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
摘要:銀行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當前銀行的信貸業務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為了盡可能降低這個風險,銀行往往會針對申請信貸業務的企業進行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識別,以此來判斷企業的資信狀況以及償債能力等,而這個會計信息質量的識別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識別意愿以及識別技術來決定的。本文主要介紹了盈余質量、識別技術以及債務等要素之間的關系和影響等,為銀行做好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識別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盈余質量;識別技術;債務契約關系
一、企業會計信息
企業會計信息往往直接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信息,是銀行為企業提供信貸服務中作為重點評估信息的基礎,根據企業會計信息質量,銀行能夠對企業的資金和運營狀況進行把握,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從而決定能否給企業貸款或是提供多少貸款。在企業會計信息中,信息管理質量對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盈余質量,直接影響銀行對于企業的未來現金流的評估,是企業會計信息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我國的上市公司來看,很多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管理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問題。要想實現銀行信貸風險有效控制,銀行方面必須要進一步強化風險管控意識,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企業會計信息管理效益,并不斷完善盈余質量識別技術。
二、債務融資中盈余管理行為及其對債務契約的影響
(一)債務融資中盈余管理行為
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能夠反映出企業的償債能力和實際的經營狀況,但是這一信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企業的債務契約和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是比較密切的,說明了盈余管理對于企業的債務融資具有較大影響,也就是說,企業的盈余管理質量直接影響企業償債能力。Watts等人(1986)在研究論述中指出,在基本條件一致的情況下,企業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如果和實際的債務契約之間相差甚遠,企業管理者在后期就更可能采取相關措施來開展盈余管理工作,以彌補這種不足。后續研究認為,在公司即將出現違約或是實際上已經出現違約的情況下,管理者則會使用各種盈余管理政策來避免違約造成的更大損失。
劉芹(2012)在研究中發現,銀行債務契約往往能夠促使債務企業進行盈余管理,在債務企業的長期借款中,可以總結出這些相關的長期借款企業對于盈余管理工作比較重視,盈余管理工作開展比較多,相比之下,短期借款的企業并不是十分關注盈余管理工作,他們在盈余管理上并沒有十分投入。楊繼偉(2012)在研究中發現,銀行在金融信貸業務中,對于債務人的信貸服務提供的數額和期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債務人或者融資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影響的,為了獲得更多的銀行債務融資,企業會主動進行盈余管理。薄瀾(2014)等人對于某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情況進行了案例調研和數據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進行債務融資的過程中,也多是通過盈余管理來實施債務融資,滬深兩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在2007-2011年期間實施的債務融資中,這些債務融資行為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債務融資公司進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對債務契約的影響
在債務水平研究上,針對相關公司進行調查發現,檢驗借款動機的企業盈余管理對于銀行的信貸服務可得性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就是說企業的盈余管理會影響銀行是否為企業提供貸款。由于控制權性質因素影響,這種租用在一些非國有特別處理公司中的作用更為突出,一般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行為在非國有特別處理公司建立債務契約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更為顯著,相關學者通過研究論證發現,盈余管理行為對于信貸資源配置的作用十分突出,申請貸款的企業往往會通過強化盈余管理提升自身的利潤表現,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銀行信貸支持,在債務期限中,盈余管理對于企業的債務期限結構往往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我國,很多長期債務契約中,企業盈余管理都是重要組成部分,且盈余管理越多就越容易獲得相應的債務契約機會,還能不斷延長這種債務期限。就債務成本來看,一般企業的盈余管理越到位,企業實施盈余管理的債務成本也就越低,說明盈余管理對于降低企業的債務利息成本具有突出作用。
綜上所述,企業往往為了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會有意識的進行盈余管理,通過有效的盈余管理措施制定,能夠幫助企業提升信貸規模和數量,還能降低信貸成本,延長信貸期限,這對于企業的長效發展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三、銀行對于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識別
實際上,對于企業來說,盈余管理讓他們在信貸中占據優勢地位,但是對于銀行方面來說,企業實施盈余管理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會計信息質量,為銀行的信貸業務帶來一定的風險。對此,為了降低銀行在信貸業務中處于不利地位,銀行必須要對于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行識別,對于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來為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在美國資本市場中,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越低的情況下,債務融資成本就越高,因為銀行在進行企業的會計信息審查中,一旦發現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較低,就會縮短貸款期限,降低貸款數量,同時可能要求企業提供更多的抵押物以及提升貸款利息等,對于盈余管理程度不同的公司,新增長期階段和會計信息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銀行在一些情況下并不能對于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行有效識別。從中國債權人保護現實來看,對于銀行能夠利用債務期限來應對盈余管理行為進行探究,會發現銀行很難從整體上對于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行識別,并為企業提供有效的債務期限。相關研究還表明了企業的盈余管理直接影響銀行信貸決策,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業的債務期限就會越長。綜上所述,針對國內銀行能夠有效對于企業盈余管理進行識別,雖然研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可以看出,大多數學者的研究驗證了銀行在企業要盈余管理中的不足,指出銀行要控制信貸風險,必須要加強盈余管理行為的有效識別。
四、銀行做好企業會計信息檢查工作的對策
既然銀行在為企業提供信貸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企業的盈余管理而影響其決策,那么銀行必須要正確認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在進行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檢查中,要完善相關的識別措施,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的識別能力,避免錯誤判斷造成的信貸風險增大。
在開展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審查工作中,相關銀行審查人員要針對債務企業的財務問題制定完善的檢查計劃,結合以往的檢查經驗,針對一些突出的企業財務問題進行重點檢查,針對一些虛報資料、騙取補貼、偷稅漏稅等行為要重點檢查,還要結合地區相關銀監局的信息資料,實施共享,這樣才能對于融資企業的資信狀況有一個更好的把握,才能保證整體的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在開展會計信息檢查之前,還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做好事前的明察暗訪工作,整體把握企業會計信息狀況。綜合多方面的評估信息,來對于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評估,并評價企業的資信狀況,了解企業的現金流、盈利情況、償債能力等等,進而進一步制定并完善相關的融資服務工作,為相應的企業提供針對性的金融信貸服務,降低銀行在信貸業務中的風險。
要提升銀行財務檢查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素養,保證企業會計信息檢查人員多元化,既抽調業務處室的骨干,又從人才庫中選調優秀人才,還可以聯合地方有關監管部門。同時對全體參與檢查工作的人員要求,檢查人員要嚴格遵守被檢查單位的相關規定和財政檢查的工作紀律,對被檢查單位的信息和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未經批準,嚴禁對外披露,要加強廉政建設,時刻維護財政形象,還要加強信息調研,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深入分析,為銀行的信貸風險降低做好基礎性信息收集和論證。
五、總結
目前,信貸融資是企業獲得有效資金支持的主要方式之一,這種融資模式下必然會存在一定的風險,而銀行作為資金提供一方,需要承擔的風險更大,所以,銀行會將風險管控作為主要的工作核心之一。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較大的風險因素,造成銀行的資金損失重大,甚至存在一些偽造的企業會計信息等,造成銀行信貸受騙。因此,銀行必須要認識到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識別的重要性,積極探索盈余質量和債務契約等之間的關系,做好風險識別。
參考文獻:
[1]葉志鋒,夏智程,李琦.盈余質量、識別技術與債務契約[J].財務與金融,2018 (04):81-89.
[2]韓峰,張曉輝,卜華.會稅差異對盈余質量的預警信號識別初探[J].財會月刊,2016 (17):36-40.
[3]徐虹,林鐘高,何亞偉.內部控制有效性、盈余質量識別與企業債務期限—基于長期債務決策視角的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 (05):30-40.
[4]葉志鋒,李婧,翟虎林.信貸人員具備識別企業盈余質量的技術嗎[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4 (03):67-73.
[5]程新華,徐絢麗.我國A股上市公司審計質量研究——基于盈余管理識別和審計意見變通視角[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 (0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