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張礪
張礪說話不急不緩,聲音很柔和,與他的筆名“眠眠”十分契合,但與他健壯的外表和名字里的“礪”形成了有趣的反差。他告訴《環球人物》記者,“眠眠”本是大學時同學給他起的外號,后來一直沿用了下來。
他是地道的理工男,也是近年很火的自媒體公眾號“歷史教師王漢周”的主創。幾年前,張礪從北美回國創業,與朋友一起創建了這個公眾號,以“業余歷史學者”的獨特視角,撰寫了許多既犀利又幽默的原創文章,獲得了100多萬微信公眾號粉絲。
“我一直對人類文明史非常感興趣。”張礪對記者說。他曾是國家電網的一名電氣工程師,后來出國留學、工作了十來年時間。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公司里,他做的都是與技術相關的工作,但在私人生活中,他更像一個旅行家,幾乎走遍了西方古文明遺跡。
或許是基于理工思維的直覺,張礪不斷從古代文明的恢宏架構中聯想到今天的巨頭企業——白手起家地創業、九死一生地打拼、血雨腥風地競爭,在各種因素的助力下走向輝煌的巔峰,又在各種因素的消磨中走向無可挽回的衰亡。
除了延續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之外,其他古代文明幾乎都經歷了“誕生—發展—繁榮—衰退—消失”的軌跡,與現代企業的生命周期高度相似。還有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古羅馬與迦太基、雅典與斯巴達、古希臘與波斯……張礪發現,這些或長或短的戰爭、或明或暗的纏斗,幾乎完全映射著當代商戰的現實。
“如果某個古代文明是一家企業,它為什么而建立,發展戰略是如何制定的,面對競爭時的戰術是高明還是低劣,最終為什么倒閉、破產?”張礪希望,今天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些關于管理的智慧,避免一些錯誤。
張礪的新作。
腓尼基文明在地中海地區曾產生重要影響力。
腓尼基字母是字母文字的源頭。
在外國古代文明中,張礪最欣賞的是古羅馬,認為它與中華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
“比如強悍的學習能力,古羅馬跟古希臘學到了民主制度、軍隊管理,跟迦太基人學到了航海和商業知識;比如文化的包容性,古羅馬從最初一個歐洲小部落,不斷與周邊民族相融合,拉丁人、古希臘人、迦太基人、高盧人,等等;比如自我革新能力,當文明處于衰落期甚至即將滅亡時,古羅馬一次次通過革新實現涅槃,像格拉古兄弟的政治改革、馬略的軍事改革等。這些特質令其成為地中海地區最成功、延續最久的古代文明。”
談起古羅馬的傳奇人物,張礪如數家珍——凱撒、龐培、屋大維……認為他們如果生活在今天,很可能是頂尖的企業家。在張礪看來,美國微軟公司就是當今IT領域的古羅馬帝國,同樣擁有出色的領導者、強大的自我革新能力,從純軟件到平板電腦、搜索引擎、人工智能,總能在歷史的風口上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守住市值王座。
所有成功的古文明都有一些共性,張礪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順勢而為,尤其是要順應時代需要。在這方面,他舉了腓尼基的例子。
位于今天黎巴嫩地區的腓尼基文明是希臘文明的來源之一。由于地理環境面朝大海,交通發達,腓尼基人充分發掘了自身的航海和經商能力,從而形成了最早的海洋文明。
“用今天的眼光看,腓尼基文明就是一家物流公司,控制著地中海的航線,把象牙、木材等商品運到其他地區。它專注于貿易,不搞軍事擴張,也不重視政治制度,甚至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但其繁榮期延續了800多年,可以說是很成功了。”
還有一些文明,誕生之初很弱小,由于借勢發展而吞并了比自己更強大的對手。比如位于今天土耳其地區的赫梯文明,起步時處于青銅時代,后來發明了冶鐵術,一躍進入鐵器時代,制造出當時更為先進的武器,在公元前16世紀攻陷了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再如古希臘文明,也是從游牧部落起家,同樣是在掌握了鐵器和航海技術后,渡過愛琴海,淘汰了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這種新時代對舊時代、新技術對舊技術的顛覆,就像蘋果公司將手機從非智能變成智能一樣,很快就能讓一家企業成為行業霸主。反觀昔日霸主IBM公司,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與時俱進,逐漸被對手趕超,不得不舍棄部分業務、縮小商業帝國的版圖。”
2019年,中國企業界發生了多起創始人內斗甚至創始人夫妻離婚的事件。權力博弈,始終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初創企業來說,創始人常常為了融資而受制于投資人;對成熟企業來說,權力是集中在創始人手中還是分散給股東,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于即將退休的創始人,如何選擇接班人更是世界級難題。
說到權力分配,古希臘的政治制度對西方世界的影響極其深遠,以至于今天的歐美公司也常常把“民主”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之一。張礪認為,古希臘作為一家“文化公司”是極其成功的,誕生了一大批哲學家、文學家,留下大量文化遺產,可以說給當時的世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企業制度”。
但是,古希臘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其實質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地位和利益,民主仍屬于少數人,女性、外邦人和廣大奴隸被排斥在外,這與現代民主有著巨大的差異。
在現代企業中,民主的范圍是面向所有員工的,其優點是讓員工自由表達意見,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內部溝通效率。在一些新型企業里,員工還可以獲得一些股份,從而產生很強的參與感,將個人利益與企業發展聯系到一起。
不過,民主永遠是有限度的。張礪舉了西班牙蒙德拉貢公司的例子:這家企業規定所有員工不論級別高低,擁有同等的投票權和同等份額的股權。凡公司重大決策,都采取一人一票的方式決定。當然,為了保證員工投票時的專業性,公司也會對他們進行大量培訓。
“這種民主方式簡直和伯里克利(古希臘政治家)時代的雅典如出一轍。”張礪說,“蒙德拉貢公司曾經發展為歐洲第七大私人企業,但近幾年,其旗下好幾家分公司都面臨破產危機。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一人一票雖非常民主,但也是相當低效的模式。每個人要做出最明智的判斷,就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做功課,而市場是瞬息萬變的,等投票結果出來,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更重要的是,普通員工相對來說更注重短期利益和個人利益,而創始人和高層管理者更看重長期利益和整體利益。還有,如果政策對一半人有利,對另一半人不利時,必然導致內耗和分裂。事實上,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雅典就是被“實為民粹的民主”“多數人的暴政”而反噬的。
“直到今天,民主的程度仍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企業管理更是集權與分權的結合,片面強調任何一個都容易出問題。”張礪說,“集權的優勢在于決策的傳遞成本很低,最高管理者的想法可以直接傳遞到產品、銷售、服務等環節,非常高效。所以很多初創公司采取集權制,拍板的就是一兩個人,其他人只要貫徹決策,做好手里的事情就行了。”
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或者處于高速發展的某個階段時,集權化就會顯露出弊端。畢竟創始人的精力、經驗、知識儲備都是有限的,當公司產業過于龐大,或者涉足陌生領域時,創始人很可能因為無法兼顧或者缺乏相關知識而做出錯誤決策,這時就需要適度分權來解決。
在這方面,張礪認為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是騰訊公司。“它的微信、游戲、視頻業務分別交給不同的高管負責,都做得很出色。專業的創始人把細分領域交給更加專業的高管去做,其目的就是打造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經過歷史的滄海桑田,那些曾經無比輝煌的古代文明都一一消失了,唯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再次崛起,中華文明薪火不滅的原因成為全世界學者熱衷研究的問題。
張礪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客觀因素。中國的地緣環境相對封閉,東邊和南邊基本是大洋,西邊有喜馬拉雅山脈,只有北邊是開闊的草原,但中國人也修了長城。而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亞述都是一馬平川的地理環境,缺乏自然屏障的保護。
其次是中華文明的開放包容和學習能力。歷史上,中國發生過多次民族融合,最終總能成為一個整體,而且中國人也愿意學習其他文明的先進之處,這種兼容并蓄讓中華文明有非常強的凝聚力。再對比一下亞述,它采取的是暴力方式來鎮壓被征服的文明,結果民族之間無法融合,文明也很快破產。
第三是中華文明的革新思想。幾千年前的《周易》就指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中國從分封制到郡縣制,從察舉制到科舉制,多次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對比一下古埃及,由于長期固步自封,無法實現自我更新,文明不斷被侵蝕、喪失,最終滅亡,其文字也成了世界之謎。
“一個文明正如一家企業,不開拓進取必然失敗。今天,奔馳和寶馬這些傳統汽車巨頭都在開發電動車,就是深知一旦停止創新和進步,商業帝國很快就會崩塌的道理。”張礪說。他認為企業要盡量把握住每一次成長機會。雖然不能盲目擴張,但必須找到新的通路,不能只守著最初的版圖。
“國內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因為大象踩死螞蟻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體量,很難在商戰中存活。就像愛琴海地區的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因為體量太小,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消滅。”
走了這么多國家和地區,研究了這么多古文明的興衰,張礪覺得一個文明的輝煌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結果,缺一不可。正因如此,他才更為中華文明而驕傲。“我們雖歷經磨難,卻綿延不絕五千年,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文明。無論走到海外任何地方,我都因此而自豪。”
張礪筆名眠眠,自媒體公眾號“歷史教師王漢周”主創。曾任國家電網公司工程師,在北美生活近10年,后回國創業。長期游走于世界各國,感悟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文明脈絡。著有《破產的文明》《人類學+:科學的B面》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