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潔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161100)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水平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畜禽產品的消費量與日俱增,食品安全逐漸成為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食品安全事故不但危害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安全,也損害了國家和政府的形象。 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來保障畜禽產品的衛生安全,但是仍出現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故,我們應當找到畜禽產品安全隱患并加以解決。
一些基層的屠宰場沒有獨立的檢疫室、急宰間,對于檢出的病害動物沒有合理的無害化處理方法,消毒也不完全[1]。 這些情況不僅會導致有毒有害物質不能及時地檢出, 更會在檢疫的過程中造成原本安全的畜禽產品造成污染, 以致更大范圍的食品安全事故。
人們普遍對畜牧獸醫及其相關專業存在一定的誤解,學習和從事相關專業的人員也相對較少,行業內人員數量少,造成了進行屠宰場檢疫的工作人員往往不是本專業的科班出身, 本身不具備系統的檢疫檢驗知識, 所以在設備不夠完善的地區很難獲得完備的建議結果, 這使得屠宰場的建議工作不能很好的落實。
我國的畜禽養殖業還有很多地區以散戶養殖為主,這些農牧民對檢疫的認識不足,認為自家飼養的畜禽是非常安全的,逢年過節就會私自宰殺自己的畜禽, 當畜禽產品較多時也會向外界售賣, 這導致了很多沒有經過檢疫的動物產品進入了市場[2],給檢疫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目前屠宰場的檢疫工作是由檢疫執法部門監管的,但目前屠宰場較多且屠宰后又有加工和銷售等諸多環節, 僅依靠檢疫執法部門很難實現全產業鏈的監控, 難免使得檢疫工作效果低下。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要求,屠宰場應當查驗待屠宰動物的檢疫合格證明[3],并對運輸動物的器械和工具進行檢查,動物進入屠宰場后應當進行全面的檢查。 以生豬為例,屠宰前應當檢測常見的疾病,屠宰后首先對兩側頜下淋巴結進行剖檢,而后對內臟的顏色、形狀、性狀進行檢疫,還要對皮膚進行檢查,確保皮膚顏色正常,皮膚完整,在此基礎上還應當進行實驗室檢驗,以檢查旋毛蟲等肉眼不便觀察的食品安全隱患。
根據相關要求選擇距離城市較遠且污水處理方便的位置建場,根據當地對畜禽產品的需求量來確定場區規模,科學建場,合理布局,設施齊全,做好畜禽屠宰前、屠宰中、屠宰后的各項檢疫工作。
對養殖場和農牧民進行培訓, 使其了解到屠宰檢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減少避檢、私自屠宰的現象發生。 也可以通過新聞媒體、 標語或宣傳冊等手段向消費者普及有關畜禽衛生檢疫的相關政策和法律, 鼓勵消費者去正規途徑購買畜禽產品, 減少“自家肉”的銷路。 同時對于無檢疫證明的動物及其產品進行打擊,嚴禁在市場上流通。 檢疫執法部門也應當與負責衛生、工商以及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的相關部門進行聯系, 共同規范畜禽屠宰檢疫過程。
科技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檢疫設備和檢疫手段,檢疫執法部門應當積極學習新的檢疫檢驗技術, 了解最新的檢疫法律法規,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用最先進最便捷的方法進行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更高效地完成檢疫任務。 政府也應當加大對畜禽檢疫行業的資金投入,完善檢疫檢驗設備,只有設備完備才能更靈敏的檢測出畜禽產品內的有毒有害物質。
屠宰場的檢疫工作是非常繁雜而系統的工作, 不僅需要檢疫執法部門盡公職守,也需要各個屠宰場、規模化飼養場、農牧民以及廣大消費者的積極配合, 只有不斷規范屠宰場的屠宰流程,堅決杜絕私自屠宰現象,不斷提高檢驗檢疫水平才能夠真正做到不漏檢、不錯檢,切實把好食品衛生安全源頭檢疫關,讓廣大消費者吃到安心肉、安心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