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艷,趙永會
(1.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068350;2.石家莊市鹿泉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050200)
筆者在獸醫臨床中,遇到一例摔倒致奶牛形成皺胃左方變位的特殊情形,此病例原為皺胃左方變位,手術中已將病變皺胃予以復位,尚未固定,該病牛摔倒,繼續手術時,發現病變皺胃再次出現在腹腔左側,形成典型的左方變位。 現有文獻中未見此類報道,現整理如下,供同行參考。
2020 年2 月15 日,發現一奶牛皺胃左方變位病例,頭胎,產后10d,日產奶量由32kg 陡然降至15kg,體溫正常,聽診結合叩診,左側腹壁出現“鋼管音”,范圍較大,音質清脆,診斷為奶牛皺胃左方變位。 隨即對其進行手術整復,采用右側網膜固定術,病牛站立保定,局部浸潤麻醉,右肷部切口。 病變皺胃位于左腹壁和瘤胃之間,膨脹程度較嚴重,皺胃壁緊張度低,采用導氣管穿刺排氣時,需用力下壓病變皺胃,使其被動向外排氣。 由于此病牛體型中等偏瘦, 所以術者在病變皺胃仍存在一些積氣情況下,從腹腔底瘤胃下入手到腹腔左側,將病變皺胃直接摟過來,得以復位。此時還未對皺胃幽門部大網膜進行固定。該病牛因性情暴烈,極不安分,在保定欄內(在擠奶廳的過道中簡易保定)沖撞跳躍,并摔倒,人為驅趕站立后,繼續手術,術者探查并牽拉皺胃幽門部大網膜時,有阻力,再次入手探查腹腔左側,發現病變皺胃又出現在腹腔左側,呈現典型的左方變位。 再次將病變皺胃積氣擠壓排凈,順利牽拉大網膜使皺胃復位。 固定,關腹。
2.1 此情形模擬了奶牛皺胃左方變位的形成過程。 筆者認為,病變皺胃積氣脹大后,處于一種不安分狀態,游離性增大,奶牛運動時, 會以皺胃與十二指腸連接部和瓣皺口處這兩端連線為軸,在腹腔左右擺動,若有強外力(如猛烈起臥、跳躍、奔跑、爬跨或摔倒)作用,擺動幅度會更大。 若向左擺動,沖過瘤胃這一關,沿腹底移行到左側腹腔,被瘤胃在腹底卡住,不能自行復位,就會形成典型的左方變位。此情形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筆者也曾在臨床上遇到過1 例奶牛皺胃左方變位自行復位的特殊病例, 自行復位類似于采用保守治療的翻滾法整復左方變位的過程,使積氣脹大的皺胃在強外力作用下,從腹腔左側擺動到腹腔右側,得以擺正復位。 這一自行復位病例也從反面印證了筆者的判斷。
2.2 在實施奶牛皺胃變位手術時,應將病變皺胃內的積氣盡量排凈,并予以固定。 筆者認為積氣未排凈、未固定,是此情形出現的重要內因。 基層獸醫臨床上,也有一些獸醫不對病變皺胃進行排氣,但這種復位操作方法,一般限于體型中等偏瘦、大網膜不肥厚、瘤胃內容物較少、沒有較大腹壓的情況,并且需切口足夠長,最少15cm,否則術者手臂很難從瘤胃下方伸到腹腔左側摟住病變皺胃,若遇到身高體胖的牛將更加難于操作。 所以,將病變皺胃積氣放凈,這樣既利于皺胃的復位操作(采取牽拉大網膜和摟撥皺胃相結合),又防止再次變位復發。 建議在實施奶牛皺胃變位手術時,不論左方變位還是右方變位,應盡量將病變皺胃內的積氣積液排凈,并予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