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蔣娜 李清蘭



摘要:國內某企業投資年產5000噸模具材料生產線,新增配套工藝設備和工業廠房,經財務分析評價后,研究項目的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并進行建設項目的財務風險分析,給出解決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建設投資;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市場風險
一、工程概況
某企業結合自身投資實力、抗風險能力和技術優勢,為提升產品技術指標,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擬投資建設年產5000噸模具材料生產線,項目估算總投資39095.37萬元,本項目計算期為10年,其中建設期3年,運營期7年。根據市場實際需求,本項目在運營期第1年按照30%負荷運營,運營期第2年按照70%負荷運營,運營期第3年實現滿負荷運營。
建設期第1年新增技術研發設備,投資3185.05萬元;建設期第2年為新增技術檢測設備,投資5726.09萬元;建設期第3年新建廠房和新增生產線相關設備,投資23088.86萬元;按照以上建設期投資計劃計算,項目建設投資32000萬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11200萬元(建設期每年按投資計劃滿額使用),其余建設投資為銀行貸款解決,建設期貸款利息經計算為713.44萬元。
根據產品實際情況,項目生產經營期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原材料和現金每年最低周轉天數按30天,燃料按90天,在產品和產成品按15天估算考慮;流動負債中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每年最低周轉天數均按30天估算考慮;根據項目生產經營期每年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情況合計增加額情況,項目生產經營期流動資金經計算為6381.93萬元,全部由銀行貸款解決。項目總投資估算組成如下表所示:
二、財務基礎數據
(一)成本費用估算
1.外購原材料費用
本項目原材料包括PM1母合金、PM2母合金、PM3母合金,項目達產年外購原材料費用估算為28296萬元(含稅)。(見表1)
2.燃料及動力費
本項目投產后,所需氮氣、氬氣、氧氣等動力氣體以及用電消耗,其價格如下表所示,根據本項目所需耗量估算,項目達產年外購燃料動力費用為600萬元(含稅)。(見表2)
3.人員工資及福利費
項目達產需配備各類人員200人,其中工人150人,運營期第1年人均年工資按6萬元估算;技術人員30人,運營期第1年人均年工資按10萬元估算;管理人員20人,運營期第1年人均年工資按10萬元估算,之后每年按5%的漲幅增加工資收入,生產運營期第1~7年人員工資分別為1400萬元、1470萬元、1543.5萬元、1620.67萬元、1701.71萬元、1786.79萬元和1876.13萬元,以上工資費用已經包含福利費。
4.修理費
修理費按照固定資產原值(31990萬元)的5%每年計取,經營期每年修理費為1599.5萬元。
5.固定資產折舊費
新增固定資產采用直線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費,建筑物的折舊年限40年,殘值率取5%;工藝設備的折舊年限10年,殘值率取5%;其他固定資產折舊年限20年,不計殘值。經營期每年折舊費合計為2503.2萬元。
6.其他費用
根據項目特點,本項目其他制造費用計提比率為固定資產原值的3%,經營期每年959.7萬元(60%固定成本,40%可變成本);其他管理費用用于本項目的日常組織和管理支出,計提倍率為工資福利費用的0.05倍(80%固定成本,20%可變成本);其他營業費用計提比率為營業收入的2%,項目達產年為1184萬元(50%固定成本,50%可變成本)。
7.攤銷
本項目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10萬元,包括在本項目建設投資其他費用中,生產經營期每年攤銷2萬元,攤銷到第8年。
8.總成本費用估算
本項目計算期內,合計經營成本218643.15萬元(不含稅),折舊費17522.42萬元,攤銷10萬元,利息支出5176.96萬元,總成本費用合計為241352.53萬元(其中可變成本181668萬元,固定成本59684.53萬元),經營期年均總成本費用20112.71萬元。
(二)銷售收入估算
1.銷售量
本項目運營期第1年年產1500噸模具材料,運營期第2年年產3500噸模具材料,運營期第3年達產,年產5000噸模具材料,產品銷量按產量100%計算。
2.銷售單價
運營期第一年型號1、型號2和型號3系列模具材料含增值稅單價分別按每噸11萬元、16萬元、30萬元估算,之后考慮市場價格變化,單價均降低。
3.銷售收入
根據產品年銷售量及銷售單價測算,年均含稅銷售收入為50657.14萬元。
4.銷售稅金及附加估算
本項目稅率及盈余公積金按照當期國家和行業有關法律法規標準選取,具體如表3所示:
三、財務評價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1.項目現金流量分析
項目滿負荷年營業收入59200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501.58萬元,增值稅4179.86萬元,成本費用37713.1萬元,利潤總額為16805.46萬元,企業所得稅為2520.82萬元,稅后利潤為14284.64萬元,稅后利潤提取10%法定公積金1428.46萬元,息稅前利潤17172.44萬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19677.65萬元。
本項目參考行業財務基準收益率取費標準,確定財務基準收益率為12%。根據項目投資現金流量數據分析計算本項目所得稅前各項財務指標為: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32.43%,超過12%的財務基準收益率;項目財務凈現值(Ic=12%)為28218.46萬元,大于0;項目投資回收期為5.95年(含建設期3年)。
根據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分析計算本項目所得稅后各項財務指標為: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28.59%,超過12%的財務基準收益率;項目財務凈現值(Ic=12%)為22149.91萬元,大于0;項目投資回收期為6.22年(含建設期3年)。
2.項目償債能力分析
利息備付率為借款償還期內的息稅前利潤與當期應付利息的比值,償債備付率為可用于還本付息的金額(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與當期應還本付息的金額的比值,根據本項目利潤與利潤分配、借款還本付息等數據分析計算,本項目償還期內平均利息備付率15.65,償債備付率為9.86,均大于1,償債能力較強。
3.項目主要財務數據匯總(見表4)
(二)敏感性分析(見表5)
①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當產品產量下降15%、產品價格下降15%、原材料價格上升15%、建設投資上升15%時,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分別為17.36%、18.75%、26.25%和28.35%,仍高于財務基準收益率12%,表明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②敏感性分析結果,在同一變化幅度的前提下,產品產量、產品價格、原材料價格、建設投資的敏感度系數分別為0.93、0.85、0.4和0.29,表明影響項目財務效益最敏感的因素是產品產量,其次是產品價格、原材料價格,再次是建設投資,因此應注意通過深入細致的市場拓展和營銷管理,確保產品產量和產品價格的穩定與提高。同時建議在運營期間建立原材料價格與產品銷售價格的聯動機制,控制供銷價差在合理范圍內,確保盈利能力。
③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如果本項目的產品產量下降20.21%以上、產品價格下降22.22%以上、原材料價格上升49.06%以上、建設投資上升77.14%以上,都將使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低于財務基準收益率12%。
(三)盈虧平衡分析
BEP(第6年)=年固定成本/(年銷售收入-年可變成本-年銷售稅金及附加-年增值稅)×100%=33.99%。(見表6)
經計算,本項目在經營期第三年(計算期第6年),以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虧平衡點為33.99%,這反映當第6年的營業收入達到20122.08萬元時,可保持盈虧平衡,且之后BEP保持在相同水平,表明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四、財務風險分析
(一)市場風險
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程度的日益提高,某模具材料市場競爭將逐步轉變為品牌、渠道建設、產品研發生產、服務、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將導致某模具材料行業平均利潤水平下降。
(二)資金管理風險
項目涉及資金額度較大,大額資金使用可能造成短時間現金流不足的風險。企業可采用多種方式、多方籌措資金,滿足公司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針對該項目的成本費用進行全面測算,統籌規劃公司各項費用支出,安排好資金支出節點;嚴格執行招投標流程和階段性投資審計控制,保證項目質量,降低項目成本;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監督管理。
(三)成本控制風險
該項目原材料、能源動力供應和產品銷售市場供需關系穩定,資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極小,風險等級為一般風險。原材料價格受鋼鐵市場行情影響較大,本項目建議在運營期建立原材料價格與產品銷售價格的聯動機制,控制供銷價差在合理范圍內,確保盈利能力。
五、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該項目總計投資約39095.37萬元,投資回收期為5.95年(包含建設期),投資利潤率31.45%,項目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大,隨著市場的成熟和品牌的知名度提高,投資回報率將會增長,風險可控。
(二)建議
1.盡快開展項目建設,抓住競爭先機占有市場
隨著國家政策的重視、材料制備技術的升級、企業轉型升級的加劇,將吸引更多企業進入,競爭更加激烈,建議本項目盡快立項投資建設。
2.打造研發團隊,突破關鍵技術攻關
盡快通過人才引進、自主培養等方式,打造研發團隊,突破某模具材料制備的關鍵技術,提高產品的一致性和工藝穩定性,探索降低生產成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新型材料的技術攻關力度,不斷研發新型高端模具材料,豐富產品線。
3.重視市場開發和后期市場的拓展
工程建成后盡快定型產品,加強產品的試用推廣,積極開拓市場;模具材料產品首先選擇市場需求量大、價格高的幾種產品來進行生產;在產品性能得到保證,并逐漸被市場認可接受后,不斷研發新品種,獲取更大利潤;為用戶提供詳實的材料手冊,增強客戶體驗。
參考文獻:
[1]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