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元
(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45500)
2020 年是較為艱難的一年,在春節期間全國暴發“新型冠狀病毒”,并延續至全球,同時也出現了南方家禽H5N1 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這些疫病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對家禽養殖業發展造成了影響。 如今,由于豬肉價格居高不下,市場對肉鴨的需求量有所提升,這也是肉鴨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契機,為了能夠保證肉鴨養殖效益, 必須要同時做好肉鴨飼養管理以及疾病防控工作,保證肉鴨可以健康生長,為市場提供更多的肉鴨產品,在特殊期間保證市場供應。
雛鴨孵育與基礎喂養是肉鴨飼養管理中的重要一環,管理質量好壞直接影響養殖是否成功。 基于此,雛鴨選擇中,要選擇體質強壯、動作靈活、體形均勻的個體,特別是雛鴨養殖的首日,要給雛鴨喂一些帶有電解質的溫水,保持身體機能均衡,之后采用粉碎飼料喂養,每次喂料保持雛鴨7~8 成即可。 之后的一周飼養當中,要添加少量的土霉素、維生素,提升雛鴨身體免疫力,保證雛鴨后續養殖質量和效率。
1~2 日齡雛鴨環境溫度控制在33℃左右,之后每隔2d 下調1℃,降到20℃為最佳。 雛鴨養殖舍要保持足夠干燥,避免環境濕度過大,每天要更換表層墊料,濕度控制在60%即可。 雛鴨新陳代謝速度快,排泄物多,所以要做好換氣工作、排除有害氣體。 通風主要是在溫暖、無風的中午進行。 還要保持合理的養殖密度,密度過大會產生更多有毒有害氣體,建議在10 日齡前飼養密度為40 只/m2,隨著日齡增加逐漸降低密度,出欄前22d 密度控制在6 只/m2左右。 光照也是重要的環境控制措施,1~24 日齡要每隔24m2設置一個100W 燈泡,15~18 日齡每24m2設置40W 燈泡,29 日齡到出欄每24m2設置25W 燈泡。 1~7 日齡要求全天光照、7~14 日齡每天光照17h、14~21 日齡每天光照15h、21 日齡到出欄每天光照12h[1]。
肉鴨在4~6 周期間育肥,養殖過程中盡可能采取平面喂養方案,2~3 周時在鴨舍飼養, 結合肉鴨實際成長狀況做好分組標記,科學增加喂養飼料,以少食多餐為主,白天3 次、晚上1 次,適當向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維生素、粗纖維飼料,如果中途要更換喂養飼料,要與原有飼料混合使用,首日采用20%新型飼料,之后每日增加20%新型飼料,直到全部更換完成為止,避免突然更換飼料造成腸胃不適,產生疾病或拉稀現象。 所有喂養產品都要滿足國家安全衛生標準,從而實現增強育肥效果,保證肉鴨出欄后的產品質量。
為了保證雛鴨成活率以及肉鴨成長率, 必須要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這也是保證飼養管理質量的前提, 還要注意雛鴨舍擴群、養殖密度控制。 3 日齡雛鴨要皮下注射病毒性肝類高免蛋黃抗體, 如果發現了已經發病的雛鴨, 要使用高免蛋黃體血清治療。 7~14 日齡肉鴨注射傳染性漿膜炎疫苗,14 日齡注射禽類大腸桿菌疫苗,20 日齡注射鴨瘟疫苗,將疫苗稀釋到25 倍,每只注射0.5mL。
肉鴨養殖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快、飼養周期短,養殖者要調整肉鴨用藥,通常情況下肉鴨2 周齡期間容易發病,因此該階段要適當降低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微生態制劑、酶制劑、有機酸制劑使用比重,提升肉鴨群體的免疫力。 在飲水方面上,要添加定量的多種維生素,加入0.2%鹽酸環丙沙星或2%氧氟沙星,供肉鴨引用,連續飲水3~5d;一周后采用恩諾沙星類藥物;半月后在飲水器皿中加入敵菌凈, 也可以使用氯霉素肌肉注射, 注射量為20mL/kg,每天肌肉注射1 次,連續注射3d[2]。并且在用藥期間,要定期更換不同廠家的產品,提高肉鴨抵抗力,避免病菌產生耐藥性。
必須要保證鴨舍的清潔度,鴨舍長期不清理會滋生病菌,提高患病率。 特別是雛鴨,由于身體機能較弱,鴨舍溫差過大也會增加雛鴨發病率,如感冒等,很容易出現雛鴨死亡情況。 這就需要養殖人員做好鴨舍消毒、清潔工作。 一旦發現肉鴨精神萎靡、口鼻有分泌物等情況,必須要及時隔離觀察治療,病發嚴重無法治療的肉鴨要進行無公害處理。 此外,飼養人員還需要注意肉鴨出欄后的塑料平網、飼養槽、飲水器的消毒工作,避免遺留疾病傳播。
綜上所述,如今正處于非常時期,為了能夠保證肉鴨產品質量、保障市場供應,肉鴨養殖場必須要全面做好飼養管理以及疾病防治工作,注意每個階段肉鴨養殖要點,一旦發現病癥要及時隔離,做好舍內消毒工作,死鴨采用無公害處理,避免病毒傳播,這樣才能夠保障肉鴨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