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兵 黃俊
【摘要】中職人才培養過程中,校園文化建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方面,具有職業特色的高校文化更是擁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打造具有中等職業文化特色的中職校園文化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校園文化 ?建設 ?途徑
一、增加投入
要實施好校園文化建設,就必須有足夠的經費作為支持。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吸引人才、校園文化活動等相關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只要保證有足夠的經費,才能確保校園文化健康穩定的發展。
(一)爭取政府對中等職業教育加大投入的力度
目前,中職教育的生源不足。在當前的教育市場的前提下,生源的不足就意味學校缺乏足夠的資金來源。學校有限的經費主要保障辦公要求和人員工資,用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經費自然就會減少,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投入力度。
(二)開拓思路,多種形式籌集資金
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資金的問題,中職學校應該在搞好招生工作和爭取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利用自己學校的有限資源,人才優勢和政府優勢,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如合作辦學,校企合作等形式,獲得多元的資金來源。
二、加強對學校文化建設的領導,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
學校要成立由學校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將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提上議事日程,并明確各部門的職責,統籌規劃校園文化建設。同時,校園文化是在學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全體人員所創造的,要在校園內營造“全員共建”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學生會和有關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廣大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和后勤服務人員的主人翁作用,增強育人意識、服務意識、質量意識,促進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的形成。
三、創建優美的校園環境,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中等職業學校應著力打造優美、健康的校園環境。教室、圖書館等學生求學求知的場所,應追求井然、寧靜、典雅的格調,彰顯出校園文化氛圍;學生的生活場所如寢室、食堂等要力求潔凈、衛生,給學生以溫馨舒適的感覺;綠化區的花草樹木要注重層次性、季節性和多樣性,時刻給學生以清新自然、生機蓬勃之感;校園內的雕塑要積極奮進,給學生以鼓舞、啟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教室、走廊和廣告欄的標語、名言、警句要簡潔有力,給學生以激昂奮進的斗志;路標和樓名既要注重文化底蘊,又要突出學校精神,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熏陶。通過建設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來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鼓舞學生的意志,振奮學生的精神。
四、加強校園輿論陣地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校園網、校報、廣播、電視臺、宣傳欄、圖書閱覽室等是引導校園文化健康文明發展的重要媒介,發揮著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對于輿論陣地的建設,要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時,還應結合當代學生的特點、興趣和需求來加強自身建設。例如,校園網絡文化已全方位走進中等職業的學生的世界,塑造著學生新的精神生活。中等職業學校應把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融入到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之中,充分利用網絡文化的優勢特征,使校園網絡文化成為宣傳思想道德的新途徑和新窗口。通過建設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校園網站,積極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讓學生參與網站的建設、管理和維護,借助校園網了解信息,發表作品,參與討論,交流經驗,發揮校園網引導人、教育人和服務人的功能。同時,還應加強對校園網的監督和管理,及時清除網上不良言論,消除垃圾文化的影響,優化網絡文化環境。
五、大力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
應把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貫穿教育教學的各環節。不斷整合教育資源,逐步建立起內容覆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體系。構建一支學術水平高、學科構成合理的專家學者隊伍,在學術講座、科技交流和科學研究中切實發揮帶頭作用,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可以利用國慶節、“一二·九”紀念日、開學典禮、成人宣誓儀式等重大活動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愛校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校還應注重文理交融,對理科學生要多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對文科學生要適當開設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課程,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
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職業特色
(一)辦學理念中彰顯職業的特色
一所學校要有凝聚力,必須在從校長到教職工對于如何辦學形成共同的理念,這種理念具有延續性,不因領導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辦學理念是師生共同認可的,指導著校園生活各個方面,如校風、教風、學風、校訓等等。
(二)校訓、校歌、校徽突出職業特色
校訓、校歌、校徽是校園精神文化的載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中等職業學校應從自身情況出發,與優勢專業相結合,設計出富有職業特色的校訓、校徽與校歌。
(三)校風、教風、學風具有職業特色
中職學校注重學生的實踐性,重視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的養成,這就要求校風、教風、學風突出職業特色。中職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差,很多是去不了高中才上的中職,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七、結束語
中等職業學校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承擔著,擔負著培養大量社會主義高素質勞動者的任務,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直接影響著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聲譽和核心競爭力,影響著中職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影響著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進而影響我國的經濟建設,因此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潘懋元.新編高等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高洪等.大力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全面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5-03-03.
[3]李淑麗.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素質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05,(5).
[4]崔敏,黃育榮.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河池學院學報,2013,33(1):85-88.
[5]高彩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研究[J].才智,2016,(3):73.
基金項目:此論文為《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結題論文,課題類別: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ZG17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