認同度和美譽度的具體表現。然而,專業品牌塑造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其專業內涵不斷行成、充盈以及不斷拓展的過程,其價值體現也都是依靠學校方面的經營,以及依附于該專業對社會做出的貢獻。
八、結語
高職院校的新專業的建設事實上是一所院校乃至社會緊跟時代發展的具體表現,同時設立的專業課程以及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甚至建設出來的專業化實訓基地,這些都屬于新的時代背景下發展所誕生的時代性產物。
參考文獻:
[1]葉志明,陳方泉,楊輝,尹應凱,狄其安.高校為何積極申報新專業:基于教育生態學視角的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5,(23).
[2]肖樨,董應全,雷瑛.技工院校新專業建設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7,(35).
[3]李好.高職院校新專業申報可行性分析——以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J].明日風尚,2017,(13).
[4]陳一鑫.高職院校新專業申報與建設研究——以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休閑農業專業為例[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