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藥期間不宜飲酒
新春佳節,少不了飲酒,都說“酒后不吃藥,吃藥不喝酒”,但經常有人不當回事。其實,除了頭孢類藥物外,服用鎮靜催眠類、解熱鎮痛劑類、降壓類、降糖類、抗抑郁類、治療關節炎類藥物時,飲酒不良反應也會很大。
1.頭孢類藥物
服用頭孢類藥物后,飲酒引起的反應稱之為雙硫侖反應。雙硫侖本身是一種戒酒藥物,雙硫侖與乙醇反應后,可抑制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使乙醇在體內氧化為乙醛后,不能再繼續分解氧化,導致體內乙醛蓄積而產生的一系列反應。其主要表現為胸悶、氣短、喉頭水腫、口唇紫紺、呼吸困難、心率增快、血壓下降、幻覺、恍惚,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等。
2.安眠藥
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氯氮等這些大腦抑制劑,在乙醇的作用下,會被人體加速吸收,同時還會減慢其代謝速度,使藥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濃度短期內迅速增高。飲酒后,酒精對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后抑制,加上這些大腦抑制劑,使中樞神經系統正常活動受到嚴重抑制,可使患者出現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
3.止痛藥
如阿司匹林、對乙酰基酚等。這類藥物本身對胃黏膜有刺激和損傷作用,而酒精也傷胃,兩者“雙管齊下”,可導致胃炎、胃潰瘍、胃出血等。
4.降糖藥
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期間,如果空腹飲酒的話,容易出現低血糖反應。酒精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如果患者剛服完降糖藥,血糖已降到標準值,這時酒精使胰島素增加分泌,就會引起低血糖。患者尤其在服用格列苯脲或注射胰島素后飲酒,出現低血糖的概率更高。
二、慢性病患者或長期服藥者不可擅自突然停藥
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不可擅自停藥。如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藥物期間,突然停用后,不但可能引起疾病復發,還可產生停藥反應,如情緒煩躁、易怒、頭暈、頭痛、焦慮、懶散、情緒不穩、失眠、輕躁狂和癲癇發作等。
三、外出旅游時注意藥物保存條件與方法
外出旅游前應備足藥物,以防旅游期間藥品遺失或出現其他意外,導致藥量不足而延誤病情。同時,外出旅游期間,攜帶藥品時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根據說明書要求的條件儲存藥品。其中,冷處儲存是指溫度在2至10℃之間、陰涼處儲存是指溫度在20℃以下、常溫儲存是指溫度在0至30℃之間,相對濕度均應保持在45%至75%之間。另外,所有藥物都應避免陽光直射。如果將散裝藥品適量分裝于藥盒或小的塑料袋時,應注意密封,以免藥物受潮。
四、忘記服藥的補救方法
如果由于外出聚會等原因,錯過了服藥時間,可于想起時立即補服一次劑量,但是若與下次服藥時間太接近則不必補服,可等到下一次服藥時間再服用一次劑量,不可同時服用兩次劑量。如需同時吞服中、西藥品,服用時間至少間隔2到3個小時,以免藥效相互影響。
五、注意飲食
春節期間,飲食豐富,然而不少食物與藥物存在相互作用,或影響藥效或增大副作用。比如,服用降糖藥,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服用降壓藥,別吃太咸;服用降脂藥,少吃動物油脂和油炸類食物。
(摘自《許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