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坤
摘要:2019年1月1日,政府實行新會計制度,新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是制度中不能體現的,這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去解決。本文描繪我國現階段政府會計制度發展過程進行描述,提出基層事業單位在實行新制度執行中遇到問題及對策,對新制度開展工作提出意見。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收付實現制;對策
一、我國現階段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狀況描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我國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是政府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原《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會[2012]22號)為財政部自2013年1月1日起執行,該制度是為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而產生,原有會計制度已經實施近十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賬目已經不能如實反映經濟事項發生的時間,及相關會計科目計算也不準確,這些因素促使我國政府會計核算需有更高層次的遞進,能更好的滿足政府管理及財務核算的需求,采用權責發生制雖核算變得較為復雜,賬務處理也將有變化,但施行是必然。
《新政府會計制度》2019年1月1日正式實行,事業單位將根據新制度進行財務核算,并進行新財務報表編制。新制度規定,政府將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這次政府會計改革亮點多多,改革亮點也是改革的重點,也是銜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地方。
二、我國事業單位發展演變過程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過程中,一些科目與企業會計科目相同,運用的原理也有趨同之處,這就大大提高了事業單位新舊制度銜接工作的進程。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不斷演變,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需要,我國政府會計制度從借鑒他國經驗到制定我國自主研發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現如今為進一步提高政府會計服務質量,制度建設不斷地和國際接軌,制度的完善也在與世界各國之間趨同發展。在19世紀80年代,一些西方國家由于政府財政赤字、服務效率低下,促使政府經濟與社會經濟已經產生極大的矛盾,一些西方國家政府逐步開始實行權責發生制,并對政府的投入進行成本核算。政府會計核算成本,確認支出時遵守相關新的規定,這使政府與市場經濟相融合,政府會計進入市場,進而提升政府會計職能效率,提高政府辦事效率。這一過程已經成為國際流行趨勢,現有各個國家已經在不同范圍不同程度的實行全責發生制政府會計制度,我國在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過程中,結合我們國情加以具體化,有效實施新制度。在改革財務制度中有創新、有協調、有發展,全面立體化我國的新財務制度,提高政府部門財務工作效率。
三、實行新制度后相關實務問題理解及舉例
《新政府會計制度》采用雙分錄模式,所謂雙分錄,是指一項業務即涉及財務會計核算又涉及預算會計核算,在雙重模式下進行分錄的核算,這樣既實現預算會計的執行情況,又能按照權責發生制規則對賬務進行全面的核算,可真實的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清晰反映財務信息和預算執行情況。
(一)授權支付收到額度,賬務舉例
2019年1月15日,甲事業單位為公益性一類事業單位,收到某商業銀行轉來的授權支付額度到賬通知書,當月授權支付額度10萬元。甲單位平行記賬模式下賬務處理如下:
財務會計賬務處理:
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100000
貸:財政撥款收入? 100000
預算會計賬務處理:
借:資金結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100000
貸:財政撥款預算收入100000
預付賬款,事項舉例:
如在收付實現制會計制度下,一些業務提前拖后,這樣造成資金核算不準確,不能如實(實時)反映資金使用情況,造成實際情況與決算不符、賬表不符等現象,應在銜接初期進行賬務調整。舉例:
預付賬款,按照新制度要求,實際少記了支出,顧在結轉事業基金時就多記了。因事業基金應銜接新制度中的會計科目——非財政撥款結余,顧
借記:非財政撥款結余
貸記:資金結存-貨幣資金
相關一些會計處理方法,筆者不一一列舉。
(二)原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不合理,實際情況和賬面不符合
新制度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進行了規范,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并應補提以往期間折舊費用,并調整2018年度財政撥款結余和其他資金結轉結余并進行新制度下累計結余的結轉。在這里需要注意,新制度設置固定資產、公共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政府儲備物資、文物文化資產多個新會計科目,原制度下累計折舊屬于這些會計科目在結轉時,應當將原賬累計折舊明細科目賬面金額中屬于對應科目金額分別轉入新賬科目。具體參見《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以前年度尚未計提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的單位,計提折舊方法可采取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方法選擇根據單位經濟發生事項決定,方法一旦確定后,不得隨意變更。
(三)財務報告變化及作用
實行新制度后,事業單位報表也由原來3張表變為新制度7張報表,報表不僅是數量的增加,現報表類型能夠清晰反映單位經營、盈利狀況,及預算資金使用情況。現階段事業單位,報表編制說明變得越來越重要,財務信息作為基礎,直接體現數據狀況,非財務數據對單位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加以說明,能夠給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意見。政府財務報告全面系統的描述財務信息,它的雙重作用,一對事業單位運營進行管理,二對預算資金使用進行監督,全面系統的反映政府財務受托的責任報告。這從根本上提高論我國政府執政辦公的公開透明度,提高社會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提高政府服務效率。
(四)改革中對政策導向的分析
新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定,實行此制度的單位也不再執行其他會計制度,內容更加全面,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統一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目標明確,也可見這次制度的完整性及完備性。2019年,受國際經濟驅使,也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已經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步完善,政府會計也將隨著經濟潮流順應時代發展,到改革中去。這次改革,事業單位中新制度核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可以借鑒以往企業會計制度核算方法進行處理。
四、事業單位核算制度改革的意義和創新
政府會計核算方法的變化也是發生經濟事項過程的變化,事業會計已經從核算會計逐步轉變為管理會計,不只是核算方法的改變,經濟事項的業務流程也將改變,在該制度下,收付實現制下的搶前拖后將不再有,如實的反映經濟事項,及時準確進行會計核算,資產管理,項目的實施,這些經濟事項都將進行關聯,實現向管理會計的發展。
這次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政府全面采用權責發生制對財務會計進行核算,預算會計仍然采用收付實現制。財政部于《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會[2012]22號)首次提出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的核算應當按照制度的規定采用權責發生制。時至今日,權責發生制的啟用經歷了實踐與變遷,已經可以實際的運用在事業單位的實務工作中。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重點、難點的不斷發展解決,以及權責發生制的靈活性、及時性、全面性可以在事業單位管理中得到詮釋。2018年,黨和國家全面抓機構改革工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也在其中,改革不僅是單位之間的合并,也涉及到財務部門及資金的合并。對機構合并當中出現的多個財務部門合并為一體,必定涉及諸多財務問題,會計制度改革將與之同步進行。
五、實際工作中的改革任務
新制度上線,財務人員素質也將面臨挑戰,經濟事項將跟企業同步發展,這要求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首先,財務人員應充分學習《新政府會計制度》,領會制度本身的含義,靈活運用,將規則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其次,搞好諸如資產的清查整合,合同管理及賬務的規范工作,做好2018年度到2019年度的財務數據對接工作。再次,2019年度,國內一些學術研討部門相繼開展關于政府新制度改革發展活動,成立研討組等部門。各省市也相繼舉辦新制度培訓會議,利用本地區財會界高端技術人才,對新制度試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研究解決,并對本地區基層財務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對于新制度的理解及運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永義.政府會計制度首次執行日的賬款調整[J].財務與會計,2018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