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中醫院 皮膚性病科,河南 許昌 461000)
過敏性紫癜(anaphylactoi purpura,HSP)是累及患者皮膚與其他器官導致細小動脈、毛細血管發生變態反應性血管炎的常見疾病[1-2]。本研究探究復方甘草酸單胺治療與常規治療于過敏性紫癜患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篩選2016年7月-2019年8月期間本院參與診治的60例過敏性紫癜患者,實驗組30例,女性與男性比是15∶20,最大年齡75歲,最小年齡25歲,中位年齡(50.65±4.55)歲。參照組30例,女性與男性比是16∶19,最大年齡74歲,最小年齡24歲,中位年齡(52.66±3.54)歲;納入標準:與單純型過敏性紫癜疾病臨床判斷標準相符合,有不同程度的瘀斑及其瘀點。排除標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抑制類藥使用患者、嚴重感染患者。
二、方法 參照組開展常規治療,蘆丁片5mg/次,3次/d;維生素C片100mg/次,1次/d;氯雷他定片10mg/次,1次/d;針對胃腸道型、混合型、腎型及其關節型患者增加1.5mg·kg-1·d-1糖皮質激素,緩解癥狀后根據病情適當改變藥物劑量;實驗組開展復方甘草酸單胺治療,在100~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2.5mL·kg-1·d-1復方甘草酸單胺進行靜脈滴注,1次/d。2組均開展7~10d 的持續治療。
三、指標分析 分析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復發率、消化道癥狀改善時間、關節癥狀改善時間、皮膚改善時間。患者經治療之后不形成新紫癜,癥狀體征和癥狀全部消除判定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新發紫癜數量低于10 個,體征和癥狀顯著改善為有效;患者經治療之后新發紫癜數量超過10個癥狀體征和癥狀無改變為無效。
四、統計數據方法 采用SPSS21.0 軟件,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 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分析比對實驗組和參照組過敏性紫癜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復發率 實驗組過敏性紫癜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93.33%、復發率3.33%對比參照組數據(73.33%、2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二、分析比對實驗組和參照組過敏性紫癜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實驗組過敏性紫癜患者消化道癥狀改善時間、關節癥狀改善時間、皮膚改善時間對比參照組相關數據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過敏性紫癜屬于常見的臨床系統性小血管炎疾病,即IgA 沉積于組織血管壁,對毛細血管相對豐富器官造成嚴重累及[3]。過敏性紫癜和變態反應有關,在對過敏性紫癜疾病臨床治療過程中維生素C、鈣劑、激素及其抗組織胺類藥物等常規治療,導致血小板聚集及血管痙攣,促使炎癥介質的釋放。
甘草的激素樣作用主要機理即為在結構上甘草次酸類似于皮質激素,能促使皮質激素合成,可競爭性抑制肝內皮質激素的代謝失活,間接提高皮質激素血藥濃度。甘草酸單胺抗炎也能夠對炎癥組織致炎因子PGE2 進行抑制,與抗炎癥介質5-羥色胺及其組胺等存在關聯。復方甘草酸單胺具備抗病毒、抗炎、免疫調節及其抗過敏等作用,有糖皮質激素樣的臨床作用。
本研究發現,實驗組過敏性紫癜患者消化道癥狀改善時間、關節癥狀改善時間、皮膚改善時間優于參照組,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聯合藥物治療能夠改善過敏性紫癜患者不良情緒、不良反應發生率,提升日常生活質量。
綜上,將復方甘草酸單胺治療應用在過敏性紫癜患者中相比較常規治療更具臨床優勢。