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斌 張香莉 李艷 李重如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包裝在軍用物資保障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分析當前我國軍用物資包裝的發展現狀,最后提出我國軍用物資包裝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軍用物資 ?包裝 ?保障
軍用物資包裝是軍隊后勤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物資進行合理的包裝可以方便物資進行集裝化運輸、方便儲運實現裝卸機械化、快速化,軍用物資的包裝是軍用物資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包裝質量直接決定了軍用物資效能的發揮,關系到部隊戰斗力的發揮,影響到戰爭的勝負,因此,軍用物資的包裝應受到高度的重視。
一、包裝在軍用物資保障中的作用
(一)增強儲存的可靠性
因儲存環境的差異,使得軍品易生銹、霉變、氧化變質、導致損壞甚至報廢,造成很大的損失。比如駐島部隊儲存的裝備如果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高鹽度的環境中,很短的時間產品就會受損失效,為了更好的保護產品,甚至花費高價建設庫房,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來儲存物資,給軍品的儲存帶來了新的壓力。良好的軍品包裝可以增強產品儲存可靠性,將產品儲存的損失降到最低。
(二)提高運輸效率
對軍用產品進行合理的包裝,不僅能夠使得包裝的結構適應人力手工裝卸,更為了方便機械化作業, 進而提高產品的裝卸運輸效率,保障產品的運行保障的時效性。
(三)方便集裝化裝卸
采用單元集裝化的包裝方法,如托盤集裝、集裝箱集裝等單元化的集合包裝方法,集合的包裝方法可以減少軍品物資在裝卸儲運中受到的沖擊、震動和壓力,減少外部環境因素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軍用物資的防護能力,有利于保障物資裝運的機械化、自動化,縮短產品的裝卸時間,縮短了產品裝卸時間,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節約勞動力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為部隊物資供應提高更好的保障。
二、我國軍用物資包裝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產品的包裝不便攜帶
當前的軍品物資包裝大多為箱式包裝,只為了方便長期儲存,不便于在行軍過程中攜帶,當前的箱式包裝不符合人體力學,在攜帶過程中易疲勞,行動攜帶不便,戰場環境復雜,各種資源有限,因此未來的包裝必須要符合人體力學,同時要減輕不必要的包裝重量,提高軍用物資的使用靈活性。
(二)產品包裝標準化程度低
包裝箱材質未做到統一,材質各式各樣,從包裝箱的尺寸來看,尺寸各不相同,大多都是以產品的尺寸來定包裝箱的尺寸,同一種產品的包裝,不同廠家、不同時間生產的同一種包裝箱的尺寸、材質、工藝都很難保持一致,包裝箱尺寸設計對運輸便捷性、可裝卸性、集合性考慮較少,直接影響了裝卸機械的使用和包裝集成化的發展。
(三)軍品包裝的存儲性較差
當前大部分軍用物資包裝的防護能力不足,缺乏防水防潮能力,長期暴露在高溫、高濕、高鹽度的環境中容易發生腐蝕。無法滿足長期儲存和野外露天存放,加大了物資維護保養難度,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三、針對以上問題采取相應措施
(一)采用新的包裝結構設計
研發人員要針對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客戶、不同的應用環境和儲存條件,有針對性的進行包裝箱的設計,同時在包裝箱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人體力學,減輕不必要的包裝重量,提高軍用物資使用的靈活性。
(二)完善軍用包裝標準化體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產品的不斷出現,會有新技術、新材料不斷被應用于軍品包裝中,因此,要及時制定適用于新裝備、新技術、新材料的包裝標準,同時隨著軍隊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量新式武器裝備的出現,而相應的包裝標準未趕上裝備和新技術的發展步伐,大量裝備的包裝沒有標準可以遵循,就導致了軍用物資包裝落后的局面。因此要把握軍用物資發展的最新動向,及時制定相關的包裝標準。
(三)提高軍品包裝的質量
(1)增加軍品包裝投入。增加軍品包裝投入,可有效提高軍品包裝質量,增強軍品包裝的防護功能,降低由于軍品包裝不當而帶來的經濟損失,經費的投入有利于提高包裝的合理性,并有效增強包裝的倉儲功能,節省改善倉儲環境、維修、擴建等的費用,要從實際出發,從方便部隊使用入手提高部隊的綜合保障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2)重視包裝工作,不斷提高包裝科技含量。包裝改進工作是一項重要的、長期的工作,軍用物資、裝備在設計時應考慮不同地域、不同單位對包裝的個性化需求,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包裝改進。
四、軍用物資包裝未來的發展趨勢
隨著未來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型裝備和物資自身價值會越來越高,對軍品包裝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軍品包裝標準體系也將更加健全,產品包裝設計將朝向符合人體力學的方向發展,產品包裝的質量將更加便攜,并符合人體力學要求,未來軍品包裝研發的投入會增大,且包裝箱的科技含量將會提高,包裝箱的質量也會更加符合部隊要求。
參考文獻:
[1]穆彤娜 .我軍軍用物資包裝及包裝標準的現狀與發展趨勢.2009,(10):35-38.
[2]蔣劍平.簡約和實用的包裝設計方案研究[J].包裝工程2015,(3).
[3]實用、增值、創新 :包裝設計與材料[J].2018(2).
[4]肖冰,黃曉霞,彭天秀.國外彈藥包裝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包裝工程,2009,(1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