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嵐
【摘要】跨文化意識是指在對本土文化了解和繼承的基礎上,有策略、有意識地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和本國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本文試圖從淺顯的角度分析有關英美文學學習和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些許問題,在教學目的和價值取向上提出一些教學建議;提倡學習者主動學習英美文學、自覺增強跨文化意識,以提高文學素養(yǎng)和跨文化能力。
【關鍵詞】跨文化能力 ?英美文學學習
一、引言
由于經(jīng)濟全球化、交通科技的進步,國際間交流愈加頻繁,世界文化趨于融合,越來越凸顯出理解多元文化的必要性和提高跨文化能力的迫切性。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外語教學的目標,又是社會發(fā)展和時代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具有一定文化能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的保證。在多元文化時代背景下,大學外語教學應該重視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把握好大學外語教學的方向,在教育過程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文化認知、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自主的文化反思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標。英語教學尤指英美文學教學更應重視文化因素,切實提高學習者的跨文化能力。了解跨文化的概念和內(nèi)涵是課堂文化導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其跨文化能力的基礎。
二、關于跨文化能力的簡述
跨文化能力是跨文化交際學的核心概念之一。與之類似或相聯(lián)系的概念還有: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語者、跨文化人、多元文化人格、文化智力、跨文化成熟及世界公民等。
現(xiàn)今有大量關于跨文化能力定義的研究,但一直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目前學界達成的共識是:跨文化能力即是個人特性,有是行為技能,更是一個動態(tài)展的過程,有效性和得體性是衡量它的兩個關鍵標準。跨文化能力包括情感、認知和行為三個基本要素,不僅要表現(xiàn)在交際目的的實現(xiàn)上,而且表示在交際方式的恰當與行為得體上。
從跨文化能力的實際運用———跨文化交際方面來說,跨文化能力包括處理行為戰(zhàn)略,戰(zhàn)略的完整性,能使用這些戰(zhàn)略的情景量。即思維變化(接納理解異域文化)、情感反應變化(建立良好關系)、行為方式的變化(和諧相處)。語言交際互動方面的要求:認識到不同文化的思維和交際行為(特指交際行為對特定文化的依賴---己方文化中心)、接納異域文化并深入剖析、正確的使用語言方略以及掌握避免和澄清交際誤解的策略。跨文化交際最重要的問題是能否正確解讀異域文化。而理解解讀能力是指一個人對事物乃至對知識的理解的一種記憶能力。
提高能力,一般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后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跨文化交流與交際作為一種社會生活實踐對人們的跨文化意識、跨文化的提升是潛移默化的。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jīng)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jīng)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三、英美文學學習對于解讀異域文化的顯著作用
如何獲取文化信息:一個人不可能一下子對交際對象了如指掌,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全適應一個新環(huán)境,所以交際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了解與適應過程。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我們每個人如何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能力;另一方面,如何幫助別人提高跨文化能力。而前者是洽談的前提。因此,如何獲取文化差異信息至關重要。
文學作品中的文化氣息:文學能夠反映文化,對文化起描述作用。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文學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又是文學的內(nèi)涵。
傳統(tǒng)的外國文學主要圍繞著作品人物的性格刻畫、情節(jié)的安排、作者的背景、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與社會影響等等。在進行英美文學作品的閱讀與理解時,促進學生對當?shù)匚幕曀椎陌盐眨鰪妼W生的文化視野與思想視角,提升學生的文化與人文素養(yǎng),對于跨文化語言的學習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事實上,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都注意到,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不但涵蓋面廣,而且獨具特色,是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好素材。
通過閱讀書籍可以獲得知識,但只有付諸行動才有效果。閱讀的過程,也不僅僅只是一個吸收積累的過程,更是一個思考、認識、建構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文學不等于現(xiàn)實生活,在閱讀文學作品中接觸到許多文化信息時,仍要詢問為上,以免在不自覺中汲取并認同了被高度藝術化所改變了的現(xiàn)實。“存在即合理”并不一定真的合理。不結合語境和時代去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也無法正確解讀: 黑格爾關于存在即合理這句話中的合理是rational的意思,而不是reasonable.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美文學的教學和自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對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意義深遠,也是時代發(fā)展對英美文學的教、學發(fā)展的要求。實現(xiàn)英美文學學習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需要對多種英美文學作品背景進行把握和理解,根據(jù)文化背景理解文章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感受到英美文學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在英美文學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意識更能提升英美文學教學的課堂效果,在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學習的同時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英美文學跨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戴曉東.跨文化能力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2]張悅瑩.文學與文化[J].商周刊,2015, (25).
基金項目:本文為南陽師范學院2019年大學生實踐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項目(SPCP)研究成果。項目名稱:跨文化能力視閾下的英美文學學習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PCP201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