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喜德 何葦 何曉暉
【摘要】本文基于“樟、建”兩幫傳統中藥炮制技術,探討了它們的發展歷史及中藥炮制形成的特點。結合現有文獻資料,分析了中醫藥教育基本特征,明確了中藥炮制傳承技術與中醫藥教育之間在發展過程中的關系,提出了傳承教育為中醫藥教育的基本特征,并以“樟、建”兩幫為基點,研究分析了地方藥幫對中醫藥教育發展的影響。希望本文能為深入研究中藥炮制技術對中醫藥教育在提高教學質量、探討教學模式等方面可提供參考。
【關鍵詞】“樟、建”兩幫 ?中藥炮制 ?傳統技術 ?中醫藥教育
中藥炮制傳承技術,是基于實踐發展起來的一種中藥加工技術。中藥在應用臨床前必須進行炮制,以確保臨床安全用藥。可見,中藥炮制技術與中醫藥教育實踐環節密切相關,這也是中醫藥教育的重要內容。中藥炮制技術形成,由于受地方用藥經驗和加工習慣的影響,同一中藥,因炮制方法各異,其療效存在較大差異。而我國地大物博,地方炮制流派較多,風格各異。因此,探討地方中藥炮制技術對中醫藥教育的影響,不僅有利于研究中藥炮制藥性、藥效變化差異,對于臨床安全用藥等意義重大。本文基于江西“樟、建”幫中藥炮制傳統技術,研究其對中醫藥教育的影響,以便為我省中醫藥教育規劃提出建設性建議措施。
一、樟、建藥幫簡介
自古以來,江西有著得天獨厚的中藥資源,由此形成的地方中藥炮制流派,即“樟樹幫”和“建昌幫”,合而稱之為“江西藥幫”。“樟、建”兩幫其炮制加工自成體系,呈現出明顯的地方特色,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并延申到中南亞而響譽全球。素有“藥不過樟樹不靈,藥不過建昌不行”之說。可見,“樟、建”兩幫在中藥炮制技術流派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昌幫”地處江西撫州南城縣,為我國南方古藥幫和中藥炮制的重要流派之一,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其加工炮制的中藥飲片藥材遠銷海內外,如福建、香港、澳門、臺灣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其炮制出的中藥飲片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而“樟樹藥幫”,源于東漢道教名師葛玄,在樟樹地獄東南閣皂山進行采藥煉丹,并匯集一些道教人士和醫藥銷售人員,逐步形成獨特的中藥炮制技術流派。樟樹藥幫的形成,距今已有1700多年。由“樟”幫炮制出來的中藥飲片,其色、香、味、形,獨具一格。獨特的中藥加工炮制工具。如鍘刀、刮刀、片刀、碾槽、鐵錨、沖缽等。炮制出的中藥飲片,不僅片型美觀,而且極大地提高了中藥療效。如特色中藥飲片,白芍飛上天,半夏魚鱗片,木通不見邊”等說法。彰顯了樟樹藥幫刀法精致、厚薄適中的地方傳統特色。
“樟、建”兩幫顯然屬于中醫藥教育的重要內容,但由于中藥炮制規范主要以藥典為標準,作為中醫藥院校教育的主要素材,涉及到地方炮制飲片技術較少。因此,探討“樟、建”傳統炮制技術對中醫藥教育的影響,就應明確目前中醫藥教育基本特征。
二、中醫藥教育基本特征
中醫藥教育,是源于古代勞動人們的生活和醫療實踐,逐步形成的一種醫藥理論體系。高校是中醫藥知識傳播的目的,是培養中醫藥社會需要的人才。可見,開展好中醫藥教育,直接關系到中醫藥人才的培養。而中醫藥教育的內容,涉及到中醫藥基礎知識和專業課程,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掌握與此相關的交叉學科。由于中醫藥教學內容,是基于醫療實踐得出的經驗總結,在實踐中形成了中醫藥教育特征,其教育方式仍以過去采用的是師承方式為主,也是目前中醫藥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突破傳統教育方式的手段日趨增多,如采用網絡授課、微視頻、微助教、翻轉課堂和藍墨云等形式,不僅創新了教學模式,而且借助了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然而,提高中醫藥教學質量,應立足以中醫藥教育基本特征,在基于傳承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創新新的教育方式,以便更好的促進中醫藥教育的發展。在教學內容上,基于地方傳統形成的中醫藥知識,應以中醫藥教育的主線。但如何發展好中醫藥教育事業,不僅涉及全國范圍內的規劃內容,還應考慮地方中醫藥傳統知識,以便更好的開展中醫藥傳承教育。
三、中藥炮制傳承技術與中醫藥教育的關系
“樟、建”兩幫擁有的中藥炮制技術,雖然在地方影響較大,但隨著現代對傳統炮制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該藥幫所蘊含的炮制內容和傳承教育理念,也逐步對其他地方中藥炮制流派,在教育規劃和現代研究等方面產生影響。中藥炮制的發展,主要采用師承方式。樟、建”兩幫所炮制出的特色飲片,與地方傳承人的經驗密切相關,是確保中藥臨床用藥安全的必要保障,也是提高中藥療效的必要途徑。
中醫藥理論體系中的其他各專業學科教育,同樣具有類似于中藥炮制傳承的教育特點。可見,從“樟、建”兩幫出發,開展好中藥炮制傳承教育,將關系到整個中醫藥體系,這是中醫藥教育的一個本質特征。顯然,發展好中醫藥教育,離不開中藥炮制技術傳承教育。目前,中醫藥理論體系中的中藥炮制教學內容,主要遵照藥典炮制內容,地方特色仍是以知識鏈接或者現代研究內容部分出現,并未成為中醫藥教育規劃內容。因此,要想探討中醫藥教學發展規劃,除了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采用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外,還須規劃好與此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而中藥炮制技術作為中醫藥教育的重要內容,必然會影響到中醫藥整體教學規劃。
四、“樟、建”兩幫中藥炮制傳統技術對中醫藥教育的影響
“樟、建”兩幫雖然源自江西,但在江西承擔中醫藥教育主要任務的院校不多,除了江西中醫藥大學和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外,其他綜合性的院校也有中醫或中藥學專業,如南昌大學、贛南醫學院、井岡山大學等,但中藥炮制作為獨具特色的學科,這些院校雖有開設,但規模較小。“樟、建”兩幫炮制出的特色飲片也日趨增多,如臨江附子片、姜制天麻、炆熟地和麩炒枳殼等炮制研究,在借助現代儀器和分析手段下,在炮制機制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這也極大地拓寬了中藥炮制教學內容。“樟、建”兩幫無論是從工藝、還是現代研究,均對中醫藥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現行所制定的中醫藥教育規劃中,目前仍舊是以高等院校規劃教材為主,當中的教學內容,反映的是常規炮制方法,涉及到地方傳統炮制技術,仍然以地方炮制規范為主,但并未列入全國規劃教材當中。由于地方傳統炮制技術對中醫藥教育的影響,致使規劃中醫藥教育內容,還存在很大的變數,也難于成形。
總之,由于“樟、建”兩幫為江西地方傳統炮制流派,也是我國主要炮制流派。而中藥炮制作為中醫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現代研究等方面,均會對中醫藥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各地中藥炮制流派的發展,也均是以各自形成的特點為基礎,有著自身的文化底蘊,在開展中醫藥教育研究的同時,這些地方流派涌現出的傳統特色,必然會在影響到中醫藥教育的發展。因此,從中藥炮制技術傳承角度,探討中醫藥教育的發展,應立足于對地方中藥炮制流派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挖掘地方傳統中藥資源,充實中醫藥教育內容,探討具有地方特色而適應性強的教育發展模式,以便更好促進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發展。希望本文能為深入研究中藥炮制技術對中醫藥教育在提高教學質量、整體發展等方面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小平. 建昌幫與樟樹幫、中國藥典法炮制的熟地黃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較[A]. 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江西省中醫藥學會.首屆江西省科協學術年會江西省中醫藥學術發展論壇論文集[C].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江西省中醫藥學會:江西省中醫藥學會,2010:5.
[2].“樟幫”和“建昌幫”炮制技藝的傳承與發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15):7.
[3]龔千鋒. “樟幫”中藥炮制特色及現代研究[A].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2008:3.
[4]周建芽,龔千鋒.“樟幫”中醫藥文化的精神特質及發展展望[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29(04):103-105.
[5]孫躍春,董曉玲,賈桂燕,王桂華.淺談藍墨云班課在中藥炮制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9,6(19):147-148.
[6]潘琪,劉波,孫彤偉,沙妙清,傅穎.基于“微知庫”平臺的中藥炮制技術理實一體教學探索與實踐[J].綠色科技,2018(19):241-243.
[7]劉舒凌,楊海玲,曾春暉,周改蓮,謝鋒.微課在中藥炮制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清炒法為例[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1(03):91-93
[8]郭常潤.翻轉課堂在中藥炮制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山東化工,2018,47(23):150-151.
[9]陳智,張超.中藥炮制學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8):44-45.
[10]李鋒濤,陳毓,陳巍.《中藥炮制技術》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J].教育現代化,2018,5(50):174-175.
[11]陳泣,韓飛,龔千鋒.基于樟幫特色炮制品-附子臨江片補陽藥效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11):2644-2646.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編號:17YB147)。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葉喜德,男,博士,副教授,碩導,主要從事中藥炮制研究;通訊作者:樂麗霞,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